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肉鸡生产中,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已经形成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但是,肉鸡育种工作“一边倒”的局面并没有明显改观,即使是业内引以为豪的黄羽肉鸡育种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禽流感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很多地区传统消费习惯开始动摇,黄羽肉鸡冰鲜上市呈现不可逆转的势头,多年延续的黄羽肉鸡育种方向将不得不做出调整,而白羽肉鸡育种取得的新进展,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增强了信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行业上下应达成共识,重新审视肉鸡育种工作。
1.肉鸡产业将迎来品种市场的全面繁荣 2014年3月21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计划要求以提高育种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为主攻方向,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健全以核心育种场和扩繁推广基地为支撑的肉鸡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引进品种的质量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健全良种扩繁推广体系;提升肉鸡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肉鸡种业新格局;加强生产性能测定、疫病净化、实用技术研发和资源保护利用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肉鸡种业发展水平,促进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良种是肉鸡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据了解,农业部发布这一计划,主要是为提高肉鸡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肉鸡遗传改良进程,进一步完善肉鸡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肉鸡育种能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相信在此推动作用下,我国肉鸡品种市场将迎来繁荣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全面,这将为肉鸡行业再续辉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坚持市场需求主导下的企业育种方向 回顾我国家禽育种历史,不乏政府主导的身影,曾经的国家家禽育种中心早已被大家遗忘。近些年,国家通过科研项目和专项资金来支持家禽育种工作,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审定通过的家禽品种较多,但是真正占据市场主流的并不多,往往是项目通过验收、品种通过审定就完事大吉,许多研究成果和培育的品种被束之高阁,没有对品种进一步选育,导致品种生产性能严重退化,根本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其商业价值也无从体现,这种资源浪费相当可惜。时过境迁,以前高校、科研院所主导育种工作的“百花齐”放局面如今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企业成为育种工作的主导,这与发达国家走的企业商业化育种之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与国家刚刚出台的政策完全相符,《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强化企业育种主体地位,整合和利用产业资源,推进“产、学、研、推”育种协作机制创新。走市场需求主导下的企业育种之路,才符合肉鸡育种的未来方向。
3.白羽肉鸡育种应立足本土市场 时至今日,我国白羽肉鸡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种占据,AA 、科宝、罗斯308等优良品种已经深深扎根于大部分企业和养殖户心中。曾几何时,国内很多育种专家和企业家都认为,我们要在白羽肉鸡育种上实现突破并非易事,尤其是国外育种公司的商业化之路已走过多年,其育种模式和思路趋于成熟,其技术储备和方向引领作用很难被超越。但是,如此巨大的市场长期被引进品种占据,很多人对此心有不甘。既然很难与国外品种进行正面的市场冲突,就要另辟蹊径,走差异化战略,立足本土市场需求实现突破。这一方面,有的企业已经走在前面,其取得的成绩也让大家眼前一亮。据了解,由公司牵头、国内知名专家参与的节粮型白羽快大肉鸡“广明1号”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配套系具有快长、节粮的特点,主功方向是节粮型,与国际知名品种相比,在料肉比、存活率、肉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安徽五星集团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培育的“小型白羽肉鸡”新品种,不仅避开了与快大型白羽肉鸡在市场上的正面冲突,也有别于快大型黄羽肉鸡,具有生产成本低、父母代产蛋性能好等优势。这些新品种(配套系)是根据特殊的市场需求培育的,其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白羽肉鸡育种工作的空白,也丰富了肉鸡品种市场,并有望打破国外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对于整个行业都将实现利好。
4.黄羽肉鸡育种要迎合消费趋势的变化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黄羽肉鸡生产与消费市场,多年来形成了活禽消费习惯,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黄羽肉鸡时非常注重鸡的外观和鸡肉的口感与风味,而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在黄羽肉鸡育种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突出品种的独特性。正因如此,在育种工作中对鸡的外观非常重视,羽毛形状和颜色、皮肤色泽、体型大小、鸡冠形状等都成了区分不同品种的重要指标。但是,这种格局目前发生了变化,这一改变并不是来自于产业内部,而是愈演愈烈的禽流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消费理念,随着各地限制或取消活禽交易措施的相继出台,原有的活禽消费空间越来越小,虽然一些专家和消费者还在极力坚持原有的立场不放弃,但是行业发展的潮流似乎不可逆转。在此情况下,主动寻求变化、培育出适合加工的黄羽肉鸡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是企业育种的明智选择。据了解,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分割型白羽肉鸡品种的培育,这不仅仅是对原有育种思路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消费观念的颠覆。企业和消费者对此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只有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才能在未来市场进程中占据主动地位。
1.肉鸡产业将迎来品种市场的全面繁荣 2014年3月21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计划要求以提高育种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为主攻方向,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健全以核心育种场和扩繁推广基地为支撑的肉鸡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引进品种的质量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健全良种扩繁推广体系;提升肉鸡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肉鸡种业新格局;加强生产性能测定、疫病净化、实用技术研发和资源保护利用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肉鸡种业发展水平,促进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良种是肉鸡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据了解,农业部发布这一计划,主要是为提高肉鸡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肉鸡遗传改良进程,进一步完善肉鸡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肉鸡育种能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相信在此推动作用下,我国肉鸡品种市场将迎来繁荣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全面,这将为肉鸡行业再续辉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坚持市场需求主导下的企业育种方向 回顾我国家禽育种历史,不乏政府主导的身影,曾经的国家家禽育种中心早已被大家遗忘。近些年,国家通过科研项目和专项资金来支持家禽育种工作,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审定通过的家禽品种较多,但是真正占据市场主流的并不多,往往是项目通过验收、品种通过审定就完事大吉,许多研究成果和培育的品种被束之高阁,没有对品种进一步选育,导致品种生产性能严重退化,根本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其商业价值也无从体现,这种资源浪费相当可惜。时过境迁,以前高校、科研院所主导育种工作的“百花齐”放局面如今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企业成为育种工作的主导,这与发达国家走的企业商业化育种之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与国家刚刚出台的政策完全相符,《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强化企业育种主体地位,整合和利用产业资源,推进“产、学、研、推”育种协作机制创新。走市场需求主导下的企业育种之路,才符合肉鸡育种的未来方向。
3.白羽肉鸡育种应立足本土市场 时至今日,我国白羽肉鸡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种占据,AA 、科宝、罗斯308等优良品种已经深深扎根于大部分企业和养殖户心中。曾几何时,国内很多育种专家和企业家都认为,我们要在白羽肉鸡育种上实现突破并非易事,尤其是国外育种公司的商业化之路已走过多年,其育种模式和思路趋于成熟,其技术储备和方向引领作用很难被超越。但是,如此巨大的市场长期被引进品种占据,很多人对此心有不甘。既然很难与国外品种进行正面的市场冲突,就要另辟蹊径,走差异化战略,立足本土市场需求实现突破。这一方面,有的企业已经走在前面,其取得的成绩也让大家眼前一亮。据了解,由公司牵头、国内知名专家参与的节粮型白羽快大肉鸡“广明1号”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配套系具有快长、节粮的特点,主功方向是节粮型,与国际知名品种相比,在料肉比、存活率、肉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安徽五星集团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培育的“小型白羽肉鸡”新品种,不仅避开了与快大型白羽肉鸡在市场上的正面冲突,也有别于快大型黄羽肉鸡,具有生产成本低、父母代产蛋性能好等优势。这些新品种(配套系)是根据特殊的市场需求培育的,其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白羽肉鸡育种工作的空白,也丰富了肉鸡品种市场,并有望打破国外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对于整个行业都将实现利好。
4.黄羽肉鸡育种要迎合消费趋势的变化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黄羽肉鸡生产与消费市场,多年来形成了活禽消费习惯,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黄羽肉鸡时非常注重鸡的外观和鸡肉的口感与风味,而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在黄羽肉鸡育种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突出品种的独特性。正因如此,在育种工作中对鸡的外观非常重视,羽毛形状和颜色、皮肤色泽、体型大小、鸡冠形状等都成了区分不同品种的重要指标。但是,这种格局目前发生了变化,这一改变并不是来自于产业内部,而是愈演愈烈的禽流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消费理念,随着各地限制或取消活禽交易措施的相继出台,原有的活禽消费空间越来越小,虽然一些专家和消费者还在极力坚持原有的立场不放弃,但是行业发展的潮流似乎不可逆转。在此情况下,主动寻求变化、培育出适合加工的黄羽肉鸡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是企业育种的明智选择。据了解,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分割型白羽肉鸡品种的培育,这不仅仅是对原有育种思路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消费观念的颠覆。企业和消费者对此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只有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才能在未来市场进程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