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艺术时代下,数字媒体的普及使得动态展示和交互科技与民众生活紧密相依。普通大众在各种数字设备的环绕包围中,充分享受着数字交互带来的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对待新媒体展示平台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科技文化早已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站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寻新媒体艺术时代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认识了科技社会的大环境,触摸了社会文化的心理层次,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首先,研究由世博会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变迁,就要分析它的作用以及长远的意义。世博会是万众瞩目的公众性博览会,它在公众心理与价值体现上都更深入的诠释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
世博会中参加的众多国家就像是每一个国际国家团体,每个国家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来到世博会这样一个大平台上,国际团体中的成员共享着同样的世博文化。参与者将学会各种国际团体符号的意义,甚至可以参与这些符号的发展与转换工作。任何国际团体皆有其独特信念,行为与习惯,而且这些东西都能提供重要的社会功能。
不管我们从社会性组织活动的哪一个层次来检视文化,都可以找出这种感觉结构或这种共享的人造产品或共识集合所独有的四种特征,亦即:文化是①可以交流的;②可以学习的;③可以共享的;④可以转型的。世博会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文化传递出去,也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发生交流。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雏形。这和赶集类似,但是和赶集不同的是:最终目的是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其次,说到上海世博会不得不说到世博园中最耀眼的中国红。中国馆映射着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观念,设计观念。它体现了新时代设计观念的变迁,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中国馆在我们的专业感受中它就是一件艺术品,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便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社会心理影响问题。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得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和提取设计者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中国馆是一件代表了国家形象的独特艺术品,它的构思主题来自于盛世中华,来自于天下百姓。它作为一座展示国家形象的建筑成为了一种与世博文化进行沟通的符号。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这种符号化的事物往往是根据人类发展过程中劳动与人民群居的团体共识所建构出来的。
⑴科技体验与“国宝”
借助新媒体技术的科技力量对“国宝级”文物进行再创作展现,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⑵“骑乘”感受智慧
梦幻的轨道车,将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
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让人们能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彩之处,也在这种琳琅满目的视觉传达中更贴近与社会生活。也对自我群体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⑶“水”的元素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与重要交通渠道。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⑷中国红
世博中国馆最吸引我们目光的便是那片“中国红”。红色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着独特象征的颜色,这种颜色符号给予我们一种感性吸引力,它潜移默化的让我们觉得那就是中国文化该具有的颜色,也是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颜色。
对于中国馆的设计,自然少不了众说纷纭。设计引发了人们的欣赏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人们鉴赏能力的分析。中国馆从其整体设计上看是相对成功的,因为它既符合设计的要求,又能成为一座代表中国社会文化的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而且在功能使用上,还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整体参观中也做到有节奏,按照我们常用的心理体验方式来进行展示安排。从设计方法的更深层次上说,“跨界”的设计方式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新时代设计观念的提升,跨界消除了严格的界限,知识与技术之间的流通便讲究个和谐,也正是这种跨界才让我们感受到有趣,有新意,有创意!
最后,谈谈社会心理学对新媒体设计的影响。根据上面我们对世博中国馆的分析和评述,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件设计作品都会代表一个时代的设计观念,设计精神,同时也体现着对未来设计观念的预测。
“以人为本”我们已经对这个词不再陌生,但是作为新时代的设计观念我们还是要学习如何去实现和完善这样的设计。工业革命以来,“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造成了众多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它造成了劳资对抗、职业病、工伤事故,使人成为技术和机器的奴隶,引起了社会和心理病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念产生了。在这种观念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认为应该使物适应人的特性,包括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等。从此设计中开始融入心理学知识,并立足于人与物之间,使物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形成了物人关系的研究方向。 设计本身是独立的,但是设计本身又像是一门社会心理学,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探究让我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与设计融为一体,作为参与者我们评判着对于设计的感受。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社会影响力,注重设计人性化,注重对心理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这也预测着未来的设计正是需要踏着设计方法的基石,循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不断探究如何更好的用设计创意来为人类生活服务。也正是这种设计观念将设计引领向多元化,并最终回到一个问题上,如何融合。若说设计有轮回,那便是每次设计重新出发的点都是“和谐”。
说到社会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它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影响力。每个团体、组织或社会都有一组独到而且为成员所共享的人工制品与共识,而且会通过部分成员传递给其他成员。换句话说,团体价值观是通过成员彼此传递的,而且只有藉由归属于这个团体并且内化它的共识,我们才能参与文化交流的过程,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沟通,表达自己对这些共识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藉由加入某个团体、组织或社会的社会化历程学习文化;当我们在理解文化讯息,并且配合身边其他人采取行动时,我们也正在共享文化并且参与它的转型工作;而且我们会通过协调与连续调适的过程,同时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转型工作。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探究往往表现出个体在团体生活中彼此配合行动的复杂性与一贯性。
世博会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作为个体或者说小团体的观念与意识。而高科技的影响力其实贯穿了整个世博中国馆,甚至于我们的每一次设计行为中都会受到它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高科技带给我们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也让我们感叹于技术的独特魅力。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社会团体和组织的交错网络构成了社会,社会是一种宏观层次的社会性基础建构。许多因素造就了新事物的兴起:都市生活,允许社会移动的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工业化的过程等等,似乎都对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趋势造成莫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森将晚期的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去除重心,且并非肉眼可见的全球多国性文化,一种我们无法将自己定位其中的文化。”我们可以乘飞机抵达各个国际机场,住宿于各个国际饭店,并且在多国连锁的购物中心里购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丧失某种空间氛围与文化氛围的感觉。这也是我们透过世博中国馆,以及众多国家馆的映射所看到的社会心理变迁。
首先,研究由世博会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变迁,就要分析它的作用以及长远的意义。世博会是万众瞩目的公众性博览会,它在公众心理与价值体现上都更深入的诠释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
世博会中参加的众多国家就像是每一个国际国家团体,每个国家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来到世博会这样一个大平台上,国际团体中的成员共享着同样的世博文化。参与者将学会各种国际团体符号的意义,甚至可以参与这些符号的发展与转换工作。任何国际团体皆有其独特信念,行为与习惯,而且这些东西都能提供重要的社会功能。
不管我们从社会性组织活动的哪一个层次来检视文化,都可以找出这种感觉结构或这种共享的人造产品或共识集合所独有的四种特征,亦即:文化是①可以交流的;②可以学习的;③可以共享的;④可以转型的。世博会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文化传递出去,也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发生交流。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雏形。这和赶集类似,但是和赶集不同的是:最终目的是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其次,说到上海世博会不得不说到世博园中最耀眼的中国红。中国馆映射着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观念,设计观念。它体现了新时代设计观念的变迁,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中国馆在我们的专业感受中它就是一件艺术品,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便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社会心理影响问题。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得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和提取设计者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中国馆是一件代表了国家形象的独特艺术品,它的构思主题来自于盛世中华,来自于天下百姓。它作为一座展示国家形象的建筑成为了一种与世博文化进行沟通的符号。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这种符号化的事物往往是根据人类发展过程中劳动与人民群居的团体共识所建构出来的。
⑴科技体验与“国宝”
借助新媒体技术的科技力量对“国宝级”文物进行再创作展现,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⑵“骑乘”感受智慧
梦幻的轨道车,将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
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让人们能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彩之处,也在这种琳琅满目的视觉传达中更贴近与社会生活。也对自我群体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⑶“水”的元素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与重要交通渠道。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⑷中国红
世博中国馆最吸引我们目光的便是那片“中国红”。红色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着独特象征的颜色,这种颜色符号给予我们一种感性吸引力,它潜移默化的让我们觉得那就是中国文化该具有的颜色,也是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颜色。
对于中国馆的设计,自然少不了众说纷纭。设计引发了人们的欣赏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人们鉴赏能力的分析。中国馆从其整体设计上看是相对成功的,因为它既符合设计的要求,又能成为一座代表中国社会文化的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而且在功能使用上,还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整体参观中也做到有节奏,按照我们常用的心理体验方式来进行展示安排。从设计方法的更深层次上说,“跨界”的设计方式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新时代设计观念的提升,跨界消除了严格的界限,知识与技术之间的流通便讲究个和谐,也正是这种跨界才让我们感受到有趣,有新意,有创意!
最后,谈谈社会心理学对新媒体设计的影响。根据上面我们对世博中国馆的分析和评述,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件设计作品都会代表一个时代的设计观念,设计精神,同时也体现着对未来设计观念的预测。
“以人为本”我们已经对这个词不再陌生,但是作为新时代的设计观念我们还是要学习如何去实现和完善这样的设计。工业革命以来,“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造成了众多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它造成了劳资对抗、职业病、工伤事故,使人成为技术和机器的奴隶,引起了社会和心理病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念产生了。在这种观念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认为应该使物适应人的特性,包括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等。从此设计中开始融入心理学知识,并立足于人与物之间,使物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形成了物人关系的研究方向。 设计本身是独立的,但是设计本身又像是一门社会心理学,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探究让我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与设计融为一体,作为参与者我们评判着对于设计的感受。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社会影响力,注重设计人性化,注重对心理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这也预测着未来的设计正是需要踏着设计方法的基石,循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不断探究如何更好的用设计创意来为人类生活服务。也正是这种设计观念将设计引领向多元化,并最终回到一个问题上,如何融合。若说设计有轮回,那便是每次设计重新出发的点都是“和谐”。
说到社会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它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影响力。每个团体、组织或社会都有一组独到而且为成员所共享的人工制品与共识,而且会通过部分成员传递给其他成员。换句话说,团体价值观是通过成员彼此传递的,而且只有藉由归属于这个团体并且内化它的共识,我们才能参与文化交流的过程,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沟通,表达自己对这些共识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藉由加入某个团体、组织或社会的社会化历程学习文化;当我们在理解文化讯息,并且配合身边其他人采取行动时,我们也正在共享文化并且参与它的转型工作;而且我们会通过协调与连续调适的过程,同时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转型工作。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探究往往表现出个体在团体生活中彼此配合行动的复杂性与一贯性。
世博会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作为个体或者说小团体的观念与意识。而高科技的影响力其实贯穿了整个世博中国馆,甚至于我们的每一次设计行为中都会受到它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高科技带给我们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也让我们感叹于技术的独特魅力。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社会团体和组织的交错网络构成了社会,社会是一种宏观层次的社会性基础建构。许多因素造就了新事物的兴起:都市生活,允许社会移动的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工业化的过程等等,似乎都对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趋势造成莫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森将晚期的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去除重心,且并非肉眼可见的全球多国性文化,一种我们无法将自己定位其中的文化。”我们可以乘飞机抵达各个国际机场,住宿于各个国际饭店,并且在多国连锁的购物中心里购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丧失某种空间氛围与文化氛围的感觉。这也是我们透过世博中国馆,以及众多国家馆的映射所看到的社会心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