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批判性思考,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管理班级,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时时刻刻自我觉知,提高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因此,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初中班级教学管理之中是十分可行且必要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班级管理;培养;塑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将班级进行分块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交流机会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模式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小组建设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适度地增加压力,提高主观自我管理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自律意识。
一、 小组合作中的班级管理特点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管理的班级是以学生为基础,按照引导教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自律习惯,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机会,凸显师生之间的多维合作,和信息的多向性沟通,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自然地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小组合作中的班级管理特点有:
(一)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班级是一个特有的小社会,学生在集体中能够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承担起班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使得自身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团体。学生在这个集体中,自然地对照教师指导的预期目标进行检测和反馈,以确认目标的达成。学生在适应这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之后,逐渐过渡到规模更大的班集体、社会团体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这两种角色之间转换,也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同伴之间从初相识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养成学会倾听,谦虚的良好修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局外人”“操盘手”的角色,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出击,适当地进行必要修正。
(二)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独立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本组的荣誉而养成自律的习惯,本组成员也要相互监督。学生一定要明确学校、班级和小组的管理制度,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违规时一定进行及时纠正。身为小组的组长一定更能以身作则,为组员做好榜样,这个过程本身就能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因此小组长一定要轮流当选,给每一个组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各个小组长也要进行评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一步了解自己,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进而不断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奖惩情况等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教师也要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学生们相互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纠正。
二、 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模式
让学生自主管理,建立自我运行规则,在出错、改正这种循环的修正方式中自我纠正,不断了解自己,虽然过程缓慢,但是学生确实能在其中发现过程的美好,也许会很艰难,不过当他们达到期望的目标,或者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珍惜当时自我成长的时光。学生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实践,所以增加管理方面的学习内容,一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充实。
(一) 目的明确,分工合理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经验,让学生们能够有阶段性的提高,切不可制定特别高的目标,如果不能从切身角度出发,必然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一定要经历踏实地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即使得到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也不可灰心,此时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每一位学生一定要明确创建小组的目的,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也要合理搭配,讓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帮助学习态度消极的同学,让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带动被动管理的同学,也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当某个学生出现消极怠慢的情绪时,先让组内成员进行沟通、引导,团结在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虽然不能统一每个学生的思想,但是学生们可以有统一的目标,在向着目标努力前进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都会不同,教师应当适当权衡,针对各方面的因素来量化目标。
(二) 执行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学习小组进行有序合作,在此基础上,良好的执行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小组式的学习模式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了规矩就一定要公开化、透明化,不能当成没有意义的摆设,在执行的时候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例如学生在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往往会给本组的成员的分数更高些;在选举班级干部的时候,学生总是会多给本组成员投票等等一些类似的事情。虽然学生都想为了本组的荣誉,给本组加分,但是这对班级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渗透公正意识,传播正能量,不得投机取巧,将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阶段。
合作式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积极活跃。每一个小组都要由小组长来进行管理,每个周期都会轮流更换,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将班级分块,既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能让老师接触每一位同学,也充分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不只是把学生分组,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适应期也许会很漫长,从新鲜、适应、艰苦到成功的过程。所以,师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地发动全员参与,细致地操作,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志选.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2]杨明,姚进.新课程标准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17(01).
作者简介:
李智周,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民族中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班级管理;培养;塑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将班级进行分块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交流机会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模式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小组建设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适度地增加压力,提高主观自我管理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自律意识。
一、 小组合作中的班级管理特点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管理的班级是以学生为基础,按照引导教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自律习惯,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机会,凸显师生之间的多维合作,和信息的多向性沟通,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自然地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小组合作中的班级管理特点有:
(一)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班级是一个特有的小社会,学生在集体中能够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承担起班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使得自身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团体。学生在这个集体中,自然地对照教师指导的预期目标进行检测和反馈,以确认目标的达成。学生在适应这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之后,逐渐过渡到规模更大的班集体、社会团体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这两种角色之间转换,也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同伴之间从初相识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养成学会倾听,谦虚的良好修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局外人”“操盘手”的角色,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出击,适当地进行必要修正。
(二)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独立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本组的荣誉而养成自律的习惯,本组成员也要相互监督。学生一定要明确学校、班级和小组的管理制度,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违规时一定进行及时纠正。身为小组的组长一定更能以身作则,为组员做好榜样,这个过程本身就能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因此小组长一定要轮流当选,给每一个组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各个小组长也要进行评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一步了解自己,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进而不断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奖惩情况等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教师也要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学生们相互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纠正。
二、 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模式
让学生自主管理,建立自我运行规则,在出错、改正这种循环的修正方式中自我纠正,不断了解自己,虽然过程缓慢,但是学生确实能在其中发现过程的美好,也许会很艰难,不过当他们达到期望的目标,或者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珍惜当时自我成长的时光。学生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实践,所以增加管理方面的学习内容,一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充实。
(一) 目的明确,分工合理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经验,让学生们能够有阶段性的提高,切不可制定特别高的目标,如果不能从切身角度出发,必然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一定要经历踏实地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即使得到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也不可灰心,此时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每一位学生一定要明确创建小组的目的,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也要合理搭配,讓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帮助学习态度消极的同学,让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带动被动管理的同学,也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当某个学生出现消极怠慢的情绪时,先让组内成员进行沟通、引导,团结在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虽然不能统一每个学生的思想,但是学生们可以有统一的目标,在向着目标努力前进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都会不同,教师应当适当权衡,针对各方面的因素来量化目标。
(二) 执行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学习小组进行有序合作,在此基础上,良好的执行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小组式的学习模式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了规矩就一定要公开化、透明化,不能当成没有意义的摆设,在执行的时候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例如学生在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往往会给本组的成员的分数更高些;在选举班级干部的时候,学生总是会多给本组成员投票等等一些类似的事情。虽然学生都想为了本组的荣誉,给本组加分,但是这对班级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渗透公正意识,传播正能量,不得投机取巧,将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阶段。
合作式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积极活跃。每一个小组都要由小组长来进行管理,每个周期都会轮流更换,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将班级分块,既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能让老师接触每一位同学,也充分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不只是把学生分组,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适应期也许会很漫长,从新鲜、适应、艰苦到成功的过程。所以,师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地发动全员参与,细致地操作,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志选.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2]杨明,姚进.新课程标准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17(01).
作者简介:
李智周,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