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欢快地歌唱,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看吧,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春天,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杨柳。事实上春天的杨柳不仅仅是诗人眼中美丽的风景,也是小说家笔下凝聚生灵的磁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春风中吹拂的杨柳下发生了多少美妙的故事吧!
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好听的故事从爸爸嘴里诞生了,在孩子睡梦里再现了,又消失了。这些故事就像吹过柳林的风,风过了,柳林静了,风也没有了。这个爸爸更是与众不同,讲故事的时候已经是个有名的作家。他讲故事信手拈来、娓娓道来,所讲的故事也无一不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他的独生儿子6岁时,他为儿子编讲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过,最后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写给儿子看。孩子一天天长大了,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大扎信,信中全是老鼠的故事。这也为他后来创作童话《柳林风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就是肯尼斯·格雷厄姆,一个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的童话作家。
“20世纪经典童书”之一——《柳林风声》(也译作《杨柳风》《风中的柳树》或《拂过杨柳的风》)在1908年出版,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它叙述的是机智勇敢的鼹鼠离家以后种种有趣的遭遇。在路途中,它结识了许多性格各异的朋友:稳重老练的獾、聪明细心的水老鼠、高傲自大的癞蛤蟆。四个伙伴的友谊平静温和,只有在癞蛤蟆闹出可笑的传奇时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柳林风声》就像一首抒情诗。文字细腻、绮丽,美不胜收。可爱的小动物们在作者的笔下被诗化了,美化了,净化了。它们甚至具有了敏感而又明净、高远的洞察力以及非凡的感知力;它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同时,平凡而富有灵性的大自然也给予了它们更多的馈赠和回报。作者把世间至亲至纯的情、爱、美与和谐结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完美无缺。
这部囊括了人世间极致的美的作品曾经引起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还写信告诉作者,他把这部书一口气读了3遍。我国散文大家周作人先生也特别推崇这本书,他认为1~35岁的读者都适合阅读。因为,“它里面隐含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多重思考。孩子们通过阅读,可以体味世界的神秘与奥妙,以保持那难得的赤子之心;成年人阅读它,可以抗拒日益疲倦、僵硬的日常生活,在平板的生活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清风。”
《柳林风声》表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因此,无论何时,不论何地,它都不愧是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经典之作,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细细品读。
看吧,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春天,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杨柳。事实上春天的杨柳不仅仅是诗人眼中美丽的风景,也是小说家笔下凝聚生灵的磁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春风中吹拂的杨柳下发生了多少美妙的故事吧!
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好听的故事从爸爸嘴里诞生了,在孩子睡梦里再现了,又消失了。这些故事就像吹过柳林的风,风过了,柳林静了,风也没有了。这个爸爸更是与众不同,讲故事的时候已经是个有名的作家。他讲故事信手拈来、娓娓道来,所讲的故事也无一不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他的独生儿子6岁时,他为儿子编讲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过,最后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写给儿子看。孩子一天天长大了,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大扎信,信中全是老鼠的故事。这也为他后来创作童话《柳林风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就是肯尼斯·格雷厄姆,一个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的童话作家。
“20世纪经典童书”之一——《柳林风声》(也译作《杨柳风》《风中的柳树》或《拂过杨柳的风》)在1908年出版,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它叙述的是机智勇敢的鼹鼠离家以后种种有趣的遭遇。在路途中,它结识了许多性格各异的朋友:稳重老练的獾、聪明细心的水老鼠、高傲自大的癞蛤蟆。四个伙伴的友谊平静温和,只有在癞蛤蟆闹出可笑的传奇时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柳林风声》就像一首抒情诗。文字细腻、绮丽,美不胜收。可爱的小动物们在作者的笔下被诗化了,美化了,净化了。它们甚至具有了敏感而又明净、高远的洞察力以及非凡的感知力;它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同时,平凡而富有灵性的大自然也给予了它们更多的馈赠和回报。作者把世间至亲至纯的情、爱、美与和谐结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完美无缺。
这部囊括了人世间极致的美的作品曾经引起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还写信告诉作者,他把这部书一口气读了3遍。我国散文大家周作人先生也特别推崇这本书,他认为1~35岁的读者都适合阅读。因为,“它里面隐含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多重思考。孩子们通过阅读,可以体味世界的神秘与奥妙,以保持那难得的赤子之心;成年人阅读它,可以抗拒日益疲倦、僵硬的日常生活,在平板的生活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清风。”
《柳林风声》表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因此,无论何时,不论何地,它都不愧是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经典之作,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