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新世界的缝隙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各种被称为小说的作品的时候,我一直藏着一个隐秘的期待,就是盼望出现那么一种作品——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储备已久的阅读积累,多方面的写作才华,包括性情所长和所短,都在这个文本里得到充分展示。我甚至会困惑是不是该称这样的文本为小说,但在这样的作品里,一定有一条我此前从未留意的缝隙撬开了一整个世界,有什么我此前遗漏的东西在作品里显现。这是一个长久的期待,我在心里模拟了无数次它的样子,因此,当读到走走由八个短篇构成的《黄色评论家》(这里选了其中的三篇)时,我非常确信,这就是我阅读期盼的实现方式之一。
  读者永远不能在“我”的行为中认识到我,在“我”和我自己之间,隔着一道安全的深渊。最近我迷上了采访体小说样式,伪装坦白出一些思想、情感。其实在所有文学中,作家所说出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区别只是自己是否希望那是真的。
  这是《黄色评论家》里的“本书作者走走访谈——恰似一部小说”,不妨暂且假定这话是走走的意思。可即便有这样的安全深渊,走走较为人熟知的小说,中心几乎都是围绕她自己的,所有的发生的事情和连带的感受,都是她感知或触碰的。这些小说细密流畅,几乎每一个心理的沟沟坎坎,每一次心情的轻微变化,由轻微的变化导致的或平和或激烈的行为,都让人觉得准确,值得信任。你几乎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勤奋不倦,对任何懈怠都不满,以至于有些气鼓鼓地省察着自己,也捎带冷峭地观察着周围人的作者形象。
  尽管在我看来,这些作品仍有沉溺于自身经验之嫌,某些情绪浓得化不开,郁郁不欢的调子始终笼罩着整个叙事,缺了点疏朗从容,但如此细部准确而质地硬朗的小说,在此时此地,已经难能可贵。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走走或许可以经营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她是个极容易对自己写作不满的人,不用说重复写某些东西,即使在某个能够控制的写作状态里驻留太久,对她也是很大的困扰。这本用评论方式写作的《黄色评论家》,应该看成她毅然决然地走出熟悉之地的尝试——试验性文体出现,一个更大的世界随之展开。
  写《黄色评论家》的时候,走走肯定有意无意地想在小说中加入更丰富的声息,不让文本里的世界太过逼仄。从作品里,你能看到走走多方面的阅读积累和多样性的关注,历史,小说,理论,政治,身体……原本分茅设蕝的小说和评论,叙事和描写,事实与虚构,历史与假设,在这里有融为一体之势;她对自我的苛刻和对所处圈子的认知,真实的疼痛和虚拟的伤感,严肃的思考和戏谑的笔调,文体试验的自觉,模仿时的得意和警惕,都一一写进了文本。这种写作方式肯定给走走带来了某种隐秘的快感,以往小说中时或拘谨的文笔,在这个作品里忽然变得汪洋恣肆,仿佛某个意识的阀门被打开,记忆和技艺以自如的方式涌出——
  那些东西,她甚至都没有试图躲开。她唯一的动作是咧了咧屁股,好像要把自己藏到那里面。我抓起一块石头,那石头不大,就和一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猫咪一样,猫咪会要东西吃,会自己找奶吃,它钻了进去。其实那地方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无害的,无用的,无关紧要的。现在那只小猫咪在她体内摸索着,那里太紧了,我感到自己的手都被扭曲了,猫开始绝望地上蹿下跳,乱拱一气,狂躁地伸出尖利的指甲,在那些没有亮光的肠道壁上刺啦刺啦直抓。
  我突然想看看费雅玛的脸。
  那张脸,因为惊惧折出了很多褶子,仿佛一下子,十七八岁的女孩轮廓瘫软下来,变得年老色衰,时间的古旧气息带来不可言喻的顺从的迷茫的谦逊。
  对模仿的模仿,对造假的造假,却换来了易地皆然的情景,感受上等值的真实,阅读心理上的黑云压城,作者仿佛在经营一件大事。没错,走走好像一直有一件大事要做的样子,她对自己写作上处理的小题材一直无法满意。或许《黄色评论家》的出现,可以让她暂时安心?
  通过这段文字,你无法坐实走走的锋芒所向,却肯定知道她在关注着什么重大的问题,并且这问题重大到了与她或所有人置身的世界的运行状况相关。如果走走心心念念的那些重大问题如我所想,那我觉得她在这本书中采取的方式,算得上恰当,过此以往,就有过或不及之嫌。因为这些问题,已经重大到了根本不应该用任何正面的方式来写——“每个严肃的人,每个立志以这严肃之事为务者,都不会将其书写下来,以免在人群中激起妒意和困惑”,以免静谧的夜晚听到让人心悸的声音。
  当然,我的担心有些多余,在这个作品里,走走对虚构的热衷显然比对重大问题的关注更甚。以评论方式出之的文本,其形式本身,就是撬开新世界的缝隙。评论变成了虚构的一部分,原本只由人物所行所思构成的小说,现在加入了人物的创作,以及他/她的为人和作品被人谈论的方式。更有意味的是,这个始终在谈论他人和他人作品的评论家,一面是作品的叙述者,一面也面临他评论的人物和作品的沉默反驳,同时他也可能也是作者反讽的对象。
  当一个认真的写作者用与自己异质的眼光开始书写的时候,她对作品的忠诚会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人物就有了更为宽广的行走空间。也就是说,在这个文本里,被评论的作品,作品的写作者,对作品的评论,对评论的反讽,构造出一个充满张力的空间。这个空间既不是被评论的作品和其作者具备的,也不是评论本身拥有的,更不是作者的反讽可以做到的,而是四者之间的关联、差异、参差共同制造出来的。这个新异的空间是以往被称为小说的文本很少踏足的地方,是一块略显荒芜的林中空地。
  (壹写)那一段显得毫不在乎,我突然想象出她在床上毫不在乎的样子。那里面有种东西让我无法容忍。所以我找到她,向她说出这一点。她突然就发火了,粗暴地盯着我看,但用非常轻的声音说,“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还有感觉?”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她还能有那种审讯似的眼神。这有点令人难堪了。这种眼光,再加上那两句乡音未改的普通话,是足以让人无话可说的。我突然觉得,她就是不值得尊重,这场对话很可笑。
  按说,以评论方式展开的虚构,阅读者本应获得比单纯的叙事作品更多面的故事及其动机,对人与事的判断有更多的确定性。就像我们从上面这段知道了壹的毫不在乎和非常在乎,作为叙述者的评论家的自以为是和对壹的轻蔑,以及壹在流露出审讯似的眼光后他的反应。可仔细回味的时候,你却发现这更多的已知,带来的是更多的未知。原本人物活动的确切性,因为评论的主导,竟然变得多义起来,对人物的单向性判断,也在评论加入之后变得动摇。怎么说呢,比如已经学会了使用某种计算机语言,这时忽然有人告诉你这种语言的构造方式,你知道得越多,原先的确定性认知就会变得越模糊。   壹在这个作品中不是置身于一个幽暗的隧道,帮着叙述者探索人性的秘密,她暗暗夺下评论家漫不经心和装腔作势的笔,在社会和男性权力的缝隙,匆匆写下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人性之秘从隧道走入迷宫——你可以看到可笑的壹,可怜的壹,可悲的壹,屈从于男性游戏的壹,对自己的身体感受不置可否的壹……可在一个并不愿意深入了解壹的评论家笔下,你仍然发现,这些并不是壹的全部,在这些之外,另有一种顽韧的什么东西,给她自己的人生艰难开拓出一个空间。这个艰难的空间,也不是壹有意为之,而是在误解和蔑视的夹缝里缓慢生长出来的,因为挣扎的艰难而带有切实的力量。以往小说叙事本身造成的限制,竟然在评论主导的写作中被部分克服了,还打开了很多以往(不止是走走的)小说中因过于精密而被遮蔽的空间,这个文本也就有了一种开辟式的粗粝感,直抵人心中某些未经触碰的区域,就如从未见过的壹的眼神,让人心惊。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如果走走真的有一件大事要做,或许,这里的缓慢生长和鸿蒙开辟,就该是她的大事——那些庄严肃穆的、需要启蒙给人的、已知的历史和故事,让给后进的君子们好了。
  一夜
  在虚假的阴影里悬空纷飞
  白马骨、素馨的
  雪白绒毛,遮蔽了
  天空和安宁
  无论正视,还是一瞥
  黑夜接着便来临
  受遥控的电动玩具
  漫游迷失进黑暗
  而呻吟声中
  阳光重新出现
  映出的苍穹重播那场大雪:雪片漫天飞舞
  虚构世界的设定太满、太实,人物在其中的周转空间就小,譬如庄子对惠施所说:“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把人周围的多余空间全部摒弃,只让其踏足作者设定的容足之地,那即使人物在小说中怎样辗转腾挪,空间也显得太过狭窄,气息也过于急促,不过是作者设定的、表明自身睿智的规定性假动作。
  当巴赫金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复调”,福克纳用四种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时,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虚构带来的上述局限。同样,我觉得可以推定,走走试验这种写作形式的时候,肯定也是在挑战虚构的局限。《黄色评论家》的前面五篇,我觉得这种挑战已经达到了某种高点,虽然有时她过于强烈的道德意识会让小说流露出明显价值立场,但大部分篇幅里,这个文本中的作者立场需要小心翼翼才能辨识,因而也就有了开阔而浑然的气息。可自第六篇开始,某种急切或峻急的情绪又开始笼罩其上,里面显而易见的讽刺和嘲弄,以及某些迫不及待的结论,开始损害作品自身的疏朗和饱满。
  不过,因文本的试验特性带来的优势仍然存在于这部分,就像小说中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堪称绝妙的构陷文本,直指某些走走心目中的大事。可是,消解随之而来——“我同居的小女友看完这一段后懒洋洋地反问我:这难道不只是一首色情短诗吗?白马骨、素馨的雪白绒毛,就是用来擦干净的纸团滚了一地嘛。电动玩具,就是跳蛋或者电动阴茎呀,漫游迷失进黑暗,这个,更明显了……”日常的、本能的、与每一个人的具体相关的东西,瓦解了沉重的别有用心——艰难的追问,真实的反思,都需要从这里体认并汲取力量。那“阳光重新出现”的地方,不在别处。
  (责任编辑:钱益清)
其他文献
我和戴来相识于2002年,这一晃已经十五年过去了。那时她还是个小青年,瘦气气的,虽然为人妻母,但是做派上仍是少女样,青涩,腼腆,讷言,和人相处时她很紧张。为了掩饰她的紧张,不得已她只好抽上了烟,很娴熟地,她一边抽着烟,一边架着腿,时不时她会颠两颠。  从不主动说话,你問她一句,她就回答一句,用的都是电报体。她那次得了“春天文学奖”,我过去捧场,中间人说,你过去见见她吧,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于是我就
期刊
1  依借庞大宽阔的知识贮备和同样庞大宽阔的自信,黄德海新近的文字自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气势,他确切指认,不作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即使出现的问句也带有“断定”的成分——他不惮“片面深刻”,喜欢从惯常性的流行思考和不思考中抽身,剥掉久覆其上的荒草——  《丧失了名誉的议论》是我要提及并且会在本文中反复提及的文字之一。它几乎可做“黄德海式”批评的基本范例:首先,他从惯常的思维出发,并以列夫·托尔斯泰们“你
期刊
给魏微打电话,不能用“喂”打头,不然就变成了“喂喂喂”,感觉很急促,似乎发生了紧要的事。  我们的通话经常是这样开始的:  哎,魏微。  哎,戴来。  挺好的?  挺好的。你在干什么?  什么也没干。正在想是不是该干点什么。这么想想,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你可真够无聊的。  你呢?你在干什么?  我也是什么也没干。  挺好。这样挺好。望保持!  神经病!  我朋友不多,一个行当里的朋友就更少了,不
期刊
唐佩贤:  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舞台美学硕士,当代媒体(荣誉)学士。其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为中国行为艺术发展史,其中囊括了1979年至2010年间中国行为艺术的重要作品。行为艺术研究中心创办人、策展人,致力于中国及西方的行为艺术发展研究,并与国内国际知名艺术家合作,在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地策划多个大型现场艺术节。此外,在上海复旦大学,荷兰EMIO GRECO舞团及成都A4当代艺术
期刊
李金波津津乐道于“我舅”和刘芸的绯闻,洋洋万言之后宣布无法坐实,“怎么着我也不能为了迁就试听而随帮唱影地对家人下口。所以我只能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忠实于生活原貌,就像狗忠诚于主人一样,不管喂它火腿肠还是方便面,它都忠贞不二。”这是憋不住了对文学的现实主义重负幽了一默,要知道,当代文学一直无法摆脱反映社会现实、承担历史责任的紧箍咒,尤其在这个危机四伏、贫富分化的时代,不表情严肃地忧国忧民简直就是,政治
期刊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陷入一种文化社交恐惧之中,羞于与人交流文学。因为谈文学势必要谈作家,谈作品,而我没有足够的底气援引那些耳熟能详的衮衮诸公的名字。要知道,不提那些名字,就很难彰显品位和境界,有时甚至无法完满表达自己的文学理念。那些欧美的拉美的名字已经成为文学表达的重要依赖。身边的文友也很知我,平时不管谁以文学的名义招呼的局,都会心照不宣地把话题扯远,不挨小说的边。  造成这种文学自卑的缘由,说
期刊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文珍还只是一位年轻人。  她笔下的女性,即使如《第八日》里在城市无法找到情感依托的顾采采,或如《录音笔记》里将所有对世俗的不甘与怨恨偷偷录进录音笔的曾小月这样平凡弱势的姑娘,都依然是城市中间最为敏感和聪慧的少数。她们藏身于城市一隅,听得到城市里最幽微虚弱的脉搏,那个角落不知何时已被她们打扫得干净明亮,即使外面的嘈杂肮脏随时会从门缝、床底或门后漫溢进来,她们还是竭尽全力活成自己理
期刊
孔效夫回到家中,默无声息。他的母亲对他不理不睬,他的母亲自顾自地烧饭和吃饭,自顾自地出门和闲聊,自顾自地半夜回来。孔效夫对母亲的所作所为已经习以为常,自从父亲离世之后,母亲便有了这种毛病。在随后的几年里,这种毛病越来越严重。孔效夫对母亲既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更难以眷恋。孔效夫认为,母亲应该找个男人,这样她才会安下心来做个好女人。孔效夫有这个想法,但不敢说出口。孔效夫认为,如果要母亲找个男人,她多
期刊
1  云贵出事那天早上,天空晴朗,没有任何征兆。  他和以前一样,跑到工程队驻扎边上的一处高点,吹了半个小时的笛子。那悠扬的笛声,动人的音符,飘在山川溪流,像一台闹钟,吹醒工友们的睡意,然后很享受地起床,洗脸、刷牙、早餐,最后陆陆续续前往工地作业。  云贵出事在十点钟,太阳已高升。  他的太太龙奇花挺着大肚子,在云贵作业不远的小河边,和云贵的发小婷林在洗衣服,两人边洗衣服边聊天。龙奇花问,你还不怀
期刊
十多年前,我在鲁院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时候,与马炜住对门,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享受”个把小时他那不是很连贯的萨克斯。享受是加引号的,个别时候想冲过去揍丫的。那时,他是进军乐器界的新兵蛋。学这个的终极目标是去歌厅为交谊舞爱好者们伴奏一次,仅一次就可以,给自己的时间是一年……喝了半斤二锅头后,他这样自我剖白。这个事,我没有作大,没有弄虚作假,同期的鲁院同学,东北人潘洗可以作证。  在鲁院学习期间,作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