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从工会能动性的角度对中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状况进行一些介绍,并对其立法情况和构建现状做客观描述,随后主要从工会角度分析该制度构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公信力不足,代表性不够,专业知识欠缺,行动受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会应该提高独立性、公信力,争取多方支持,积极与企业沟通等建议。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工会 能动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增加,劳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我们知道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劳动者与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工资集体协商。通过构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方式,保障职工充分行使工资集体协商的权利,提高职工在工资谈判中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工资集体协商构建现状
(1)立法范,执法松
我国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立法比较空范,过于原则,比如,《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看似对工资集体协商做了详细规定,实则缺少约束力。各地区政府在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和执行地方法规的时候,往往将本地区经济发展放在首要考虑位置,担心立法和执法过于严苛的话,可能会影响企业投资信心,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及政绩考核。
(2)重形式,轻内容
在政府大力推进和相关政策引导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等特别行政区)目前均已确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展开不同程度的实践。尽管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渐建立,但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往往流于形式,轻视实质内容,表现为照抄、照搬合同文本问题。这种情况下的工资协商,职工参与度不高、关切度不高,实效性不强。
(3)受驱使,非自愿
工会组建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工会与雇主谈判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初衷往往被扭曲。企业一般会认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要“涨工资”,所以企业本能地拒绝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同时,绝大多数工会的干部都是由企业任命或者其薪水来自企业,如按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规定,工会主动提出和企业进行工资协商,很可能遭到拒绝,而且企业所有者还可能因此迁怒于工会组织者。因此,鉴于以上情形,工会对工资集体协商也缺乏主动性。
工会视角原因分析
(1)公信力不足
政府借助对企业的权威搭建工会,造成企业本质上是迫于政府压力才接受企业中工会的存在。工会承担的工作职责主要集中在为员工举办各种活动等一些事务当中。由于以上原因,职工更多时候视工会为后勤部门,极大地削弱工会在劳动者群体当中的公信力。
(2)代表力不够
作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職工代表实际上很难代表职工发出声音。一方面,企业的部分职工认为现阶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可能实行,因此他们主观上消极面对。另一方面,工会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由企业直接任命,而非民主选举。因此,工会一般受企业行政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会的代表力。
(3)专业知识欠缺
我们都知道,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件十分注重技术的事情,需要参与人员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和知识积累。集体协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游戏,在谈判桌上斗智斗勇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信息积累,还要懂战略、战术和谈判技巧。然而,目前的工会代表中很大一部分不仅缺乏相关的法律、行业知识,而且对企业整体情况和经营信息也缺乏了解,很有可能在谈判中失利。
(4)行动力受制
学术界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劳资关系处于“资强劳弱”的状态。企业雇佣员工,理所当然要受企业管理。此外,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劳动者还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作为劳动者团体的工会组织看似和企业具有对等的地位,其实它相对用人单位来说没有实际行动力,也没有使企业就范的有力武器。
对策和建议
(1)提高工会独立性
工会之所以代表性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其受到企业约束,不能独立。因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工会的独立性。首先,工会的经费可以来自于会员缴纳的会费,并将其作为工资发放给工作人员;其次,工会主席可采用社会招聘方式,而非企业内部产生;再有,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可由工会组织民主选举出协商代表,更能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此外,我们也应在法律中对企业不能对工会或职工代表进行报复性处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2)提高自身公信力
工会的公信力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工会工作人员找准时机,通过一系列给员工带来切实利益的事情逐渐提高员工对工会的评价。此外,工会也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通过开展工会活动,收集工会会员们的意见,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据此与企业沟通,并及时将沟通结果向员工反馈,这样慢慢拉近工会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提升工会的公信力。
(3)争取多方支持
建立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需得到上级工会的支持和指导,也需要政府的准确定位。从目前立法来看,工资集体协商具有非强制性。即使比较作为的工会向企业提出协商需求,企业也会置之不理。因此,政府层面应该从立法上详细地制定企业违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之后的处罚方式。针对企业不应答的情况,上级工会也应主动向企业施压。针对工会干部专业技能不足问题,上级工会可通过建立专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比如:劳动关系领域的教师、律师等)对员工代表进行培训和指导。
(4)提升企业认识
通篇来讲,我们一直持有的是企业不愿配合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看法。那么,我们能否做到让企业积极配合,与职工代表诚恳地进行谈判并确定具体到企业自身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呢?要做到这一点,得提升企业认识。其实,企业应该意识到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不仅仅利于劳动者,更是一件“双赢”措施。通过工资谈判,劳动者获得一定程度工资提升,企业付出一定人工成本,但这些成本会带来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十分值得,它能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员工也会更加认同企业,敬业程度也相应提升,这可是用钱很难买到的!
[1]章群,蔺琳,牛忠江.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进的思考[J].中国劳动,2012(12):10-13.
[2]石晓天.工资集体协商的条件与实现路径——从南海本田等个案比较的角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2):38-43.
[3]陈美丹.我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D].暨南大学,2014.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工会 能动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增加,劳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我们知道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劳动者与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工资集体协商。通过构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方式,保障职工充分行使工资集体协商的权利,提高职工在工资谈判中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工资集体协商构建现状
(1)立法范,执法松
我国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立法比较空范,过于原则,比如,《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看似对工资集体协商做了详细规定,实则缺少约束力。各地区政府在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和执行地方法规的时候,往往将本地区经济发展放在首要考虑位置,担心立法和执法过于严苛的话,可能会影响企业投资信心,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及政绩考核。
(2)重形式,轻内容
在政府大力推进和相关政策引导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等特别行政区)目前均已确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展开不同程度的实践。尽管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渐建立,但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往往流于形式,轻视实质内容,表现为照抄、照搬合同文本问题。这种情况下的工资协商,职工参与度不高、关切度不高,实效性不强。
(3)受驱使,非自愿
工会组建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工会与雇主谈判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初衷往往被扭曲。企业一般会认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要“涨工资”,所以企业本能地拒绝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同时,绝大多数工会的干部都是由企业任命或者其薪水来自企业,如按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规定,工会主动提出和企业进行工资协商,很可能遭到拒绝,而且企业所有者还可能因此迁怒于工会组织者。因此,鉴于以上情形,工会对工资集体协商也缺乏主动性。
工会视角原因分析
(1)公信力不足
政府借助对企业的权威搭建工会,造成企业本质上是迫于政府压力才接受企业中工会的存在。工会承担的工作职责主要集中在为员工举办各种活动等一些事务当中。由于以上原因,职工更多时候视工会为后勤部门,极大地削弱工会在劳动者群体当中的公信力。
(2)代表力不够
作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職工代表实际上很难代表职工发出声音。一方面,企业的部分职工认为现阶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可能实行,因此他们主观上消极面对。另一方面,工会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由企业直接任命,而非民主选举。因此,工会一般受企业行政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会的代表力。
(3)专业知识欠缺
我们都知道,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件十分注重技术的事情,需要参与人员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和知识积累。集体协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游戏,在谈判桌上斗智斗勇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信息积累,还要懂战略、战术和谈判技巧。然而,目前的工会代表中很大一部分不仅缺乏相关的法律、行业知识,而且对企业整体情况和经营信息也缺乏了解,很有可能在谈判中失利。
(4)行动力受制
学术界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劳资关系处于“资强劳弱”的状态。企业雇佣员工,理所当然要受企业管理。此外,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劳动者还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作为劳动者团体的工会组织看似和企业具有对等的地位,其实它相对用人单位来说没有实际行动力,也没有使企业就范的有力武器。
对策和建议
(1)提高工会独立性
工会之所以代表性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其受到企业约束,不能独立。因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工会的独立性。首先,工会的经费可以来自于会员缴纳的会费,并将其作为工资发放给工作人员;其次,工会主席可采用社会招聘方式,而非企业内部产生;再有,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可由工会组织民主选举出协商代表,更能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此外,我们也应在法律中对企业不能对工会或职工代表进行报复性处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2)提高自身公信力
工会的公信力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工会工作人员找准时机,通过一系列给员工带来切实利益的事情逐渐提高员工对工会的评价。此外,工会也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通过开展工会活动,收集工会会员们的意见,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据此与企业沟通,并及时将沟通结果向员工反馈,这样慢慢拉近工会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提升工会的公信力。
(3)争取多方支持
建立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需得到上级工会的支持和指导,也需要政府的准确定位。从目前立法来看,工资集体协商具有非强制性。即使比较作为的工会向企业提出协商需求,企业也会置之不理。因此,政府层面应该从立法上详细地制定企业违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之后的处罚方式。针对企业不应答的情况,上级工会也应主动向企业施压。针对工会干部专业技能不足问题,上级工会可通过建立专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比如:劳动关系领域的教师、律师等)对员工代表进行培训和指导。
(4)提升企业认识
通篇来讲,我们一直持有的是企业不愿配合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看法。那么,我们能否做到让企业积极配合,与职工代表诚恳地进行谈判并确定具体到企业自身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呢?要做到这一点,得提升企业认识。其实,企业应该意识到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不仅仅利于劳动者,更是一件“双赢”措施。通过工资谈判,劳动者获得一定程度工资提升,企业付出一定人工成本,但这些成本会带来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十分值得,它能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员工也会更加认同企业,敬业程度也相应提升,这可是用钱很难买到的!
[1]章群,蔺琳,牛忠江.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进的思考[J].中国劳动,2012(12):10-13.
[2]石晓天.工资集体协商的条件与实现路径——从南海本田等个案比较的角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2):38-43.
[3]陈美丹.我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D].暨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