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语文课堂评价面面观
1.角色迷失的“假评价”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而不加甄别、老好人式的过分表扬十分盛行,“好极了”“你真棒”等激励性的语言充斥着语文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语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学生会忽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
2.脱离文本的“空评价”
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更多的是“作秀”。其实,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过程本身往往是一个充满着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对教师产生误解。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盲目地给予脱离文本的“空评价”, 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又何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3.琐碎回答的“浅评价”
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于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按部就班地进行提问,学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些细小的问题把文章“肢解”了,不但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倾听权和表达权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的对话使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个性去倾听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达,更谈不上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评价必定造成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僵化。
二、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追求
1.评价要融入真情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真诚的语言、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营造出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和幸福。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的评价发自内心,融入真情。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结束《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有个经典的真情流露片段。老师说:“面对同一篇文章,大家可能各有各的体会。现在,我愿意再一次聆听你们的声音。”很多学生引经据典说得慷慨激昂,孙老师都报以真诚的赞叹和鼓励。这时,有个学生十分羞愧地站起来说:“我的爸妈离婚了,我们家的这棵大树倒了,他们都不肯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时,我想到了死。”此刻,全场无声,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孙老师,只见孙老师走到学生的身边,缓缓地把学生搂在了怀里,沉痛地说:“孩子,你是无辜的!”既而,又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坦诚的!你是坚强的!老师和同学都会关心你,班级就是你的家,学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你的经历和体验就是你的财富。从中,你会体悟很多,你会学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说:“我真想喊你一声‘爸爸’!”会场上掌声雷动。最后,老师这样总结着:“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如果每一个同学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美;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
2.评价要敢于批评
评价有激励功能,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禁区!因此,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就应加以引导。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孙老师评价道:“孙老师特别欣赏你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孙老师也要向你学。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这样委婉的批评,学生是能接受的。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3.评价要风趣幽默
课堂上每当学生质疑、发言、朗读时必定要予以例行的评价:问得真好,读得很有感情,说得真棒。这种评价同出一辙,缺乏情趣。如果能深入解读文本,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景,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情感、态度、文本的融合,以风趣的语言,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增加评价的情趣性。实践证明,幽默能使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诙谐幽默的评价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学信息,不但使课堂评价语高雅起来,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
1.角色迷失的“假评价”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而不加甄别、老好人式的过分表扬十分盛行,“好极了”“你真棒”等激励性的语言充斥着语文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语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学生会忽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
2.脱离文本的“空评价”
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更多的是“作秀”。其实,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过程本身往往是一个充满着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对教师产生误解。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盲目地给予脱离文本的“空评价”, 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又何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3.琐碎回答的“浅评价”
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于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按部就班地进行提问,学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些细小的问题把文章“肢解”了,不但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倾听权和表达权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的对话使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个性去倾听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达,更谈不上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评价必定造成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僵化。
二、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追求
1.评价要融入真情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真诚的语言、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营造出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和幸福。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的评价发自内心,融入真情。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结束《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有个经典的真情流露片段。老师说:“面对同一篇文章,大家可能各有各的体会。现在,我愿意再一次聆听你们的声音。”很多学生引经据典说得慷慨激昂,孙老师都报以真诚的赞叹和鼓励。这时,有个学生十分羞愧地站起来说:“我的爸妈离婚了,我们家的这棵大树倒了,他们都不肯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时,我想到了死。”此刻,全场无声,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孙老师,只见孙老师走到学生的身边,缓缓地把学生搂在了怀里,沉痛地说:“孩子,你是无辜的!”既而,又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坦诚的!你是坚强的!老师和同学都会关心你,班级就是你的家,学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你的经历和体验就是你的财富。从中,你会体悟很多,你会学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说:“我真想喊你一声‘爸爸’!”会场上掌声雷动。最后,老师这样总结着:“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如果每一个同学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美;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
2.评价要敢于批评
评价有激励功能,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禁区!因此,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就应加以引导。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孙老师评价道:“孙老师特别欣赏你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孙老师也要向你学。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这样委婉的批评,学生是能接受的。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3.评价要风趣幽默
课堂上每当学生质疑、发言、朗读时必定要予以例行的评价:问得真好,读得很有感情,说得真棒。这种评价同出一辙,缺乏情趣。如果能深入解读文本,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景,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情感、态度、文本的融合,以风趣的语言,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增加评价的情趣性。实践证明,幽默能使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诙谐幽默的评价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学信息,不但使课堂评价语高雅起来,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