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9月对41例胫腓骨骨折进行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其术后及康复指导护理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8~12周临床愈合 ,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性愈合34例19周 ,5例28周 ,2例35周,无一例发生如针孔感染、支架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胫腓骨骨折进行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做好病情观察;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针道感染的预防和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腓骨;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8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 ,男27例 ,女14例。年龄 18~60岁。粉碎性骨折16例 ,斜形骨折 25例。局部有开放性小创面的13例 ,闭合性骨折28例。 41例均8~12周临床愈合 ,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性愈合34例19周 ,5例28周 ,2例35周。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固定牢固,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患肢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患者大都惧怕活动带来的疼痛,且担心活动会影响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所以术后往往不愿早期锻炼,结果可能导致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到态度和蔼诚恳,语言亲切易懂,通过恰当的疾病知识宣教,反复讲解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术后感染的预防以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必要时可选择恢复良好的病例作为宣教的实例。使患者能够消除心理负担,充满信心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挛缩,恢复良好的肢体功能。
2.2 一般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应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有无术后吸收热或感染所致的高热,如发现体温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包扎是否良好,有无渗血渗液,如伤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更换敷料。本组有6例发生术后高热,均为开放性骨折,报告医生后,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治疗(安痛定,吲哚美辛栓剂等),并调整抗生素用量,体温均降至正常。②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及温度、感觉、运动,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触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师,做紧急处理。若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时,可于术毕回病房后,即开始蛇形灯持续照射,主要是利用灯光的温热作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但应注意的是,要注意灯照的温度和距离(灯距患肢以50 cm为宜),避免灯距过近致使烫伤,或灯距过远达不到所需的温度和效果。本组有3例术后末梢血运不佳,采取局部理疗和注射罂粟碱治疗后,疗效满意。③术后应去枕平卧6 h,待麻醉平面消退后可适当变化身体卧位,如在身体的一侧垫以软枕,以减轻长时间平卧造成的不适。 术后第1 d,可开始半卧位,并经常进行深呼吸 咳嗽排痰等锻炼,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 ④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叩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缺血缺氧,预防褥疮。⑤饮食护理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排骨汤以及新鲜瓜果蔬菜,以促进骨折愈合。
2.3 专科护理 术后按常规去枕平卧 ,禁食水6h ,抬高患肢。①早期钉道护理:钉道周用干敷料轻轻遮挡,以防污物注入。若填塞过紧,分泌物排泄不畅,反复可致感染。 ②后期钉道护理:要教会患者如何护理自己的钉道,讲解有关知识,指出护理中的错误,一般可用敷料轻轻遮挡钉道,亦可用 75 %乙醇针孔滴注 ,防止感染。2~3 次 /d 同时密切观察针孔有无出血、有无炎性反应及分泌物增多及发热等现象,如发生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遇到钉道严重感染的患者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菌治疗。本组有9例发生,术后创面有较多渗出,给予相应治疗,及时换药,清理创面,并调整抗菌素,效果满意。③保持针孔干燥 ,防止深部感染。术后每天检查各锁钮有无松动,外固定支架距皮肤的距离。如有松动,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骨折移位。正常情况下,外固定支架离骨骼越近越好。皮外留1.0~1.5cm为最佳,但术后肢体肿胀易压迫皮肤,应加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观察腓总神经情况。腓总神经损伤是腓骨颈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因骨折畸形压迫腓总神经所致 ,主要表现为足下垂。应密切观察3次 /天 ,发现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本组只有1例术后发生腓总神经的压迫 ,经调整外固定支架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我们通过对41例病人的临床护理总结 ,有以下体会: (1) 外固定架操作方法简单 ,局部创面处理方便,可早期活动 ,便于观察; 可与功能锻炼同步进行,使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和躯体痛苦。(2)加压效果好 ,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外固定支架在骨折后期有骨痂生长时可放松延长杆螺丝,可对骨折两端进行加压,有利于骨痂的生长、 塑形和模造。(3)不需长期石膏等外固定,有利于各关节的早期锻炼; 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肢得到功能锻炼的时机较晚,从而并发患肢关节僵硬,骨质脱钙,这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锻炼后才能得到恢复或恢复不良。(4) 能随时调整,缩短卧床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适用于感染性伤口合并骨折的病人,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常見的并发症针孔感染、支架松动、骨折端的渐进性移位、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接。针孔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护理不当造成,针孔感染经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处理后一般均可得到控制。骨折端的渐时性移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支架不够稳定或支架松动;二是过早的负重。我们体会是要经常检查外固定支架的锁固系统,一旦发现松动及时处理。另外4-6 周内是错位的多发期,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在4-6周内只能有限的活动关节,不负重锻炼。
参考文献
[1] 朱长征,外固定架治疗胫腓放性骨折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5(3):192-193
[2] 贺西京,李吾成,陈伯伦等.外固定器治疗中针道感染及其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2011,16(10):604.
[3] 侯德明, 外固定架治疗3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1,(1):117-118。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腓骨;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8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 ,男27例 ,女14例。年龄 18~60岁。粉碎性骨折16例 ,斜形骨折 25例。局部有开放性小创面的13例 ,闭合性骨折28例。 41例均8~12周临床愈合 ,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性愈合34例19周 ,5例28周 ,2例35周。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固定牢固,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患肢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患者大都惧怕活动带来的疼痛,且担心活动会影响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所以术后往往不愿早期锻炼,结果可能导致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到态度和蔼诚恳,语言亲切易懂,通过恰当的疾病知识宣教,反复讲解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术后感染的预防以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必要时可选择恢复良好的病例作为宣教的实例。使患者能够消除心理负担,充满信心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挛缩,恢复良好的肢体功能。
2.2 一般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应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有无术后吸收热或感染所致的高热,如发现体温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包扎是否良好,有无渗血渗液,如伤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更换敷料。本组有6例发生术后高热,均为开放性骨折,报告医生后,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治疗(安痛定,吲哚美辛栓剂等),并调整抗生素用量,体温均降至正常。②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及温度、感觉、运动,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触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师,做紧急处理。若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时,可于术毕回病房后,即开始蛇形灯持续照射,主要是利用灯光的温热作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但应注意的是,要注意灯照的温度和距离(灯距患肢以50 cm为宜),避免灯距过近致使烫伤,或灯距过远达不到所需的温度和效果。本组有3例术后末梢血运不佳,采取局部理疗和注射罂粟碱治疗后,疗效满意。③术后应去枕平卧6 h,待麻醉平面消退后可适当变化身体卧位,如在身体的一侧垫以软枕,以减轻长时间平卧造成的不适。 术后第1 d,可开始半卧位,并经常进行深呼吸 咳嗽排痰等锻炼,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 ④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叩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缺血缺氧,预防褥疮。⑤饮食护理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排骨汤以及新鲜瓜果蔬菜,以促进骨折愈合。
2.3 专科护理 术后按常规去枕平卧 ,禁食水6h ,抬高患肢。①早期钉道护理:钉道周用干敷料轻轻遮挡,以防污物注入。若填塞过紧,分泌物排泄不畅,反复可致感染。 ②后期钉道护理:要教会患者如何护理自己的钉道,讲解有关知识,指出护理中的错误,一般可用敷料轻轻遮挡钉道,亦可用 75 %乙醇针孔滴注 ,防止感染。2~3 次 /d 同时密切观察针孔有无出血、有无炎性反应及分泌物增多及发热等现象,如发生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遇到钉道严重感染的患者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菌治疗。本组有9例发生,术后创面有较多渗出,给予相应治疗,及时换药,清理创面,并调整抗菌素,效果满意。③保持针孔干燥 ,防止深部感染。术后每天检查各锁钮有无松动,外固定支架距皮肤的距离。如有松动,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骨折移位。正常情况下,外固定支架离骨骼越近越好。皮外留1.0~1.5cm为最佳,但术后肢体肿胀易压迫皮肤,应加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观察腓总神经情况。腓总神经损伤是腓骨颈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因骨折畸形压迫腓总神经所致 ,主要表现为足下垂。应密切观察3次 /天 ,发现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本组只有1例术后发生腓总神经的压迫 ,经调整外固定支架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我们通过对41例病人的临床护理总结 ,有以下体会: (1) 外固定架操作方法简单 ,局部创面处理方便,可早期活动 ,便于观察; 可与功能锻炼同步进行,使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和躯体痛苦。(2)加压效果好 ,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外固定支架在骨折后期有骨痂生长时可放松延长杆螺丝,可对骨折两端进行加压,有利于骨痂的生长、 塑形和模造。(3)不需长期石膏等外固定,有利于各关节的早期锻炼; 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肢得到功能锻炼的时机较晚,从而并发患肢关节僵硬,骨质脱钙,这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锻炼后才能得到恢复或恢复不良。(4) 能随时调整,缩短卧床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适用于感染性伤口合并骨折的病人,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常見的并发症针孔感染、支架松动、骨折端的渐进性移位、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接。针孔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护理不当造成,针孔感染经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处理后一般均可得到控制。骨折端的渐时性移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支架不够稳定或支架松动;二是过早的负重。我们体会是要经常检查外固定支架的锁固系统,一旦发现松动及时处理。另外4-6 周内是错位的多发期,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在4-6周内只能有限的活动关节,不负重锻炼。
参考文献
[1] 朱长征,外固定架治疗胫腓放性骨折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5(3):192-193
[2] 贺西京,李吾成,陈伯伦等.外固定器治疗中针道感染及其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2011,16(10):604.
[3] 侯德明, 外固定架治疗3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