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1)掌握病情要点,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2)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要有针对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81-01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发症较多,病程较长,病死率高[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该病潜伏期一般为8-30天,平均为2周。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但有的病程不明显,各病期的临床表现可重叠出现。在该病的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38例,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EHF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28-56岁,其中农民35例,民工10例,市郊居民8例,工人5例。住院天数7到45天,平均26天。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55例痊愈出院。死亡3例(其中急性肾衰竭死亡2例,继发性休克死亡1例)
2 临床特点及护理
2.1 发热期的特点及护理
发热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发热症状出现在病程初期,病人突然高热,伴有畏寒或寒战、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简称“三痛”)。体温在39~40℃,持续3~7天。减少体力消耗,护士应主动及时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使患者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对于高热患者,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主,因酒精擦浴会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一般不用强退热药,用药后要注意出汗情况,防止大汗虚脱而诱发休克。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被套床单等,使患者保证舒适。发热期应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毒素的排泄。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如为昏迷患者,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稳,防止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以免引起出血。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尽量照顾到患者的口味和生活习惯,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血清尿素氮正常者,补水量以每日尿量加1000ML即可(一般补水2500ML),口服为主。高热出汗者,其补水量则以1500ML/d为准。
2.2 低血压休克期的特点及护理:密切观察血压变化,l5—30 分测量血压1次,注意血压、脉压差,血管音调及心率的改变,以及患者末梢循环的情况。对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切忌搬运,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积极做好扩容抗休克的准备。早期扩容要快速,做到“一早、二快、三适量”,在抗休克过程中要力求血压稳定,防止血压忽高忽低,对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扩容速度适当减慢,以防诱发心力衰竭、肺水肿。低血压休克期一般持续1~3 d,随着病程的进展,血压开始回升,一旦血压回升达13.3 kPa以上,脉压>3.46kPa,且稳定2 h以上,则应逐渐减慢输液速度,以防补液过多引起高血容量综合征[2]。密切观察尿量,注意少尿倾向的出现,若每24 h尿量<800 mL,每小时尿量<40 mL,则应促尿,防止少尿出现。护理原则: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其身体,避免坠床等意外事故发生,重症病人应专人护理,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需15~30分钟测一次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发现血压部血液灌流应让病人处于休克体位即置仰卧水平位并将下肢抬高20°~30°。早期快速适量补液有助于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应注意输液速度,以防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休克期患者不思饮食,营养主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豆浆等。
2.3 少尿期的特点及护理
病程第6~8天,患者出现少尿倾向,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者为少尿倾向,少于400ml者为少尿,少于100ml者为无尿,尿中可见膜状物,此期持续2-6天,在58例EFH中有45例病人有少尿期,8例病人出现无尿。该期是最严重的阶段,因肾功能衰竭可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血容量增多,病人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加重,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呼吸困难,咳泡沫样痰。此期病人可出现内脏性出血,以消化道、腹腔、肺部及颅内出血多见。此期护理原则是:少尿早期可因血容量不足引起肾前性少尿。如病人仍有发热或休克,尿色浓,应报告医生快速补液,并观察补液后有无利尿反应。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补液量。补液原则为“量出为入,宁少勿多”。一般按患者前一日尿量、呕吐量及大便量之和加400-600ml计算。观察高血钾、酸中毒、氮质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饮食给予高热量,低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钠盐的摄入,不含高钾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牛奶及豆类等。对于使用导泻的患者,必须准确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状,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2.4 多尿期的特点及护理
此期一般出现在病后10-15天。尿量增至每日2000ml为进入多尿期的标志。多尿早期,少尿期的氮质血症仍存在,甚至加重,故病人原有症状不减,随着尿量的持续增加,每日尿量可达3000-10000ml,氮质血症好转,症状逐日减轻。但此期间可因水电解质丢失,继发感染或出血等因素再度发生肾功能衰竭。维持出入量平衡,鼓励患者口进饮食。此期应给高热量、高营养及含钾丰富的食物,用菜汤做饮料,多吃水果。患者活动不宜突然增加,尤其病重患者仍以卧床休息为主。此期大量排水和电解质,可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出现继发性休克。每日要定时测量血压1~2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5 恢复期的特点及护理
此期患者尿量由恢复期尿量降至每日2000ml以下,尿液的稀释浓缩渐趋正常。高峰逐渐至正常,症状减轻。精神饮食日渐好转,常需3-6天完全恢复。但部分病人仍有头晕,心悸多汗,腰酸及高血压等后患。在58例EHF中有52人进入恢复期,病情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无头晕、乏力及高血压等后患。护理原则:鼓励病人进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蛋白饮食以加强营养,嘱咐病人休息1-3个月,精神乐观、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逐渐增加体力劳动,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2.6 消毒隔离: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进行,收治病区严格三区划分,病房每天开窗通风30 min/次,2次/d,外线循环风消毒空气,2次/d,室内物体表面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d,患者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后再排放,病室内应防鼠,患者出院、转院必须对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2.7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灭鼠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防止鼠类污染人类吃的食物、水等,在生产劳动中,出现皮肤损伤应进行消毒包扎,每年的l0~12月是本病的发病高峰期,5~7月为小高峰,此期间更应做好灭鼠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此病治愈后可终身免疫,无传染性,接种疫苗可预防。
3 讨论
EHF典型病例表現为三大主要特征: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以及经历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病程。为此,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力争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各期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3]。
参考文献
[1] 秦绍明,余绍珍主编.实用传染病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2-98.
[2] 程燕,孙祥霞,盛利巧.肾病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2,4(4):277-279.
[3] 罗瑞德.流行性出血热[A].见: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8-156.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81-01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发症较多,病程较长,病死率高[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该病潜伏期一般为8-30天,平均为2周。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但有的病程不明显,各病期的临床表现可重叠出现。在该病的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38例,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EHF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28-56岁,其中农民35例,民工10例,市郊居民8例,工人5例。住院天数7到45天,平均26天。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55例痊愈出院。死亡3例(其中急性肾衰竭死亡2例,继发性休克死亡1例)
2 临床特点及护理
2.1 发热期的特点及护理
发热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发热症状出现在病程初期,病人突然高热,伴有畏寒或寒战、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简称“三痛”)。体温在39~40℃,持续3~7天。减少体力消耗,护士应主动及时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使患者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对于高热患者,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主,因酒精擦浴会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一般不用强退热药,用药后要注意出汗情况,防止大汗虚脱而诱发休克。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被套床单等,使患者保证舒适。发热期应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毒素的排泄。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如为昏迷患者,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稳,防止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以免引起出血。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尽量照顾到患者的口味和生活习惯,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血清尿素氮正常者,补水量以每日尿量加1000ML即可(一般补水2500ML),口服为主。高热出汗者,其补水量则以1500ML/d为准。
2.2 低血压休克期的特点及护理:密切观察血压变化,l5—30 分测量血压1次,注意血压、脉压差,血管音调及心率的改变,以及患者末梢循环的情况。对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切忌搬运,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积极做好扩容抗休克的准备。早期扩容要快速,做到“一早、二快、三适量”,在抗休克过程中要力求血压稳定,防止血压忽高忽低,对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扩容速度适当减慢,以防诱发心力衰竭、肺水肿。低血压休克期一般持续1~3 d,随着病程的进展,血压开始回升,一旦血压回升达13.3 kPa以上,脉压>3.46kPa,且稳定2 h以上,则应逐渐减慢输液速度,以防补液过多引起高血容量综合征[2]。密切观察尿量,注意少尿倾向的出现,若每24 h尿量<800 mL,每小时尿量<40 mL,则应促尿,防止少尿出现。护理原则: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其身体,避免坠床等意外事故发生,重症病人应专人护理,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需15~30分钟测一次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发现血压部血液灌流应让病人处于休克体位即置仰卧水平位并将下肢抬高20°~30°。早期快速适量补液有助于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应注意输液速度,以防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休克期患者不思饮食,营养主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豆浆等。
2.3 少尿期的特点及护理
病程第6~8天,患者出现少尿倾向,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者为少尿倾向,少于400ml者为少尿,少于100ml者为无尿,尿中可见膜状物,此期持续2-6天,在58例EFH中有45例病人有少尿期,8例病人出现无尿。该期是最严重的阶段,因肾功能衰竭可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血容量增多,病人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加重,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呼吸困难,咳泡沫样痰。此期病人可出现内脏性出血,以消化道、腹腔、肺部及颅内出血多见。此期护理原则是:少尿早期可因血容量不足引起肾前性少尿。如病人仍有发热或休克,尿色浓,应报告医生快速补液,并观察补液后有无利尿反应。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补液量。补液原则为“量出为入,宁少勿多”。一般按患者前一日尿量、呕吐量及大便量之和加400-600ml计算。观察高血钾、酸中毒、氮质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饮食给予高热量,低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钠盐的摄入,不含高钾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牛奶及豆类等。对于使用导泻的患者,必须准确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状,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2.4 多尿期的特点及护理
此期一般出现在病后10-15天。尿量增至每日2000ml为进入多尿期的标志。多尿早期,少尿期的氮质血症仍存在,甚至加重,故病人原有症状不减,随着尿量的持续增加,每日尿量可达3000-10000ml,氮质血症好转,症状逐日减轻。但此期间可因水电解质丢失,继发感染或出血等因素再度发生肾功能衰竭。维持出入量平衡,鼓励患者口进饮食。此期应给高热量、高营养及含钾丰富的食物,用菜汤做饮料,多吃水果。患者活动不宜突然增加,尤其病重患者仍以卧床休息为主。此期大量排水和电解质,可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出现继发性休克。每日要定时测量血压1~2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5 恢复期的特点及护理
此期患者尿量由恢复期尿量降至每日2000ml以下,尿液的稀释浓缩渐趋正常。高峰逐渐至正常,症状减轻。精神饮食日渐好转,常需3-6天完全恢复。但部分病人仍有头晕,心悸多汗,腰酸及高血压等后患。在58例EHF中有52人进入恢复期,病情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无头晕、乏力及高血压等后患。护理原则:鼓励病人进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蛋白饮食以加强营养,嘱咐病人休息1-3个月,精神乐观、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逐渐增加体力劳动,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2.6 消毒隔离: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进行,收治病区严格三区划分,病房每天开窗通风30 min/次,2次/d,外线循环风消毒空气,2次/d,室内物体表面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d,患者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后再排放,病室内应防鼠,患者出院、转院必须对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2.7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灭鼠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防止鼠类污染人类吃的食物、水等,在生产劳动中,出现皮肤损伤应进行消毒包扎,每年的l0~12月是本病的发病高峰期,5~7月为小高峰,此期间更应做好灭鼠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此病治愈后可终身免疫,无传染性,接种疫苗可预防。
3 讨论
EHF典型病例表現为三大主要特征: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以及经历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病程。为此,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力争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各期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3]。
参考文献
[1] 秦绍明,余绍珍主编.实用传染病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2-98.
[2] 程燕,孙祥霞,盛利巧.肾病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2,4(4):277-279.
[3] 罗瑞德.流行性出血热[A].见: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