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中,物理概念是核心,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把握住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节点。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物理概念是不容易被理解掌握的,学生也就难以真正搞懂物理的公式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也就会觉到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应当时常思考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学知识系统十分庞大,但其核心却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前提,然而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或枯燥乏味。
物理学中,物理概念集中反映了物理现象和事实的本质,而物理规律本身又表达了物理概念间的联系和依存,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现象和事实,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掌握物理概念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因此想要掌握物理规律,就要掌握物理概念。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诱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大转折。大量研究表明,不少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通过这一转折,原因是这些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因此,研究概念教学方法和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教学中,可从实际生活选材,并将物理概念融入这些选材中。对学生来说,来源于生活的选材,更容易理解。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对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以认识物理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教师来说,把这些材料融入课堂教学或物理实验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压强”这一节中,教师可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两个实验:一是体重较重的同学和体重较轻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谁的脚陷得比较深?另一个则是穿鞋底较小鞋子的同学和穿鞋底较大鞋子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看谁的脚陷得比较深?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会在课前对压强这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通过应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课本和教师处得到的对概念的理解,有不少停留在表面。此时教师的义务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将之内化。要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做物理实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要注意,对于物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类物理现象,学生的观察通常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表面特征之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沸腾时,学生往往只是注意水烧开的过程,而忽略了冒水蒸气和气泡这个现象,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变化,这样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沸腾和汽化这两个概念。因此教师在这节课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物理现象。如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深入挖掘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物理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本各章节的物理概念,分析其异同点,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如果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联系起来,那么就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其实许多物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如电功率和电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所蕴藏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使其联系到能量守恒定律和能的转化,并深入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学知识系统十分庞大,但其核心却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前提,然而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或枯燥乏味。
物理学中,物理概念集中反映了物理现象和事实的本质,而物理规律本身又表达了物理概念间的联系和依存,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现象和事实,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掌握物理概念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因此想要掌握物理规律,就要掌握物理概念。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诱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大转折。大量研究表明,不少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通过这一转折,原因是这些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因此,研究概念教学方法和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教学中,可从实际生活选材,并将物理概念融入这些选材中。对学生来说,来源于生活的选材,更容易理解。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对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以认识物理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教师来说,把这些材料融入课堂教学或物理实验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压强”这一节中,教师可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两个实验:一是体重较重的同学和体重较轻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谁的脚陷得比较深?另一个则是穿鞋底较小鞋子的同学和穿鞋底较大鞋子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看谁的脚陷得比较深?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会在课前对压强这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通过应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课本和教师处得到的对概念的理解,有不少停留在表面。此时教师的义务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将之内化。要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做物理实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要注意,对于物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类物理现象,学生的观察通常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表面特征之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沸腾时,学生往往只是注意水烧开的过程,而忽略了冒水蒸气和气泡这个现象,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变化,这样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沸腾和汽化这两个概念。因此教师在这节课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物理现象。如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深入挖掘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物理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本各章节的物理概念,分析其异同点,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如果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联系起来,那么就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其实许多物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如电功率和电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所蕴藏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使其联系到能量守恒定律和能的转化,并深入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