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使教学更为有效。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将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对于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如今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使教学更为有效。因此,研究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人点,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知识。“情”是情感体验,是对意志、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培养,“境”是学习环境,包括知识文化氛围、社会应用背景等。情境结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如果能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就能将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对于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作为一线教师,在創设化学教学情境时,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深入研究其设计意图,认真分析其知识内容所体现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此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教材以外的新的教学情境。下面探讨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人的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一节中,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有两瓶等体积的硫酸,一瓶是浓硫酸,一瓶是稀硫酸,如何鉴别它们。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很多方法:
①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用手掂量,重的为浓硫酸,轻的为稀硫酸。
②观察状态,略微摇动,油状粘稠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③取两份蒸馏水,各向其中加入少许硫酸试样,能放出大量热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④各取少量试样,分别向其中加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泡的为稀硫酸,另一为浓硫酸。
⑤用玻璃棒蘸取试样点在纸上,纸炭化变黑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⑥各取少量试样,分别滴在胆矾粉末上,胆矾变白的为浓硫酸,不变为稀硫酸。
⑦各取少量试样,分别加入铜片,加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的为浓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像以上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符合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使学生“跳一跳,摘的到”,通过努力能达到“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真实性、启发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信息,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提供直观鲜活的刺激,面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学生必然提出“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于是猜测、思索,注意力集中,思维高度活跃。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研究实验的教学方法,除了加强演示实验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例如,在《氯气的性质》一节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做演示实验:氯气分别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可能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又如,《物质的分散系》一节,直接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教师可以准备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水、油水和激光笔,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胶体的性质探究,得出丁达尔效应的现象,归纳总结并交流分散系的知识,突破重难点。通过分组实验的情境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3运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史和化学故事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资源。回顾化学家们所走过的探索历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节时,可以利用门捷列夫绘制元素周期表的史实:1869年,担任彼得堡大学的门捷列夫利用63张卡片分别记录了63种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并试着依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将卡片排成几行,再将各行中性质相似的元素上下对齐。这样,整个元素系列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一张元素周期表就诞生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①门捷列夫是按照什么将元素进行排序,又按照什么将元素进行分类?
②仔细观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分析该表编排的规则是什么?
③如果你是门捷列夫,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元素进行分类?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化学史实,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4运用生活经验、生活实例、新闻热点等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學,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生活充满好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节讲解铁的化合物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成铁锈一样的颜色?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一提问,引导学生去探究Fe2+和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又如,讲《乙酸》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烧鱼时加料酒和醋,为什么烧出的鱼味道更加鲜美?引导他们把刚学的乙酸的酯化反应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
5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影片、图片、模拟动画等多种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这一专题之前,先用图片和影片展示美丽的大海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激发学生想了解海洋的求知欲,为这一专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又如,在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时,利用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中电子、离子的运动,形象直观的展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体会其原理。
再如,在讲解乙酸的酯化反应时,通过球棍模型的动画,模拟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酯化反应本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人境,情境交融。这样,学生的学习情境是鲜活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如今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使教学更为有效。因此,研究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人点,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知识。“情”是情感体验,是对意志、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培养,“境”是学习环境,包括知识文化氛围、社会应用背景等。情境结合,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如果能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就能将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对于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作为一线教师,在創设化学教学情境时,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深入研究其设计意图,认真分析其知识内容所体现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此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教材以外的新的教学情境。下面探讨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人的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一节中,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有两瓶等体积的硫酸,一瓶是浓硫酸,一瓶是稀硫酸,如何鉴别它们。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很多方法:
①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用手掂量,重的为浓硫酸,轻的为稀硫酸。
②观察状态,略微摇动,油状粘稠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③取两份蒸馏水,各向其中加入少许硫酸试样,能放出大量热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④各取少量试样,分别向其中加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泡的为稀硫酸,另一为浓硫酸。
⑤用玻璃棒蘸取试样点在纸上,纸炭化变黑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⑥各取少量试样,分别滴在胆矾粉末上,胆矾变白的为浓硫酸,不变为稀硫酸。
⑦各取少量试样,分别加入铜片,加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的为浓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像以上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符合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使学生“跳一跳,摘的到”,通过努力能达到“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真实性、启发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信息,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提供直观鲜活的刺激,面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学生必然提出“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于是猜测、思索,注意力集中,思维高度活跃。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研究实验的教学方法,除了加强演示实验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例如,在《氯气的性质》一节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做演示实验:氯气分别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可能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又如,《物质的分散系》一节,直接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教师可以准备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水、油水和激光笔,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胶体的性质探究,得出丁达尔效应的现象,归纳总结并交流分散系的知识,突破重难点。通过分组实验的情境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3运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史和化学故事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资源。回顾化学家们所走过的探索历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节时,可以利用门捷列夫绘制元素周期表的史实:1869年,担任彼得堡大学的门捷列夫利用63张卡片分别记录了63种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并试着依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将卡片排成几行,再将各行中性质相似的元素上下对齐。这样,整个元素系列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一张元素周期表就诞生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①门捷列夫是按照什么将元素进行排序,又按照什么将元素进行分类?
②仔细观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分析该表编排的规则是什么?
③如果你是门捷列夫,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元素进行分类?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化学史实,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4运用生活经验、生活实例、新闻热点等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學,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生活充满好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节讲解铁的化合物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成铁锈一样的颜色?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一提问,引导学生去探究Fe2+和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又如,讲《乙酸》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烧鱼时加料酒和醋,为什么烧出的鱼味道更加鲜美?引导他们把刚学的乙酸的酯化反应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
5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影片、图片、模拟动画等多种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这一专题之前,先用图片和影片展示美丽的大海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激发学生想了解海洋的求知欲,为这一专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又如,在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时,利用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中电子、离子的运动,形象直观的展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体会其原理。
再如,在讲解乙酸的酯化反应时,通过球棍模型的动画,模拟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酯化反应本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人境,情境交融。这样,学生的学习情境是鲜活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