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使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得到的以1978年为基期,1978—2014年的人均实际GDP的数据,采用A.F.Shorrocks(1980)Theil指数的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以三大地区、四大地区、八大地区分别测算了其地区内各地区间的差距。最终得出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年缩小,且影响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均实际GDP;地区差距;Theil指数;区域内差距;区域间差距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4.039
1 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加之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势必将稀有资源配置到那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由此而产生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时代发展对不同产品需求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2 方法介绍
2.1 区域划分
本文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别划分为三大区域、四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对三四八区域的划分。
2.2 Theil指数计算
本文采用计算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实际GDP Theil指数的方法来衡量中国的地区差异,而Theil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 A.F.Shorrocks 1980年在Econometrica上发表的文章The Class of Additively Decomposable Inequality Measures。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i在本文中代表中国各省人均实际GDP,μ代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实际GDP的平均值,log是指以10为底的对数,n是中国省市自治区的个数,本文中为31。根据此公式可以计算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Theil指数。
另外,为分析中国三四八区域地区内及地区间差异,根据Shorrocks的论文,将原公式做如下变换:
其中G在本文中表示划分的区域个数,T(yg,ng)表示区域g的Theil指数,μg代表区域g中各省人均实际GDP的平均值,ng代表区域g中包含的省市自治区的个数。
3 實证结果及分析
3.1 实证结果
根据以上介绍的泰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得出中国1978—2014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实际GDP(1978年为基期)的泰尔指数及以三大区域、四大区域、八大区域为依据划分的各区域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差异指数,由计算数据可得图1。
3.2 结果分析
3.2.1 总体差距
由图1中中国Theil的数据可得到图2,由于Theil指数衡量的是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总体的Theil指数在长期来看都是下降的,由此可看出整体上中国的地区差距在缩小。从时期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0年,Theil指数较为平缓地下降;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1999年,Theil指数略有回升,1999年达到顶峰;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2014年,Theil指数下降,且下降速度较第一阶段有明显提高,下降速度约为第一阶段的两倍。
3.2.2 地区间差距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就趋势来说,不论是区域划分的方式如何,其地区间差距的变化趋势是大致相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三大区域、四大区域的区域间差距有较小幅度的增长,八大区域间差距基本保持平稳波动,略有下降,下降幅度较小。
3.2.3 地区内差异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就趋势上来说,三四八区域地区内差异1978—2014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看出中国区域内差距在逐年缩小。就数值上来说,三大区域和四大区域地区内差异基本相同,但八大区域的地区内差异明显低于前者,平均低出0.016。
3.2.4 原因分析
地区差异出现阶段变化的原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总的Theil指数和三四八区域间差距的变化,都是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所横跨的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关键的拐点1990年和2000年。1990年地区差距迅速拉大,且通过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地区差距的原因主要来自区域间差距的增大。通过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这种区域间差距的增大与中国在1990年开始实行的地区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1990年5月12日至17日,江泽民同志考察海南经济特区。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指出: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海南实行的各项政策不变,海南省吸引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开发,2000年往后,中国的地区差距又开始回落,笔者认为这是由于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这项政策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有效缩小了地区差距。
4 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中得到的结论,要想缩小中国的地区差距,就要从缩小中国各区域间的差距入手,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颁布法律以确保区域政策的实施。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对应的法律约束。因此只有加强区域经济政策法律的建设,才能有效地确保区域政策的实施。
(2)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机会不均等,需要国家在今后制定区域政策的过程中,秉着各地区平等协调发展的理念,制定合理有效的地区政策,这样才能缩小地区差距。
(3)帮助欠发达地区。由于先天条件和历史因素导致暂时落后的地区,需要国家的帮助。国家需要以出台优惠政策,财政资金补助等方式,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明.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张志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成因与政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3]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特征及其形成结构分解:1978—2007[J].贵州社会科学,2010(1).
[关键词]人均实际GDP;地区差距;Theil指数;区域内差距;区域间差距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4.039
1 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加之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势必将稀有资源配置到那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由此而产生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时代发展对不同产品需求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2 方法介绍
2.1 区域划分
本文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别划分为三大区域、四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对三四八区域的划分。
2.2 Theil指数计算
本文采用计算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实际GDP Theil指数的方法来衡量中国的地区差异,而Theil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 A.F.Shorrocks 1980年在Econometrica上发表的文章The Class of Additively Decomposable Inequality Measures。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i在本文中代表中国各省人均实际GDP,μ代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实际GDP的平均值,log是指以10为底的对数,n是中国省市自治区的个数,本文中为31。根据此公式可以计算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Theil指数。
另外,为分析中国三四八区域地区内及地区间差异,根据Shorrocks的论文,将原公式做如下变换:
其中G在本文中表示划分的区域个数,T(yg,ng)表示区域g的Theil指数,μg代表区域g中各省人均实际GDP的平均值,ng代表区域g中包含的省市自治区的个数。
3 實证结果及分析
3.1 实证结果
根据以上介绍的泰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得出中国1978—2014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实际GDP(1978年为基期)的泰尔指数及以三大区域、四大区域、八大区域为依据划分的各区域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差异指数,由计算数据可得图1。
3.2 结果分析
3.2.1 总体差距
由图1中中国Theil的数据可得到图2,由于Theil指数衡量的是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总体的Theil指数在长期来看都是下降的,由此可看出整体上中国的地区差距在缩小。从时期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0年,Theil指数较为平缓地下降;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1999年,Theil指数略有回升,1999年达到顶峰;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2014年,Theil指数下降,且下降速度较第一阶段有明显提高,下降速度约为第一阶段的两倍。
3.2.2 地区间差距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就趋势来说,不论是区域划分的方式如何,其地区间差距的变化趋势是大致相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三大区域、四大区域的区域间差距有较小幅度的增长,八大区域间差距基本保持平稳波动,略有下降,下降幅度较小。
3.2.3 地区内差异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就趋势上来说,三四八区域地区内差异1978—2014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看出中国区域内差距在逐年缩小。就数值上来说,三大区域和四大区域地区内差异基本相同,但八大区域的地区内差异明显低于前者,平均低出0.016。
3.2.4 原因分析
地区差异出现阶段变化的原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总的Theil指数和三四八区域间差距的变化,都是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所横跨的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关键的拐点1990年和2000年。1990年地区差距迅速拉大,且通过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地区差距的原因主要来自区域间差距的增大。通过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这种区域间差距的增大与中国在1990年开始实行的地区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1990年5月12日至17日,江泽民同志考察海南经济特区。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指出: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海南实行的各项政策不变,海南省吸引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开发,2000年往后,中国的地区差距又开始回落,笔者认为这是由于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这项政策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有效缩小了地区差距。
4 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中得到的结论,要想缩小中国的地区差距,就要从缩小中国各区域间的差距入手,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颁布法律以确保区域政策的实施。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对应的法律约束。因此只有加强区域经济政策法律的建设,才能有效地确保区域政策的实施。
(2)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机会不均等,需要国家在今后制定区域政策的过程中,秉着各地区平等协调发展的理念,制定合理有效的地区政策,这样才能缩小地区差距。
(3)帮助欠发达地区。由于先天条件和历史因素导致暂时落后的地区,需要国家的帮助。国家需要以出台优惠政策,财政资金补助等方式,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明.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张志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成因与政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3]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特征及其形成结构分解:1978—2007[J].贵州社会科学,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