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升华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本科院校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通过课例展示与科学人文素养拓展课程相融合,对提高本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质量而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课例展示与科学人文素养拓展课程相融合的教学设计,具有生动形象,突出趣味性、探索性、创造性的特点。同时,汲取了说课、讲课、评课之精华,以节奏、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例展示;科学人文素质;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9-0047-0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推广和运用。在20世纪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敲响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大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我们国家几代音乐教育家、音乐教育研究者、音乐实践者、音乐同行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奥尔夫音乐教学。那么,如何使我们大学本科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升华,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在大学从事音乐教学法教学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时候,会觉得“很新颖” “很奇特”“很好奇”“很有吸引力”。关于奥尔夫的教学法的精髓——奥尔夫教学法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是什么?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是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理解、领悟透彻,就似“蜻蜓点水”,过目就忘。基于此,本文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课例展示与科学人文素养拓展课程相融合,尝试创新“两个展示”+“三课”为一体的教学优化组合,谈几点建议。
  一、“两个展示”+“三课”为一体的教学优化组合
  课例展示,亦即教师经过精心策划、构思、组织、准备、实施的优质课。其特点是已经产生成果形式,也就是一个结果表达。
  笔者设计课例展示的组成如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课例展示的图1所示,课例展示包括两个方面:(1)教案设计展示;(2)模拟讲课展示。模拟讲课内容,主要展示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评价。展示的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组成。分别是:(1)说课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说课;(2)讲课环节,包括教学课程、教学理念;(3)评课环节,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
  创编具有创新性,新颖性的好课例,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教师需要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共同合作,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课例展示。课例展示的素材、主题至少也要经过两个学期,72学分的教学环节设计,才能够出成品。所以,教师与学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训练、磨合才能够完成一个精品的课例展示。
  第一,模拟讲课。在展示内容时,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资料如:相关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建立一个资料“档案袋”。在档案袋的封面上记录所需资料及道具的清单。其次,挑选精美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课件画面写上课例展示的题目。再配上音、像、画,制作成生动的、立体的画面。如《有趣的七个小音符》,在第二张幻灯片上写“[教学目的]认识五线谱是儿童打开音乐殿堂的第一扇大门”。七个音符:do、re 、mi 、fa 、suo、la、ti、do在五線谱上从低到高,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游戏、手势、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学唱每一个音符,唱好每一个音符的音高、节奏、节拍,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感。第三张幻灯片写上“[课堂结构]1.角色扮演:音乐教师玛利亚、七个小音符、智慧树、蝴蝶、蜜蜂、花朵;2.音乐律动表演:《do, er , mi》;二声部演唱; 3.律动训练;4.情景表演。”以此类推,直到把自己展示的内容形成文字与图片,体现在不同的幻灯片上。在展示环节方面,教师可一面播放幻灯片,一面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言简意赅地向同行介绍。
  第二,展示环节之“三课”。这“三课”,包括说课、讲课、评课。在说课环节,要求教师言简意赅地介绍该课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例的特色与创意等方面的内容。讲课环节,是课例展示的重点与难点,也就是课例展示的精华部分,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笔者于2016年12月,创编了四个奥尔夫课例,并邀请了音乐教育界的同行及学生们,一起参与奥尔夫教学法课例的教学成果展示。这四个课例展示,得到了同行及学生的好评。这四个课例分别是《有趣的七个小音符》《小水滴的旅行》《三只小猪》《勇敢的小鸡和小鸭》。通过以上四个课例的展示,让学生进行故事角色的扮演,加上语言、形体动作、节奏等音乐因素,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评课,是课例展示结束后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展示课例精华的部分需要继续保持和加强,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也相当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评课时,要有一个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既能接受好的评价,也能接受同行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精心创编的课例展示不断得到改进、提高、升华。要树立精品意识,从而达到精品课例的严格要求与标准。
  二、以课例展示入手,提取科学人文素养基石
  课例展示与科学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相融合,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何谓素质?“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1]
  诚然,人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的实力展现,与人文科学有紧密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自然科学、艺术、诗歌、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伦理学、民族学等等有关。人文素养的精神核心就是“爱”,主要体现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理念、核心精神,就是向人类传递“爱”,让人心怀感恩,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核心就是“爱”,体现人文关怀,让爱心充盈学生的心灵,学会关爱他人。   推动课例展示与科学人文素质拓展的关键核心在于:题材+设计+创编+分工+合作+展示,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是这样解读的:(1)题材。何谓“题材”?“题材就是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而进入艺术作品的特定生活方面、生活现象。”[2]课例展示的精髓是题材。好的题材,使课例展示更加打动人心。如“感恩”“我们的家园”“运动会”“天气预报”“龟兔赛跑”“我们的田野”“郊游”“蚂蚁搬家”“我们的梦想”“我的家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2)设计。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通过合理的规划,精心细致的计划、策划、组织来完成。这是课例展示的第二步骤。(3)创编。是教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元素,并结合教师本身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解,领悟,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来创编课例展示教学。(4)分工。在一个团队里,每一位成员都有其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天赋、能力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分配适合每一位同学的角色扮演。(5)合作。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一个团队上下一心,形成认识和规范、互相信赖的合作气氛就会达到共同目标,出色完成共同的任务。(6)展示。就是要把成果、成品向人们显示出来,如我们的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已经形成的教学成品《有趣的七个小音符》,走进幼儿园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出来,是我们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设计成果。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主题选择与建立
  课例展示的关键之处是建立主題与背景。建立主题与背景,要以科学人文素养拓展课程为前提,能使学生内在的创造性得到有益的发展,也是学生在课例展示过程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相互衔接,得到有机的发展。
  如常见的主题有:1.以人类的爱为主题,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家庭、爱家乡、爱大自然;包括乡情、亲情、友情,尤其父爱、母爱,夫妻之爱,师生的爱,兄弟姐妹的爱等等;2.以人类的命运为主题,如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坚强、乐观、自信等等;人类对真理、理想、梦想、信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追求等都可以成为课例展示有意义的主题选择。[BW(D(S,,)][BW)]
  此外,建立课例的主题,遵循四个标准:1.突出情感性的标准。“情感”,体现人的真挚的情感,所谓真情流露,用情至深,归根结底就是“爱”,这也是人文素养的精神境界。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就是向真,向善,向美。音乐和人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艺术。正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 “人之初,性本善”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2.创造性(或者即兴性标准),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个性、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新奇特别,说的就是“创造性”。正是源自“创造性”,人类才能升上太空,遨游宇宙,探秘月球。所以,创造性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例展示,尤其重要。3.亲自参与,回归人的本能的标准。学生毫无陌生感地介入、参加、加入、融入奥尔夫课例展示的活动当中,并与教师一起共同计划、讨论、处理主题的设计、策划。亲自参与课例展示的过程是:感受—观察—思考—想象,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4.是从本土文化出发的标准。自从20世纪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尽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不变,但是奥尔夫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深受中国的儿童、学生、教师喜爱的教学法。
  诚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吸收性的品质,而不是排他性的特点,或者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二)情境演练与描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要在课堂上完成。那么,课堂就成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演练情景与描述的重要场所。情景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有针对性地设计、组织各种不同主题的情境。学生会很快融入情景表演的角色扮演中。
  笔者根据通过故事《三只小猪》设计的课例展示,为学生设计了三座房子、两棵树,让学生佩戴小猪的面具,让学生佩戴大灰狼的面具。在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创造性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到情景的表演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来使课例的创编得以顺利完成:(1)写好方案,根据教学的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撰写出一个完整的课例方案;(2)做好情境创设的人员分配,角色扮演,角色分工;(3)统计好所需要的道具、音像资料、辅助工具等。
  (三)问题提出与探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课例展示,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出问题与讨论。笔者在组织实施课例展示教学的时候,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如,笔者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一个组大约有10名学生,每一组选出一个学生为组长。在上《小水滴的旅行》这个课例的时候,分别给每一组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后具体完成。如在哪一幕加进节奏的创编,在哪一幕加进多声部合唱,在哪一幕加进律动,在哪一幕加进声势。必须强调的是,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梳理,最好是环环相扣,具有逻辑性、连贯性、条理性。同时,所有问题的提出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课例展示与科学人文素养拓展课程相融合,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的阳光、雨露的滋养。犹如种子,不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我们坚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升华,将会深受中国的儿童、学生、教师及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注释:
  [1]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委会.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9.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1.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黎族合唱音乐为例展开分析,揭示两者关系下继承发展的内在属性,旨在为黎族合唱音乐的继承发展保护带来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统文化;黎族合唱音乐;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031-03  收稿日期2019-07-25  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
期刊
摘要  电子管风琴引入我国时间并不久,但其在我国的发展获得了春天。加强电子管风琴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首先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走出去,西方音乐走进来,还推动我们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新的审视和构建。本文对电子管风琴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融合民族音乐风格、加强创新、加强民族演奏乐器的模仿以及结合民族音乐实际四个方面开展电子管风琴作
期刊
摘要  “杠菩萨”是一种由巫师演唱的古老傩戏,主要流行于湖南怀化市沅水上游流域,以会同县境内的高椅傩戏最具代表性。“杠菩萨”也称“降菩萨”(“降”,方言读“gang”,后多用“杠”表示),指“扮演”菩萨,即菩萨降临傩坛之意。高椅地处沅水上游,属于“五溪”的腹地,苗、侗、瑶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少数民族巫傩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交融衍生,为“杠菩萨”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依附于傩文化背景之下
期刊
摘要  传统教育对效益性的追求,剥夺了学生自由、快乐的参与机会。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参与行为中的“闹”成为其与传统教学相异的一大特点。本文以《十面埋伏》为个例,提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参与性行为是顺应本性,解放人性”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在上半文回答“参与性体现在哪儿,如何解读”的问题,在下半文回答“为什么说参与性是顺应本性,解放人性”的问题,并且在文章末尾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参与性行为中隐性角色和
期刊
摘要  多民族地区的管弦乐创作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肖克来提·克力木作为维吾尔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和民族音乐传播者,他的作品中表达着民族风格、个性特征和对新疆维吾尔族管弦乐创作发展的思考。他的音乐创作涉及领域广泛,在不同领域均有较为突出的代表作品,如交响音诗《胡杨颂》;歌舞剧《爱的脊梁》;舞蹈音乐《春天来了》;管弦乐《节日序曲》《丝路序曲》《为九件打击乐而作》等等。  [关键
期刊
摘要  被称之为“歌曲—交响曲作曲家”的马勒常引征声乐材料(其本人或他人的声乐曲调),巧妙地将其作为孕育其交响曲的“种子”或“胚胎”,并使其“生长”成为贯穿全曲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以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之第二首《今晨我穿过原野》与《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围绕“叙事内涵”“音乐主题”“美学原则”三方面进行梳理、呈现与对比,以此来阐明马勒“歌曲—交响”的“创作思维”。  [关键词]马勒;《流浪少
期刊
摘要  《扬州慢》是一首著名的宋代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词人姜夔早期创作的自度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其代表作之一。音乐曲调高雅,古韵新声,既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内涵和情怀,又有自己的创造和革新。本文从体裁、调式调性、曲式、旋法、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音乐分析。  [关键词]姜夔;自度曲;扬州慢;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19)09-0001-03  说起李玉刚,很多人都有种万语千言道不尽的感觉。  有人说,他一曲霓裳,一笑一颦,抖落了历史的风尘;还有人说,他凤冠霞衣,百年风韵,回首便是沧海一瞬。他的表演方式融合了民歌、舞蹈、戏剧,用心将传统戏曲艺术与当代流行音乐编织在一起;他的唱腔高亢嘹亮、甜美悠扬,以独特的男人视角演绎幻化出具有
期刊
[摘要]“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冲击,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实现与时代和社会需求接轨,构建民族地区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拟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从实施的方案、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三方面,探讨民族地区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为民族地区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范式,为民族地区高
期刊
摘要  通识音乐教育是现今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通识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文着眼于我国通识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河北师范大学通识音乐课程——“叩响音乐之门”校园系列音乐鉴赏会的建设与实施为例,进一步探索通识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