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世界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存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人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减弱,常常陷入生无可恋的困惑之中,由此导致的个别自杀事件屡有发生。其次,多元经济模式、多元分配模式、多元文化模式的并存,固然给人带来了更多自由的选择,但也有不少人随波逐流,无法从一而终的心理导致人无法真正做到忠于一个坚定的信仰,精神世界空虚,有混世、厌世、绝世的想法和举动再次,伴随近年来各种天灾人祸频发,在灾祸面前人的脆弱性展现无疑,使人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有效地判断和理解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已认识到死亡是物质的全部消亡,但如何面对死亡时产生的恐惧感,如何使死者在临终前不仅减轻肉体的痛苦而且减轻精神痛苦,如何做好死亡的临终关怀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面对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吸取中国古代哲学生死观中的精华部分。综合运用他们的思想,平静地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生命存在时,应该如儒家所倡导的那样积极进取,使自己的不断提高,同时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来,真正做到“内圣而外王”,在保证永远有一个生活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的前提下,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创造出不悔的人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苦不得志时,以至走投无路或行将崩溃时,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要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生存意念,要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逆转心态,要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气,顺从道家的“知止”,“知足”,用自己内心的平静,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造就新的自我,造就新的人生在面对死亡时,要抱着“生死为徒”的道家思想,把死亡看做是新生的开始,从精神上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在现实层面用儒家的思想静静的回想自己的人生為后世留下了什么,然后在家庭和亲人的陪伴下,感受自己生命在子孙中的延续,安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其次,作为现代人,我们也应理所当然的树立现代意识,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学到的有限知识投入到无限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使自己的人生信仰更坚定,人生目标更明确,生活更充实,生命更有意义。
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之所以有别于草木禽兽,就是因为人们除了生存之外还有精神追求,有着自身的生命价值观,明白何者为重.在道家眼里,与道合真、天人合一是生命的最高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此外,人之生必然伴之以死,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向着死亡迈进,步向死亡之途.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必然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其一,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要教导学生学会保护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泛化到其他类型的生命,要养成“等视万物”的胸怀,保护大自然的一切合理存在.其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要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教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的过程,珍惜生命的珍贵,拒绝任何非正常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生命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种观点,哪个流派都蕴含着积极的生命思想,无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道家的“遵从自然乐观天命”,无论是法家的“人人有生死”,还是墨家的“明鬼节葬”,无论是佛家的“转世轮回”还是道家的“肉身不死”都对人们的生命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经济水平不高的年代,有这样的蕴涵积极生命思想的观念对稳定社会,安顿人心,引导民众向真向善向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信仰。这些思想能够延续几千年,也说明其中蕴涵的思想是非常宝贵的。这些生命思想中蕴涵的朴素的唯物观念、辩证思想为后来人们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的生命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启示。
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要涵盖生命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对学生开展生命、生活、生存、生涯、生死的“五生”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要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生死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同时强调要有灾难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恋爱心理教育等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事件频发,残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惨烈的场景带给人类心灵巨大的震撼,同时,人性的光辉也凸显得淋漓尽致,人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也愈加深刻。结合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思考生命的有限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避讳谈“死”,但对于完整的生命教育来说,死亡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死亡,但能够深刻认识死亡、理解死亡含义的学生比例并不高。没有正确的死亡观就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台湾地区成熟的生命教育体系中死亡观教育及生死学研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值得借鉴。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要增大死亡哲学和死亡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医学院校。目前,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一帆风顺,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极其缺乏挫折教育。而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种压力频繁的冲击,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很容易迷失方向,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积极进取的心态,甚至对生存的意义丧失信心。挫折教育正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及应对挫折,使学生能够明白在现实社会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经历挫折才是迈向成功的必经阶段。 体验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体验是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形式。通过开展生命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助困,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从而增强对待生命的责任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快乐与价值;通过组织大学生到大自然中观看动植物,了解生命种类的丰富;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地参观,让大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崇高和美丽;组织大学生参观看守所、戒毒所或一些戒毒、预防艾滋病的展览,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生命的健康,完善学生对生命的全部理解。最后,生命教育所指的“生命”不应仅仅指人的“生命”,应是一个大的“生命”概念,包括动物的生命。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要从感谢被给予生命开始。
参考文献
[1]苏阳.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5
[2]杨盛春.中国道家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3]李霞.老子:中国生命哲学之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6)
[4]李芳.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5
面对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吸取中国古代哲学生死观中的精华部分。综合运用他们的思想,平静地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生命存在时,应该如儒家所倡导的那样积极进取,使自己的不断提高,同时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来,真正做到“内圣而外王”,在保证永远有一个生活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的前提下,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创造出不悔的人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苦不得志时,以至走投无路或行将崩溃时,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要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生存意念,要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逆转心态,要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气,顺从道家的“知止”,“知足”,用自己内心的平静,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造就新的自我,造就新的人生在面对死亡时,要抱着“生死为徒”的道家思想,把死亡看做是新生的开始,从精神上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在现实层面用儒家的思想静静的回想自己的人生為后世留下了什么,然后在家庭和亲人的陪伴下,感受自己生命在子孙中的延续,安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其次,作为现代人,我们也应理所当然的树立现代意识,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学到的有限知识投入到无限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使自己的人生信仰更坚定,人生目标更明确,生活更充实,生命更有意义。
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之所以有别于草木禽兽,就是因为人们除了生存之外还有精神追求,有着自身的生命价值观,明白何者为重.在道家眼里,与道合真、天人合一是生命的最高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此外,人之生必然伴之以死,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向着死亡迈进,步向死亡之途.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必然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其一,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要教导学生学会保护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泛化到其他类型的生命,要养成“等视万物”的胸怀,保护大自然的一切合理存在.其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要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教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的过程,珍惜生命的珍贵,拒绝任何非正常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生命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种观点,哪个流派都蕴含着积极的生命思想,无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道家的“遵从自然乐观天命”,无论是法家的“人人有生死”,还是墨家的“明鬼节葬”,无论是佛家的“转世轮回”还是道家的“肉身不死”都对人们的生命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经济水平不高的年代,有这样的蕴涵积极生命思想的观念对稳定社会,安顿人心,引导民众向真向善向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信仰。这些思想能够延续几千年,也说明其中蕴涵的思想是非常宝贵的。这些生命思想中蕴涵的朴素的唯物观念、辩证思想为后来人们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的生命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启示。
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要涵盖生命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对学生开展生命、生活、生存、生涯、生死的“五生”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要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生死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同时强调要有灾难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恋爱心理教育等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事件频发,残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惨烈的场景带给人类心灵巨大的震撼,同时,人性的光辉也凸显得淋漓尽致,人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也愈加深刻。结合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思考生命的有限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避讳谈“死”,但对于完整的生命教育来说,死亡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死亡,但能够深刻认识死亡、理解死亡含义的学生比例并不高。没有正确的死亡观就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台湾地区成熟的生命教育体系中死亡观教育及生死学研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值得借鉴。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要增大死亡哲学和死亡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医学院校。目前,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一帆风顺,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极其缺乏挫折教育。而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种压力频繁的冲击,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很容易迷失方向,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积极进取的心态,甚至对生存的意义丧失信心。挫折教育正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及应对挫折,使学生能够明白在现实社会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经历挫折才是迈向成功的必经阶段。 体验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体验是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形式。通过开展生命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助困,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从而增强对待生命的责任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快乐与价值;通过组织大学生到大自然中观看动植物,了解生命种类的丰富;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地参观,让大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崇高和美丽;组织大学生参观看守所、戒毒所或一些戒毒、预防艾滋病的展览,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生命的健康,完善学生对生命的全部理解。最后,生命教育所指的“生命”不应仅仅指人的“生命”,应是一个大的“生命”概念,包括动物的生命。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要从感谢被给予生命开始。
参考文献
[1]苏阳.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5
[2]杨盛春.中国道家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3]李霞.老子:中国生命哲学之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6)
[4]李芳.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