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208年的一天,秦朝首都咸阳的中央监狱里,提出两名死刑犯,押赴刑场处决,处决的方式不是砍头,而是更加残酷的腰斩,也就是拦腰砍断。遭此酷刑的不是别人,就是秦朝的开国元勋、大名鼎鼎的丞相李斯和他的儿子。父子俩被押出监狱时,李斯对儿子凄惨地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还记得你小时候我带你一起出去打猎吗?如今我再想和你回到故乡上蔡,一起牵着咱家的黄狗,出东门到郊外去打打野兔,还有可能吗?”
  说罢父子俩泪如雨下。
  后来唐朝诗人胡曾为李斯墓题诗,诗云:“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李斯的悲剧,又为老子的功成身退,做了一次注脚。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李斯作传,提到李斯未发迹时的一件往事:一天,李斯发现厕所里有老鼠,这老鼠不时受到人和狗的惊扰,吓得四处乱窜,想吃点沾着粪便的食物都吃不安稳。另一天,他在仓库里又看到老鼠,这儿的老鼠就没有人和狗的惊扰了,高堂大屋之下,跑来跑去,自由自在,想吃米就吃米,想吃面就吃面。于是,李斯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人的境遇,就像这老鼠一样啊,完全看你处在什么位置呀!
  因此,李斯的人生哲学可以称为“老鼠哲学”。人就像老鼠一样。同样是老鼠,却有粮仓老鼠和粪坑老鼠之别。李斯一心想当一只粮仓里的老鼠。在告别他的老师荀子出去混的时候,曾经实实在在地对老师表白:“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困穷。”
  出道后,李斯终于混到秦始皇丞相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的当上了一只“粮仓中的老鼠”。但他哪里想得到粮仓中的老鼠下场更是悲惨。临死不免长叹一声:“仓鼠上越高,摔越远。”
  李斯的一生,典型地体现了法家人物的矛盾性格和悲剧命运。


  就是这位李斯,深谋远虑,协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法律,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大帝国的很多重要举措都由他提出推行。还是这位李斯,助纣为虐,怂恿秦始皇和他的儿子实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专制统治。焚书坑儒,严刑峻法,苛捐杂税,倒行逆施,很多导致秦帝国短命的暴政也都是李斯的“政绩”。
  那么,李斯所属的法家是个什么学派?它在中国历史上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和儒家针锋相对的一个学派。但是说起来,儒家却是法家的一个渊源。甚至可以说,没有儒家就没有法家。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后来法家的“术”讲“循名责实”。孔子的学生子夏有个学生叫李悝,是个著名的法家理论家,代表作《法经》,被商鞅拿着到了秦国。商鞅就是以《法经》为理论指导,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而先秦三大儒之一的荀子,培养了两位最著名的学生都是大法家,一位是韩非子,一位是李斯。当然,荀子的儒学已经有点变味,他讲的礼已经非常接近法家讲的“法”。但荀子还是坚守儒家的基本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在战国末期已经和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因此荀子尽管在齐国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今天的社会科学院院长),但齐王始终没有在政治上对荀子委以重任,根本就不会用他那一套。他的学生韩非子甚至公开反对老师的学说,称老师为“孙氏之儒”,充满不敬。为什么?就是因为法家的政治主张,处处和儒家过不去,百家争鸣,这两家争得你死我活。


  较量的结果,法家是赢家。法家的最大战果就是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大帝国——秦王朝。秦王朝从战国争雄到统一天下,都把法家作为指导思想。历史学家都说,汉承秦制,汉代继承了秦的制度。汉代建国之初,曾经推行过秦以前的分封制,将刘家子弟分封为王。但很难维持,不久被封的王就搞政变,发动叛乱。镇压了叛乱后,统治者觉得还是秦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好,于是就坚决地推行秦王朝的制度。秦王朝創立的政治制度对中华大帝国的统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千多年来,除了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短命分裂政权,中华民族基本上维持了统一局面。这里面有法家的重要贡献。
  先秦时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那么,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我们知道,儒家谈仁说义,道家无为自然,那么,法家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使它能够成为专制帝国的政治理论基础?为什么要以法为基?
  法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实践家是商鞅,理论家是韩非。
  下期我们说说商鞅。
  编辑/书含
其他文献
商鞅变法把秦国从一个边远地区的充满危机的弱国,一下子变成了超级大国,战国七雄之首,并且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但是,商鞅变法也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和致命的问题。  在先秦诸子中,由于孟子最强烈地主张仁者无敌,道德至上,甚至要求“善战者服上刑”,谁最能打仗,就判谁死刑,这种要求自然太离谱。因此司马迁批评他迂腐,不识时务,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另一方面,孟子又最关注民生问题,又是最务实的思想家。从这
期刊
他是胶东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双山张氏九世祖,他与张居正、戚继光、董其昌等同朝为官,是戚继光的儿女亲家,官至大理寺卿,位居九卿,从一品。去世后明万历皇帝“加赐祭葬”,耗费巨资在莱阳旌旗山之南划地两千亩为其修筑规模恢弘明清罕见的“御祭陵园”,并谥号“节愍”。在任期间多任职贫瘠艰险、积弊重多之地,而且都能做出惊人政绩。  他是张梦鲤,他曾亲自率军击溃10万虏军的进攻,威震诸虏间。他还发明了威震敌
期刊
再退一层言之,学文学也并不定是在做学问。只应说我们是在求消遣,把人生中间有些业余时间和精神来放在那一面。我劝大家多把余闲在文学方面去用心,尤其是中国诗。我们能读诗,是很有价值的。我还要回到前边提及林黛玉所说如何学作诗的话。要是我们喜欢读诗,拿起《杜工部集》,挑自己喜欢的写下一百首,常常读,虽不能如黛玉对那个丫鬟所说,那样一年工夫就会作诗了。在我想,下了这功夫,并不一定要作诗,作好诗,可是若作出诗来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的丘壑纵横、峰峦起伏在李白笔下多姿多貌,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皆有不同的风景与模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便即著我之色彩。英雄词人辛弃疾,将群山喻为万马回旋,谢家子弟,相如车骑,太史公文章。还有这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望,层层叠叠的山,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簪子,有的像女子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如此形象!活画出自然中的奔放与婉约之美。  用厚而黑的发髻形容山
期刊
苏轼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是文化最发达的时代。公元十一世纪中叶,经历过晚唐长期的战乱,宋王朝建立之后就致力于文化复兴,经过了将近100年的时代积累,逐渐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里面有一段话,“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此可见,这两位著名国学大师都不约
期刊
五台山高僧,华严座主103岁梦参长老,于2017农历丁酉年十月初十安详示寂。“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人生入狱三十三年道心坚定如磐石,爱国爱教,戒行精严。慈悲处世,讲筵不绝。色身无常,功德圆满。梦参长老曾说,他是因梦出家。别人的梦境往往可能是假,他的人生梦境总是成真。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每当我一个举动要做什么,都会在梦中有启示。正是“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
期刊
文艺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已经成了常识,无须再加说明了。但一般人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做是文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如季摩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这样说:“人的描写是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艺术家的任务,是在反映“整体现实”,他之所以要描写人,不过是为了达到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要反映
期刊
范仲淹毕生奔波仕途,当过朝官,当过地方官,当过副相,当过边将,起起落落。“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宋史·范仲淹传》)他曾试图革新政治,却终于赍志以殁。他实践着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却没等到“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  范仲淹的刚直敢言之气影响着有宋一代士风。韩琦说范仲淹“以王佐之才,遇不世之主。竭忠尽瘁,知无不为,故由小官擢谏任。危言鲠论,建明规益,身虽可绌,义则难夺,天下正人之路,始
期刊
养心是朱丹溪养生思想的最大特点,朱丹溪治病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解郁,他把郁分成了六郁,即:气、血、痰、火、湿、食六种,然后分别用药给化解开。  朱丹溪养心的理论,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老百姓的手中富裕了,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可以敞开了吃了,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另外,现代人所面
期刊
人们对范仲淹的了解,恐怕多得益于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对我来说,当然也是如此,不过这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在历史上留下惊人名言的并非范仲淹一人。范仲淹能永存于我脑海,是他首创的义田之举。我曾仔细地研读过我们的家谱,家谱中有家规一栏,在置义田条目,有“范文正公创义田,阖族咸受其惠,盛典已行於前矣。”所谓义田,其实就是解决钱的问题,族之有义田,实际就是有公田,族之共同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