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一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社会,首先应培养教师的创造力,因为它是一切创造的前提和根基。创新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 创新能力 培养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要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我认为还要澄清教师对“创新”问题的两点模糊的认识。
1、“创新”并不是专门指科学发明创造。
教师搞小制作小发明当作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显然是从狭义上理解了创新教育的含义。这种意识是很模糊的,事实上,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各学科密切协调,要使自己具有创新的意识、胆识、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绝非单靠某几门学科的教师所能完成。相反地,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像与创造的空间,故而音乐课堂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2、“创新”的含义不可定位的过高。
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以什么作为比较的参照物,决定了音乐教师对培养创新能力所持有的态度。对创新的含义定位太高,直接地引发了教师的情绪:就平我们这样的水平,能创出什么玩意来吗?其实在创新教育中,“新”的比较参照是被界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的。当然,判断创新还牵涉到价值取向问题。在学校创新教育中,如果过于看重创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则很容易滑入“功利主义”的泥沼。学校创新教育应该着重于评判“创新”的发展价值,假如学生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某一问题,能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完成某道习题,都应视为较高的价值的“创新”,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教师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教育并不是无从下手。
澄清了这两点,也就解决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问题。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有可能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如何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 幽默风趣,敢于创新。
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他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白味,可以调节学生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对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及兴趣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乃呦乃》的时候,我就用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学生也就很快的接受了,而且也學得很乐意。其中有一个学生还对我说:“老师,我特别喜欢你幽默的表情。”她还忍不住和我学表情呢,把其他学生都逗笑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也运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性语言,也让学生有种在音乐中享受的感觉。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听之有味,必然有助于创新,学生很欢迎这样的课。
二、 生动形象,敢于创新。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第一节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是这样上的:“小朋友,你们想认识我吗?” “想。”“那么我们就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自己。”我一边出示卡片xx x的节奏,一边介绍自己:“我叫熊老师,我叫熊老师。”学生觉得很有趣,马上轻轻地模仿着。于是我也马上接着说:“小朋友,老师也很想认识你们了,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小手。我亲切地问:“你.的名字叫什么?”我叫叶一舟,我叫周含……于是我又在每个小朋友介绍完自己的时候,唱上一句你.的名字真好听!接着我又拿出了x x的节奏卡片,对小朋友说:“姓名只有两个字的小朋友可用这个节奏来介绍自己。”于是又有很多小朋友高高举起小手。教师讲得引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都保持高水平,学生效果必然提高。可见教师的创新还是运用地恰到好处。
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仔细地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地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惊喜、陶醉、激动。在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体现创新,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学《小红帽》一课时,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小红帽》的故事。孩子门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表演曲中角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表演,热闹极了。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真正地得到了美的感受,教师也创新了教材内容。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我们知道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为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慢慢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求做到繁琐而简约。生僻而通俗,抽象而具体,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
三、 情深意切,敢于创新。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如果教师向学生发出各种教学信息时,情感不是诚挚深沉,而是麻木不仁,那么就很难激活学生的审美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如给一年级上《国歌》一课,首先要对小朋友进行爱国教育,要对一年级小朋友讲《国歌》的内涵可能会比较空洞,不切实际,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如先对他们进行“爱妈妈”的教育。父母亲情是具体可感的,教育起来会相对容易些。反过来说:一个连母亲都不爱的人会爱自己的祖国吗?所以《小乌鸦妈妈》这类的歌曲会使孩子受到真正的教育意义!到了中高年级,再把妈妈引申为祖国母亲,如《祖国像妈妈一样》、《我的妈妈叫中华》会激起孩子浅浅的但真真切切的爱国热情,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再来学唱或欣赏《国歌》就有了较理想的情感铺垫,爱国热情也不会只留于在的言语表达,而是内心的情感涌动。所以我认为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创新语言,才能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创新,就象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表达到完美的统一。纵观现在的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创新上,作为音乐老师,一定不能忘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如果每位教师在创新语言上多下点功夫,我想音乐教学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四、 准确精练,敢于创新。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感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包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正确,表达更要准确,在准确之后尝试创新,我想效果会更佳。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会说“不要赶节奏”等词语,把“节奏”等同于“速度”,混淆了节奏的内涵,这显然是错误的。
所谓精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到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练。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大胆创新,从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去音乐的海洋,引人入胜。如果没有语言的创新,随意的发挥音乐课就很难吸引学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创新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在上《洗手绢》一课时,把音乐教学内容编成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明明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非常爱劳动,扫地、洗衣、擦玻璃样样都行,有一次,学校大扫除,明明在大扫除时,一下把妈妈给买的新手绢弄脏了,回到家里,妈妈正在洗衣服,看到脏手绢说:“来,妈妈给洗洗吧!”你们猜一猜明明是怎么说的呢?通过边看画面边讲故事边设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一个孩子在进行游戏时不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呢,望着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你也会很容易被感染上他们的快乐,这里比病毒来的迅猛。那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法,让孩子亲身参与活动,孩子们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激情。在这课中我还设计了“排列歌词”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拿着带有图画和歌词的图片。教师边弹边唱歌曲,学生从座位用跑、跳、飞等动作到前面根据歌词顺序排队。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记住歌词,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们兴趣很高,争着参与。总之,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各环节的创新意识,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音乐的感化和熏陶。
综上所述,正如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见,在一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社会,首先应培养教师的创造力,因为它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根基。
关键词:音乐 创新能力 培养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要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首先我认为还要澄清教师对“创新”问题的两点模糊的认识。
1、“创新”并不是专门指科学发明创造。
教师搞小制作小发明当作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显然是从狭义上理解了创新教育的含义。这种意识是很模糊的,事实上,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各学科密切协调,要使自己具有创新的意识、胆识、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绝非单靠某几门学科的教师所能完成。相反地,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像与创造的空间,故而音乐课堂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2、“创新”的含义不可定位的过高。
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以什么作为比较的参照物,决定了音乐教师对培养创新能力所持有的态度。对创新的含义定位太高,直接地引发了教师的情绪:就平我们这样的水平,能创出什么玩意来吗?其实在创新教育中,“新”的比较参照是被界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的。当然,判断创新还牵涉到价值取向问题。在学校创新教育中,如果过于看重创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则很容易滑入“功利主义”的泥沼。学校创新教育应该着重于评判“创新”的发展价值,假如学生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某一问题,能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完成某道习题,都应视为较高的价值的“创新”,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教师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教育并不是无从下手。
澄清了这两点,也就解决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问题。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有可能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如何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 幽默风趣,敢于创新。
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他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白味,可以调节学生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对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及兴趣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乃呦乃》的时候,我就用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学生也就很快的接受了,而且也學得很乐意。其中有一个学生还对我说:“老师,我特别喜欢你幽默的表情。”她还忍不住和我学表情呢,把其他学生都逗笑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也运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性语言,也让学生有种在音乐中享受的感觉。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听之有味,必然有助于创新,学生很欢迎这样的课。
二、 生动形象,敢于创新。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第一节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是这样上的:“小朋友,你们想认识我吗?” “想。”“那么我们就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自己。”我一边出示卡片xx x的节奏,一边介绍自己:“我叫熊老师,我叫熊老师。”学生觉得很有趣,马上轻轻地模仿着。于是我也马上接着说:“小朋友,老师也很想认识你们了,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小手。我亲切地问:“你.的名字叫什么?”我叫叶一舟,我叫周含……于是我又在每个小朋友介绍完自己的时候,唱上一句你.的名字真好听!接着我又拿出了x x的节奏卡片,对小朋友说:“姓名只有两个字的小朋友可用这个节奏来介绍自己。”于是又有很多小朋友高高举起小手。教师讲得引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都保持高水平,学生效果必然提高。可见教师的创新还是运用地恰到好处。
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仔细地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地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惊喜、陶醉、激动。在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体现创新,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学《小红帽》一课时,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小红帽》的故事。孩子门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表演曲中角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表演,热闹极了。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真正地得到了美的感受,教师也创新了教材内容。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我们知道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为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慢慢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求做到繁琐而简约。生僻而通俗,抽象而具体,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
三、 情深意切,敢于创新。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如果教师向学生发出各种教学信息时,情感不是诚挚深沉,而是麻木不仁,那么就很难激活学生的审美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如给一年级上《国歌》一课,首先要对小朋友进行爱国教育,要对一年级小朋友讲《国歌》的内涵可能会比较空洞,不切实际,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如先对他们进行“爱妈妈”的教育。父母亲情是具体可感的,教育起来会相对容易些。反过来说:一个连母亲都不爱的人会爱自己的祖国吗?所以《小乌鸦妈妈》这类的歌曲会使孩子受到真正的教育意义!到了中高年级,再把妈妈引申为祖国母亲,如《祖国像妈妈一样》、《我的妈妈叫中华》会激起孩子浅浅的但真真切切的爱国热情,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再来学唱或欣赏《国歌》就有了较理想的情感铺垫,爱国热情也不会只留于在的言语表达,而是内心的情感涌动。所以我认为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创新语言,才能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创新,就象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表达到完美的统一。纵观现在的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创新上,作为音乐老师,一定不能忘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如果每位教师在创新语言上多下点功夫,我想音乐教学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四、 准确精练,敢于创新。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感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包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正确,表达更要准确,在准确之后尝试创新,我想效果会更佳。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会说“不要赶节奏”等词语,把“节奏”等同于“速度”,混淆了节奏的内涵,这显然是错误的。
所谓精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到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练。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大胆创新,从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去音乐的海洋,引人入胜。如果没有语言的创新,随意的发挥音乐课就很难吸引学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创新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在上《洗手绢》一课时,把音乐教学内容编成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明明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非常爱劳动,扫地、洗衣、擦玻璃样样都行,有一次,学校大扫除,明明在大扫除时,一下把妈妈给买的新手绢弄脏了,回到家里,妈妈正在洗衣服,看到脏手绢说:“来,妈妈给洗洗吧!”你们猜一猜明明是怎么说的呢?通过边看画面边讲故事边设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一个孩子在进行游戏时不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呢,望着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你也会很容易被感染上他们的快乐,这里比病毒来的迅猛。那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法,让孩子亲身参与活动,孩子们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激情。在这课中我还设计了“排列歌词”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拿着带有图画和歌词的图片。教师边弹边唱歌曲,学生从座位用跑、跳、飞等动作到前面根据歌词顺序排队。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记住歌词,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们兴趣很高,争着参与。总之,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各环节的创新意识,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音乐的感化和熏陶。
综上所述,正如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见,在一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社会,首先应培养教师的创造力,因为它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