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问题,提出要真正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需要从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建立第二课堂运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第二课堂切实可行的实施,并达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由此,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
一、 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价值作用
第二课堂是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每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是一种更多体现学生自我,重视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二、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主要开展形式
第一、科技创新活动
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益的科技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科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的欲望。
第二、校园文化比赛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和内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打造的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活动”为核心的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一度以“机械之夏”为主题开展篮球联赛、足球竞技等体育赛事,诗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类赛事,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能浓郁文化氛围,彰显青春活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阵地和舞台,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多年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如调查农用机械使用情況,义务为居民修理简单生活用器械等)、大学生志愿参与我国西部计划和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地区、每个假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在岗实习等。很多同学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全面素质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因参与社会实践而坚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仅仅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不重视第二课堂,他们认为第一个课堂才是他们的真正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第二、高校普遍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 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教学设施等硬件和设备的安排中更多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安排、设施的健全、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2]。如在实验室硬件方面,少许几个甚至一个实验室将承担全院甚至全校该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环节, 因实验资源的缺少,学生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作壁上观,看实验老师演示,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甚微。
第三、第二课堂自身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还未将第二课堂真正列入培养计划,对第二课堂内容的系统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中内容随意化,产生了大量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质量较低的活动,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缺少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反馈第二课堂开展的成绩。学生老师不能直观的感受第二课堂产生的“分数”,同时对做得好的老师和学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学生和老师参与的主动性。
四、第二课堂开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系统规划,第二课堂学分化。进入培养计划后,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将规范化、开课形式合理化,这样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和第一课堂一样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且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给予肯定,对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的老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
教育要搞好,特别是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更需要经费及必要硬件设施的投入。所以,学校应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3]。其一是硬件支持, 如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场地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等。其二是师资力量, 目前许多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承担者大多都是共青团组织,由团委或一些学生辅导员来指导开展,指导是零散的、随意的, 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4]。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从事第二课堂教学,建立第二课堂导师指导制度,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三、以学生为本,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指导,更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只有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才能达到效果。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没有严格的限制, 只要有利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
总结: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的全方位人才。高校只有改变第二课堂目前的尴尬地位,切实保障好第二课堂的开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达到高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 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防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3] 刘 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
[4] 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管理,2008,(23).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由此,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
一、 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价值作用
第二课堂是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每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是一种更多体现学生自我,重视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二、高校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主要开展形式
第一、科技创新活动
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益的科技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科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的欲望。
第二、校园文化比赛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和内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打造的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活动”为核心的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一度以“机械之夏”为主题开展篮球联赛、足球竞技等体育赛事,诗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类赛事,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娱乐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能浓郁文化氛围,彰显青春活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阵地和舞台,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多年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如调查农用机械使用情況,义务为居民修理简单生活用器械等)、大学生志愿参与我国西部计划和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地区、每个假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在岗实习等。很多同学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全面素质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因参与社会实践而坚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仅仅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不重视第二课堂,他们认为第一个课堂才是他们的真正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第二、高校普遍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 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教学设施等硬件和设备的安排中更多注重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安排、设施的健全、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2]。如在实验室硬件方面,少许几个甚至一个实验室将承担全院甚至全校该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环节, 因实验资源的缺少,学生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是停留在作壁上观,看实验老师演示,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甚微。
第三、第二课堂自身内容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还未将第二课堂真正列入培养计划,对第二课堂内容的系统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中内容随意化,产生了大量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质量较低的活动,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缺少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反馈第二课堂开展的成绩。学生老师不能直观的感受第二课堂产生的“分数”,同时对做得好的老师和学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学生和老师参与的主动性。
四、第二课堂开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系统规划,第二课堂学分化。进入培养计划后,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将规范化、开课形式合理化,这样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和第一课堂一样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且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给予肯定,对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的老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
教育要搞好,特别是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更需要经费及必要硬件设施的投入。所以,学校应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3]。其一是硬件支持, 如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场地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等。其二是师资力量, 目前许多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承担者大多都是共青团组织,由团委或一些学生辅导员来指导开展,指导是零散的、随意的, 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4]。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从事第二课堂教学,建立第二课堂导师指导制度,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三、以学生为本,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指导,更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只有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才能达到效果。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没有严格的限制, 只要有利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
总结: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的全方位人才。高校只有改变第二课堂目前的尴尬地位,切实保障好第二课堂的开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达到高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 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防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3] 刘 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
[4] 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管理,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