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高考制度的改革之风迎面吹来,综合科历史全国卷即将开始在广东省统一使用。而全国卷的命题有一个鲜明的走向是借助“史料情境”发问。即无论是对核心知识点的考查,还是對基本学科能力的检验,媒介与载体都不再依赖于直接问答,而是在新的形式多样的史料情境中,以迂回的方式考查老问题。这时候,问题可以押上,史料却很少能押上。由此可见:史料在历史教学当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一、对史料的认识
史料是历史学科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获取历史信息无疑是指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历史上的史料浩如烟海,有各种史书、典籍、建筑、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依据史学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可以将史料分为两大类,即文字类史料和非文字类史料。而这两大类史料,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在我们的教学资料中,以及在我们布置的作业及试卷的编制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二、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史料的应用是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有效手段,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上,史料的运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1.历史教学需要故事史料
生动的历史课堂离不开历史故事。这就是说历史课堂需要大量的故事史料。所谓“故事史料”,指的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史料。这类史料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有中心人物,二是有具体情节,三是有史实依据。故事史料能营造鲜活的历史场景,它可以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生动历史,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其理性的思考。
比如,八年级历史课堂“收复新疆”一课,我讲述了左宗棠万里出征抬棺死战的故事。这个故事使得学生在心中立刻树立起一个为收复失地态度坚决、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故事史料也许与考试无关,但是却能成为他们始终喜爱历史课堂的理由。
2.历史教学细节需要文字史料
历史课堂中如果细节具体而形象,它立刻就会将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历史事件重新展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文字史料的教学细节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它具有启发性,一个合适的细节引入课堂就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讲《马关条约》签订时,我引用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对白,使学生再次回顾屈辱的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台湾已是阁下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怒目,皮笑肉不笑地拍着肚皮):“肚里饿得很,恨不得一口吞下去。”一个奴颜婢膝,一个凶相毕露,仿佛就在眼前。此时学生的愤恨之情都写在他们脸上。学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侵略者的痛恨也显露了出来。
3.历史教学的“论从史出”需要精选的史料
大量的历史结论需要精选的史料支持。这也是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史料的选择应尽量客观、全面,并且要围绕主题。
例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的发展,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宝库。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选项见下图)。
在这里,我们给出这三个图片史料与一个文字史料,学生通过分析就能得出ABC三个结论。这样学生 “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也就树立起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也提高了。
三、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有专家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科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地研究史料,运用史料,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的品味与质量。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史料教学要有效
史料是一种间接的媒介,面对浩翰的史料时,我们除了判定真伪的基本问题外,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落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一定要让学生鉴定其真伪。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史料就应当避免使用。
另外,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意义的问题。避免提出一些比较抽象、笼统的问题。那些针对史料而提出的具体而切中主题、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用心去准备的。这时史料的选用才会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2.选取历史材料时要适度灵活
由于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每节课都运用史料,对历史材料的取舍应保持适度性。选用的历史材料应围绕本章节的重点或难点,要以学生的知识起点为依据,选用那些最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材料,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 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而 不能是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对教 材上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史料也应分清 孰轻孰重,详略得当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当下在一些公开课里,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大容量、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准备许多史料,有文字的、非文字的,有图片、视频、音乐等。从上课到下课,史料展示一拨又一拨,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使他们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分析、判断。也就是说,在不是重难点内容的知识点上,是可以不用史料来佐证的,这样就可以节约出许多教学时间和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只有在认真思考后,学生方能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体系。 3.把握历史资料要层次一致
第一,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应充分考虑面对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一个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优生在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方面要比后进生更优秀。所以面向学优生选用的历史材料也应略难于后者所使用的。第二,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要充分注意把握历史资料的使用与学生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相匹配。例如,在基础稍好的班级、高年级的班级,教师选用的史料可以多考虑用最原始的材料,比如文言文的文字材料。而基础稍差、低年级的班级则可以多一些图片、实物、音乐、视频等史料。目的是让史料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
4.影视作品使用要精选
在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把影视作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影视作品毕竟是艺术作品,在教学中插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完全以影视片替代课程,也不能播放那些严重失实的作品,而应注意有选择、有目的地适当运用。同时在教学当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排除影视作品对教学内容的干扰。例如,讲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一些教师选用了《三国演义》里的影视片断——诸葛亮草船借箭。虽然影视作品渲染的是诸葛亮的智慧,但却容易让学生对真实的历史产生误会,所以在课堂上选用的史料一定要与历史事实相符合。
5.材料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给学生勇于表达发挥的机会。学生讨论发言的广度、高度都表现出学生对材料思考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扩散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体验也就融入其中了。
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改革浪朝涌动,史料的特点呈现出四个大的动向:①材料呈现形式趋向多样;②材料出处、来源更为多元;③内涵丰富,见解纷呈;④内容广泛,时空背景跨度大。在教学实践中,这无疑给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大挑战,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初中的历史教学也必须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地研究史料、运用史料,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深入探索,在实践中下大力气,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品位与质量,才能让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更好地形成,也才能使几年后我们的學生走进高中课堂时更为自信,更具有挑战力!
参考文献:
[1]宋爱学.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0(1).
[2]李 进.中学历史课程“史料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一、对史料的认识
史料是历史学科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获取历史信息无疑是指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历史上的史料浩如烟海,有各种史书、典籍、建筑、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依据史学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可以将史料分为两大类,即文字类史料和非文字类史料。而这两大类史料,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在我们的教学资料中,以及在我们布置的作业及试卷的编制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二、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史料的应用是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有效手段,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上,史料的运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1.历史教学需要故事史料
生动的历史课堂离不开历史故事。这就是说历史课堂需要大量的故事史料。所谓“故事史料”,指的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史料。这类史料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有中心人物,二是有具体情节,三是有史实依据。故事史料能营造鲜活的历史场景,它可以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生动历史,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其理性的思考。
比如,八年级历史课堂“收复新疆”一课,我讲述了左宗棠万里出征抬棺死战的故事。这个故事使得学生在心中立刻树立起一个为收复失地态度坚决、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故事史料也许与考试无关,但是却能成为他们始终喜爱历史课堂的理由。
2.历史教学细节需要文字史料
历史课堂中如果细节具体而形象,它立刻就会将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历史事件重新展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文字史料的教学细节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它具有启发性,一个合适的细节引入课堂就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讲《马关条约》签订时,我引用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对白,使学生再次回顾屈辱的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台湾已是阁下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怒目,皮笑肉不笑地拍着肚皮):“肚里饿得很,恨不得一口吞下去。”一个奴颜婢膝,一个凶相毕露,仿佛就在眼前。此时学生的愤恨之情都写在他们脸上。学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侵略者的痛恨也显露了出来。
3.历史教学的“论从史出”需要精选的史料
大量的历史结论需要精选的史料支持。这也是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史料的选择应尽量客观、全面,并且要围绕主题。
例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的发展,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宝库。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选项见下图)。
在这里,我们给出这三个图片史料与一个文字史料,学生通过分析就能得出ABC三个结论。这样学生 “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也就树立起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也提高了。
三、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有专家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科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地研究史料,运用史料,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的品味与质量。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史料教学要有效
史料是一种间接的媒介,面对浩翰的史料时,我们除了判定真伪的基本问题外,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落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一定要让学生鉴定其真伪。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史料就应当避免使用。
另外,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意义的问题。避免提出一些比较抽象、笼统的问题。那些针对史料而提出的具体而切中主题、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用心去准备的。这时史料的选用才会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2.选取历史材料时要适度灵活
由于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每节课都运用史料,对历史材料的取舍应保持适度性。选用的历史材料应围绕本章节的重点或难点,要以学生的知识起点为依据,选用那些最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材料,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 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而 不能是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对教 材上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史料也应分清 孰轻孰重,详略得当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当下在一些公开课里,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大容量、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准备许多史料,有文字的、非文字的,有图片、视频、音乐等。从上课到下课,史料展示一拨又一拨,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使他们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分析、判断。也就是说,在不是重难点内容的知识点上,是可以不用史料来佐证的,这样就可以节约出许多教学时间和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只有在认真思考后,学生方能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体系。 3.把握历史资料要层次一致
第一,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应充分考虑面对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一个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优生在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方面要比后进生更优秀。所以面向学优生选用的历史材料也应略难于后者所使用的。第二,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要充分注意把握历史资料的使用与学生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相匹配。例如,在基础稍好的班级、高年级的班级,教师选用的史料可以多考虑用最原始的材料,比如文言文的文字材料。而基础稍差、低年级的班级则可以多一些图片、实物、音乐、视频等史料。目的是让史料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
4.影视作品使用要精选
在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把影视作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影视作品毕竟是艺术作品,在教学中插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完全以影视片替代课程,也不能播放那些严重失实的作品,而应注意有选择、有目的地适当运用。同时在教学当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排除影视作品对教学内容的干扰。例如,讲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一些教师选用了《三国演义》里的影视片断——诸葛亮草船借箭。虽然影视作品渲染的是诸葛亮的智慧,但却容易让学生对真实的历史产生误会,所以在课堂上选用的史料一定要与历史事实相符合。
5.材料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给学生勇于表达发挥的机会。学生讨论发言的广度、高度都表现出学生对材料思考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扩散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体验也就融入其中了。
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改革浪朝涌动,史料的特点呈现出四个大的动向:①材料呈现形式趋向多样;②材料出处、来源更为多元;③内涵丰富,见解纷呈;④内容广泛,时空背景跨度大。在教学实践中,这无疑给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大挑战,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初中的历史教学也必须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地研究史料、运用史料,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深入探索,在实践中下大力气,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品位与质量,才能让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更好地形成,也才能使几年后我们的學生走进高中课堂时更为自信,更具有挑战力!
参考文献:
[1]宋爱学.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0(1).
[2]李 进.中学历史课程“史料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