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头学科,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学知识已渗透到很多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作物育种、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工业发酵等都离不开生物知识。再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用基因治疗人类疾病有了很大希望,通过克隆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成为可能。但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因此改革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是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特定对象集中的、持久的、相对无需努力的注意,同时必定伴随着愉悦的感情。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面对新课程的实践与推广,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浓厚的兴趣,还能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其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趣味导言,唤起学习激情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精心设计。因为好的导言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子女很多性状像父母,但也会有某些性状与父母不同呢?”学生们听我这么一问,个个面带笑容,进入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如讲解《光合作用》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水稻能长出大米,而甘蔗却不能呢?”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新课导入先声夺人,使学生感受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感情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了解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生如子。如当知道学生感冒了,教师应主动了解病情,提醒及时就医并告知怎样预防感冒。与学生闲聊时可讲一讲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学习要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等。当学生考试失败情绪低落时要细心做思想工作,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告诉他学习和做其它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在曲折中前进,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生物这门课,从而产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改革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着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而新课程也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学应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功解答实际问题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探究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活动,它是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学生共同参与,直接交流,从而达到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于一体,使学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如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时,让学生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动态课件,这样能直观地将细胞分裂过程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像,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而新教科书在每一节开始时所设置的“问题探讨”栏目,就是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五、总结规律,便于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中需记忆的内容很多,如果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形成口诀,学生记忆起来会感到很容易,自然兴趣大增。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老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高尚情操,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等.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一、趣味导言,唤起学习激情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精心设计。因为好的导言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子女很多性状像父母,但也会有某些性状与父母不同呢?”学生们听我这么一问,个个面带笑容,进入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如讲解《光合作用》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水稻能长出大米,而甘蔗却不能呢?”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新课导入先声夺人,使学生感受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感情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了解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生如子。如当知道学生感冒了,教师应主动了解病情,提醒及时就医并告知怎样预防感冒。与学生闲聊时可讲一讲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学习要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等。当学生考试失败情绪低落时要细心做思想工作,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告诉他学习和做其它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在曲折中前进,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生物这门课,从而产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改革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着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而新课程也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学应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功解答实际问题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探究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活动,它是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学生共同参与,直接交流,从而达到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于一体,使学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如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时,让学生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动态课件,这样能直观地将细胞分裂过程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像,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而新教科书在每一节开始时所设置的“问题探讨”栏目,就是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五、总结规律,便于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中需记忆的内容很多,如果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形成口诀,学生记忆起来会感到很容易,自然兴趣大增。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老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高尚情操,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等.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