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会知识、会学知识,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探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尊重探究性学习特性及规律的基础上探究其开展的步骤及相应的方法策略,以期促进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73-02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面对数学课堂,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探究学习的核心在于问题情景的设定。教师在设定情景的时候应多选用源于生活中的趣例,这样设定的情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易产生参与的欲望。例如:在数学教学第一册“同样多”的时候,可以设定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小明与小红在一起玩,小明给小红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左手有七支铅笔怎么样才能使两只手的笔同样多?小红被难住了,请你帮帮他吧。”这样的情景使孩子更加容易被吸引,从而激发出对于探究学习的热情。
  在情景的设定下由教师进行指引,逐步向学生渗透需要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引导,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更加容易接受。例如: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课,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分别得到不同的数,进而探究其中的规律。课始,先让学生把两个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可以得到不同的数:2、11、20;再用三个圆片摆,得到:3、12、21、30;用四个圆片摆,得到:4、13、22、31、40。继而问:摆数时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规律?通过这种逐次引导,将原本叫困难的知识逐步分解,成为一个个浅显的问题,再逐个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通俗易懂,学生在与教师共同探究中不断吸引,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发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它分成的两个部分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推导出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联系已学知识,用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不仅懂得了面积计算公式,还从中获得了学习方法。
  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另外,有些老师往往会在学生自主探究前,给学生进行铺垫,看似明确了思维指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是为学生设置了思维通道,缩小了探究的空间。
  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善于探究
  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的,如果没有教师的从旁指导,和日积月累的慢慢渗透培养,学生是很难学会探究的方法和步骤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应时刻注意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和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与策略,让探究能力成为自己学习数学的技能,并在以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都能有所助益。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学过的长方形,再通过猜想、验证、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长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底X高。学生们经历这样完整的推导过程后,他们可以感受到问题的探究一般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合理的想象、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些步骤。这就是一种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这一次探究过程的学习,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本质,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如探究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公式时)便会有触类旁通的顿悟。
  四、结论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打破传统课堂“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形成的的“帶者学生走向知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是当今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在其中就要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调控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庆忠.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王月娥.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
  作者简介:
  杨道俊,1972.8,中共党员,小学数学学科一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任教。
其他文献
“南海Ⅰ号”为何沉没?“南海Ⅰ号”沉船所处海域的海况简单,沉没海域没有暗礁,海底平坦,水流情况也不复杂,航行线路沿着海岸线行驶,沉没地点距海岸线只有18海里。“南海Ⅰ号”是怎
【摘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只有不拘泥于课本,从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学习语文,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养,才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文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开展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提高中职生语文素
检验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成为粮食检验室十分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文章对影响粮食质量检测结果的因素以及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做了简要阐述,为基层粮食检测室建
【摘 要】 在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应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也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目标的有机契合,凸显数学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高效落实数学学科中“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四大德育要素。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
各行业装置设备日趋复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各种综合类故障频发,需要不断进步的故障诊断技术来维持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自诞生以来,在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后,故障诊断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要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探究,深入教学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并创新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效果,帮助学生积累总结错误题型,对复杂数学题型的引入奠定了基础条件。本文对八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方式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有利于促进八年级数学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拓展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关键词】八年级 数学教
3月16日,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东海岛海洋与渔业局主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救灾复产规范用药技术咨询活动在东海岛东简镇举行。活动共为300多人提供了咨询
废弃油基钻井泥浆(Wasted Oil-based Drilling Slurry,WODS)含有高浓度石油类污染物,未经处理排放会造成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对某油田WODS进行了为期90 d的生物堆肥实验,发
【摘 要】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美术课中贯穿素质教育。  【关键词】 美术课程;人文精神;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