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在快速旋转中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30日,张炜在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大讲堂做了题为“安静的故事”的讲座。安静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安静?张炜先生的讲座给迷茫的人指点迷津。
  我们总是嫌网络慢,因为我们的心已经飞起来,比网络要快得多
  “安静的故事”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故事,因为它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每个人都要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一个角色。
  说到安静,我们会觉得这种要求越来越奢侈,除了极少数人,一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获取的。去哪里都是人流如织,呼号之声震耳,根本没法安静下来。可是人如果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会十分可怕,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不会获得最起码的幸福,也谈不上做人的尊严。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现实,就是进入了数字声像时代。一切都在改变,无论你接不接受,愿不愿意,这都是一个事实,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出现让人类猝不及防。有时候我们觉得无非就是多了一些娱乐和广告,无非就是网络输送一些海量讯息,但是也就在这种日夜不停的输送和堆积之中,巨大的危险把我们覆盖了。它的巨大毁坏力,比核武器来得更隐秘更长远,后果也更严重。它也许暂时夺不走我们的生命,却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另一种人。它有可能把我们全部的幸福,把我们美好的未来,在暗中窃取一空。
  我们看一下现代生活如何提速:出门可以坐高铁和飞机,移动一只鼠标的分秒间接通整个世界。什么生活我们都不陌生,千奇百怪的故事我们都会知道,再加上每个城市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地方小报、广播,所有人就在这样一个纵横交织的信息空间里活着。无论愿不愿听,愿不愿看,谁都无可回避,都要在这种剧烈旋转和沸腾的状态下存活。
  这种加速度使人类失去了基本的、自然的平衡力,变得不知所措,昏头昏脑,一时没有了准确的方向感和判断力。现代人再也没法慢下来,无法获得肃静,所以也就没有了深入思索的可能,更没有了感悟力,这是非常可悲,更是非常危急的。
  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只是一种表面的小利益,更大更致命的剥夺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要问一句: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幸福吗?我们因为提速节省的时间好像很多,但是省下来的时间又做了什么?没有用来寻找个人的生活、理想的生活,而只是一味模仿机器和技术,想着提速再提速。我们总是嫌网络慢,因为我们的心已经飞起来,比网络要快得多。我们人类在各种技术的教唆和引导下,已经慢不下来了。
  最后要问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在快速旋转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如果这样的角落真的存在,那么它会属于我们吗?不一定。因为一颗心已经改变了性质,它现在已经慢不下来了。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先改变自己的心,让它稍稍安静一点。我们要更多地到大自然里边,接受它的培育。我们如果总是看到挺立的树木、潺潺流动的河水,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和它们一样安静和坚定。不要忘了,人类是山川大地的儿女,我们要和诞生自身生命的那个环境相亲相爱,和谐一致起来,这才是人类的根本利益。
  没有了独处与安静,生命中的大能量无法在心里缓缓聚集
  安静也是积蓄能量的一个过程。我们许多人到了关键时刻就没有了力量,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种能量的积蓄。特别是思想的能量,它更是需要安静下来才能获得。任何高深的思想、能够影响世界和历史的思想体系,都是由个体产生的。人多了只会吵成一团,产生不了深刻的思想,因为这时候没有了独处与安静,生命中的大能量无法在心里缓缓聚集。许多人愿意到大城市里去,到人多的地方去,享受所谓的人气。但是他们忘记了,人多的场所也是语言和思想最为平均化的地方。一个人只有退回自己的空间里去,在沉默中,才能够好好地思索,好好地享受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时间这个东西会在匆忙中悄悄流逝。速度越快,节奏越快,时间溜走得也就越快。现代生活的流速实在太快了,我们哪里还有心情去琢磨时间、享受时间、与时间耳鬓厮磨。
  时间具有客观性,但是时间却不仅仅如此,它还会在感觉当中存在。我们回忆一下就知道,小时候的“一年”是非常缓慢的,可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一年”好像缩短了十倍。因为我们的生命蜕化了,它已经陈旧,视野里再无新事,外部世界很难留下鲜明的印象,所以一切都飞快地被我们排除到记忆之外,不再咀嚼和享受它了。
  我们不停地追逐物质,目标是那些发达国家——如果那里才是我们的未来,那么这个“未来”有可能有点太漫长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并不像我们这样闹腾,那里大致还是非常静谧的。可能那里的人和我们不一样,比如他们不那么浮躁和急切,做事情之前,尽可能把一切想好了再做。我们的一些城市是怎样的?今天这条路剖开了,明天那个楼拆掉了,后天又一个区要改造;这个村庄刚刚扒掉,那个新区又在崛起……在一些时髦人士眼里,这恰恰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伟大时代”就该如此,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有生气,所谓的日新月异。可恰好就是这种“生气”,让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到处都在吵闹,都是灰头土脸,四下都在创,都在挖,都在拆。
  为什么我们不停地拆和建,却很少弄出一座像样的城市?就因为每一次都是对上一次的否定,不停地否定自己,又不停地犯下新的错误。显而易见,我们每一次都没有考虑好,总是匆忙急速地去做。
  面对纷纭复杂的现代世界,对付它的办法以及全部的奥秘,就存在于这两个字之中:安静
  我们身边总是有一股呼啸而过的巨大噪音,这样下去,会是怎样一种生存?比如我们将没法阅读,因为既没有了安静也没有了时间。看文学作品不能像看电脑一样快速浏览,因为它是语言艺术,需要进入它的语境,随着它的标点符号、语汇调度来享受创作的愉悦,还原它的思想、它在产生那一刻最具有巅峰意义的犀利状态。轰鸣和快速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已经失去了正常阅读的条件。人们不再可能理解高雅的艺术和绝妙的艺术,最好的东西被这个时代所冷落,价值标准荡然无存。
  这需要我们痛下决心,在飞速旋转的当代生活中争夺一块属于我们个人的空间。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或许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似乎存在着一个生存谋略:那些制造和催促我们飞快旋转的巨大力量,与这个时代却是另一种关系。或者说那些有巨大资本或权力的人,可以将每个人都安在一个飞速旋转的轮子上,让其日夜不停地飞转,而他们自己却躲在世界最安静的某个角落里,好好享受缓慢与安静。如果说这是一种骗局或阴谋的话,倒不如说是一种天性,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里形成的对自身、对生命的保护。这就生成了双重的生活哲学和生存格局。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挽救自己、打破这种格局吧。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一定尽可能抓住人生唯一的一次机会,去获得安静的权利。我们也要拥有自己的一杯茶一本书——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却要管住自己。也许面对纷纭复杂的现代世界,对付它的办法以及全部的奥秘,就存在于这两个字之中:安静。
其他文献
庞大的全国性服务体系要应对所有需求,当期望都寄托在它身上时,低效率几乎就是一种必然了  英国开销最大、雇员最多的机构,是它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创办于1948年,当时,国家干预理论成为主流观点,只有集中宏观调控才能保证所有人享受免费医疗,所以地方集资管理的医院和医疗服务被收归国有。给每个人提供免费医疗,确保每个人在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免费服务。这是当时的理想。  但是,那样变成了这样。 
期刊
去年秋,弟弟打电报告诉我,说父亲要来武汉。我一看是当天的日期,下课后,赶着过江到汉口码头迎接。扑了个空,原来父亲和弟弟已经过江来了。  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老家了。去年考取了博士,竟没有回家与双亲一起分享那一份欢喜,如今倒是父亲千里迢迢地赶来看我,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记得1978年我考大学的时候,分数下来后,乡里乡亲都说,你孩子一定能取。父亲说,哪有那样的好事情。我知道父亲心里一定很想我能考取。在
期刊
“易”家之言的特点:接地气,说人话,提建议,但不做结论,只提供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进步就是多样性。一个正常的传媒环境应该什么都可以有。  Q“民生类文化访谈节目”,这个提法很新,应该怎么定位,你心里有没有理想的模式?  a我们关心的是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是草根的故事、心事、烦恼事。叫“民生类文化访谈节目”,实际上我们谈的不是民生话题本身,而是民生话题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  Q解读社会心理
期刊
有信仰的政治家  以一名资历尚浅的保守党党员的身份,我们有权发言;我们将激流勇进,将过去的苦难转变为今天的平静。——1945年,撒切尔首次政治演说  在我这个时代没有女性将成为首相或者外交大臣,不可能出任这些最高级的职位。不管怎样,我不想当首相,但是你该对自己有百分之百的自信。——1969年,撒切尔时任反对党保守党议员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
期刊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享受低调吧,享受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
期刊
6月《讲刊》封面四个鲜红的大字“保卫童年”,把我一下子推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也回到了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童时代。宁谧的村庄似乎从未改变,却又平添了许多我不熟悉的记忆。  村中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由于垦荒,路与田地之间没有了界限。农历五月的乡间田野,已经扬花了的麦子郁郁葱葱,随风泛起一阵阵麦浪。那时候的路要比现在平整光洁许多,也许是因为走来走去的人多的缘故。那个年代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药也没有
期刊
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长时间会晤。此次会晤让“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全新理念,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人们普遍期待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引领中美两国能跨越大国关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让未来的世界更加和平、稳定、繁荣。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典出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传世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该书说,雅典和斯巴达间的战争最终之所以不可避免,乃因
期刊
“在十九世纪之前,焦虑作为一种非理性情绪,一直被学界认为能受到理性的控制。进入十九世纪后,个人的心理生活被广义地看成是“理性”与“情绪”的分离,焦虑也因此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时代的问题。当时,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恺郭尔对焦虑做了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研究。本文摘自罗洛·梅《焦虑的意义》一书中对克尔恺郭尔焦虑理论的综述。  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时所呈现的状态。在这里,自由是人格发展的目标,被界定为
期刊
问:有人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人情绪和心理,成为一种社会病,而我们,则是身处在一个患上了“全民焦虑症”的时代,这会给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带来哪些显著的影响?  答: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焦虑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觉得社会转型和变迁很慢,恨不能一步走到头;认为个人生活的变化也很慢,希望能有迅速的改变,往往生出一种深切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自己的行动发生快速转变,在这种情
期刊
2013年5月21日,《讲刊》“大声讲”人文讲堂携手复旦大学团委“享梦中国”青年梦想讲堂,成功举办开坛演讲。首位演讲嘉宾——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无腿舞后”廖智与大家分享了她用“爱”燃烧青春的感人故事。 我要一直笑着活下去,用生命影响生命  我比较好动。从很小的时候起,周围的人就给我取了个名字叫廖笑笑,我很爱笑,也很喜欢动,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所以即便到了台上,我还是忍不住希望能有一个可以让我流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