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很多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也都打着酒前防醉和酒后解酒的功效,但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医学上的验证。
严打酒驾催热“解酒药”
酒是政务谈判、商务接待、朋友聚会等活动情感交流的载体,随着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喝酒很多时候也成了一种应酬,酒场上免不了觥筹交错。酒足饭饱后,人们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酒”。尤其是一些驾驶员们,控制不住喝了点酒,更是希望想办法把酒早点解掉,以免开车时被交警逮个正着。
于是一些商家便“灵机一动”,趁机推出一些所谓的快速“解酒药”,目标直指酒后需要开车一族。不过酒后驾驶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酒后驾驶的危害,各地打击酒后驾驶行为可谓不遗余力。交警对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工作这根弦始终绷得很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人却怀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快速“解酒药”等应对交警的检查,市场上有没有真正的解酒药?各种形形色色的解酒药能否在短期内解酒?是否能够躲过酒精测试仪的“火眼金睛”?
质疑:猫腻多多
11月中旬,方舟子在新浪博客以及中国青年报上以《世界上有解酒药吗?》为题,对市场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解酒药”解酒功效进行质疑,他称,“市场上的解酒药、解酒保健品没有一种被证实是确有效果的,如果你吃了它觉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为水的作用,请大家不要相信这类东西。”方舟子打假出乎意料的盯上了解酒药,让很多商家始料未及,方舟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也表示,有很多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也都打着酒前防醉和酒后解酒的功效,但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医学上的验证。
和一位从事医药媒体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当聊起“解酒药”的功效问题时,这位朋友告诉记者,整个行业具有欺骗性。市场上假的解酒产品还是比较多,一些解酒产品说明书上称,所谓的依据医学理论推断本产品具有解酒作用等说辞,其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意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其实在循证医学上讲,是没有证据的,临床研究也没能证实这些产品就具有解酒的功效。他称,“我自己饮用过两次解酒药,都没有什么感觉,吃完之后,该醉的还是醉,酒后照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市面上出售的许多解酒药都不是什么药,这些所谓的‘解酒药’充其量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即使是临床用于解救酒精中毒的西药纳洛酮,也仅仅是解除酒后不适而已,真正能解酒的解酒药基本不存在。更何况市面上所谓的‘解酒药’中,大部分甚至只是普通食品《只拿到了‘食字号’批文》,却擅自给自己戴上了‘解酒药’的大帽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这位知情人士称,人酒量的大小完全由体内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而这两种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没有任何能增加这两种酶的分泌的方式,因此,市场上没有在短期内就能醒酒的解酒药。市场上号称能够解酒的“解酒药”基本上都是一些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根本也没有解酒的功效。记者在药店调查采访时发现大部分的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上面均标有“解酒”的字样。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市场上的解酒药是一种商业行为,保肝的保健品在概念上玩噱头。
现象:种类五花八门鱼目混珠
记者在东三环旁边的北京十里河保健品批发市场了解到,解酒产品主要集中在药店、成人用品保健店、大型商超专柜销售。这些产品主要为片剂、胶囊、口服液,以及各种保健品的组合搭配等,市面上解酒药种类繁多,鱼目混珠,一般的解酒保健品批发价两块多钱,市场上零售价格从几元、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产品成分中有的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的配方含有枸杞子、栀子、丹参等,有的则是一些中药的提取物。尽管从成分上看与“解酒”扯不上半点联系,但产品功效却被吹得神乎其神。
当然各种大大小小的解酒保健品杂牌子也是屡见不鲜。有时解酒产品同名不同厂家的现象也是时有遇见,例如,一种叫“解酒灵”的产品,仅江西就有两家不同的企业在生产,另外在上海的一家公司也生产解酒灵。不过消费者在购买这些解酒产品的时候一时有些犯嘀咕。“解酒灵”到底是谁家的灵?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所谓的“解酒药”有的所标注的生产批准文号,要么根本查不到,要么是查到了,但这些“解酒药”的批号都是“李鬼”,一般多是套用某种食品、保健食品的批号。
当然,在一些保肝的保健品还在“解酒药”概念上冥思苦想玩噱头之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厦门有家公司另辟蹊径,其推出一种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解酒药的高浓度有氧水——醉清醒。该公司总经理刘文荧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氧水就有解酒的功效,如果一边喝酒一边喝水那么酒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这是很神奇的事情。如果你喝醉了,你买这一瓶水下去,十分钟之后交警的酒测仪器几乎测不到。”醉清醒,越醉越清醒?俗话说得好,是驴子还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
前景:不容乐观?
解酒药就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酒精后可以起到分解酒精浓度、缓解酒精浓度够高造成的头晕、呕吐、恶心等症状的一种产品。据相关资料显示,解酒药主要分为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保健品三种。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解酒药还是以保健品为主。其中化学药品和中药制剂,在解酒的同时,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代谢负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药食同源的保健品,既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对受损肝脏细胞起修复营养的作用,既安全又可靠。
从购买所谓的“解酒药”的时间上来看,消费者大多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如:五一、十一、中秋、圣诞、元旦、春节等节日会引发各类解酒药的热销。近年来,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酒民已超5亿人。政府近一年来对物价几次打压,大批游资为寻出路而冲进酒水市场,整个酒水市场前景一片繁荣,那么解酒产品的市场将是何去何从?天商集团控股高崇品牌机构国际首席专家许广崇告诉记者:“酒水作为人脉结缘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的沟通已经趋于理性,更注重于诚信,我想作为这些产品的开发者应该理性思考这些层面问题。我认为解酒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特别是有关部门关于禁驾法规的深入推进,解酒产品也不具备喷发时代的曙光。”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在解酒产品市场上还没有领导型品牌,但是白酒、啤酒、红酒市场有多大,解酒产品市场就有多大,像山东、河南、江苏等这样的酒水消费大省其解酒产品市场也很广阔。
严打酒驾催热“解酒药”
酒是政务谈判、商务接待、朋友聚会等活动情感交流的载体,随着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喝酒很多时候也成了一种应酬,酒场上免不了觥筹交错。酒足饭饱后,人们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酒”。尤其是一些驾驶员们,控制不住喝了点酒,更是希望想办法把酒早点解掉,以免开车时被交警逮个正着。
于是一些商家便“灵机一动”,趁机推出一些所谓的快速“解酒药”,目标直指酒后需要开车一族。不过酒后驾驶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酒后驾驶的危害,各地打击酒后驾驶行为可谓不遗余力。交警对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工作这根弦始终绷得很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人却怀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快速“解酒药”等应对交警的检查,市场上有没有真正的解酒药?各种形形色色的解酒药能否在短期内解酒?是否能够躲过酒精测试仪的“火眼金睛”?
质疑:猫腻多多
11月中旬,方舟子在新浪博客以及中国青年报上以《世界上有解酒药吗?》为题,对市场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解酒药”解酒功效进行质疑,他称,“市场上的解酒药、解酒保健品没有一种被证实是确有效果的,如果你吃了它觉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为水的作用,请大家不要相信这类东西。”方舟子打假出乎意料的盯上了解酒药,让很多商家始料未及,方舟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也表示,有很多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也都打着酒前防醉和酒后解酒的功效,但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医学上的验证。
和一位从事医药媒体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当聊起“解酒药”的功效问题时,这位朋友告诉记者,整个行业具有欺骗性。市场上假的解酒产品还是比较多,一些解酒产品说明书上称,所谓的依据医学理论推断本产品具有解酒作用等说辞,其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意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其实在循证医学上讲,是没有证据的,临床研究也没能证实这些产品就具有解酒的功效。他称,“我自己饮用过两次解酒药,都没有什么感觉,吃完之后,该醉的还是醉,酒后照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市面上出售的许多解酒药都不是什么药,这些所谓的‘解酒药’充其量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即使是临床用于解救酒精中毒的西药纳洛酮,也仅仅是解除酒后不适而已,真正能解酒的解酒药基本不存在。更何况市面上所谓的‘解酒药’中,大部分甚至只是普通食品《只拿到了‘食字号’批文》,却擅自给自己戴上了‘解酒药’的大帽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这位知情人士称,人酒量的大小完全由体内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而这两种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没有任何能增加这两种酶的分泌的方式,因此,市场上没有在短期内就能醒酒的解酒药。市场上号称能够解酒的“解酒药”基本上都是一些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根本也没有解酒的功效。记者在药店调查采访时发现大部分的具有保肝作用的保健品上面均标有“解酒”的字样。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市场上的解酒药是一种商业行为,保肝的保健品在概念上玩噱头。
现象:种类五花八门鱼目混珠
记者在东三环旁边的北京十里河保健品批发市场了解到,解酒产品主要集中在药店、成人用品保健店、大型商超专柜销售。这些产品主要为片剂、胶囊、口服液,以及各种保健品的组合搭配等,市面上解酒药种类繁多,鱼目混珠,一般的解酒保健品批发价两块多钱,市场上零售价格从几元、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产品成分中有的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的配方含有枸杞子、栀子、丹参等,有的则是一些中药的提取物。尽管从成分上看与“解酒”扯不上半点联系,但产品功效却被吹得神乎其神。
当然各种大大小小的解酒保健品杂牌子也是屡见不鲜。有时解酒产品同名不同厂家的现象也是时有遇见,例如,一种叫“解酒灵”的产品,仅江西就有两家不同的企业在生产,另外在上海的一家公司也生产解酒灵。不过消费者在购买这些解酒产品的时候一时有些犯嘀咕。“解酒灵”到底是谁家的灵?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所谓的“解酒药”有的所标注的生产批准文号,要么根本查不到,要么是查到了,但这些“解酒药”的批号都是“李鬼”,一般多是套用某种食品、保健食品的批号。
当然,在一些保肝的保健品还在“解酒药”概念上冥思苦想玩噱头之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厦门有家公司另辟蹊径,其推出一种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解酒药的高浓度有氧水——醉清醒。该公司总经理刘文荧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氧水就有解酒的功效,如果一边喝酒一边喝水那么酒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这是很神奇的事情。如果你喝醉了,你买这一瓶水下去,十分钟之后交警的酒测仪器几乎测不到。”醉清醒,越醉越清醒?俗话说得好,是驴子还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
前景:不容乐观?
解酒药就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酒精后可以起到分解酒精浓度、缓解酒精浓度够高造成的头晕、呕吐、恶心等症状的一种产品。据相关资料显示,解酒药主要分为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保健品三种。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解酒药还是以保健品为主。其中化学药品和中药制剂,在解酒的同时,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代谢负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药食同源的保健品,既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对受损肝脏细胞起修复营养的作用,既安全又可靠。
从购买所谓的“解酒药”的时间上来看,消费者大多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如:五一、十一、中秋、圣诞、元旦、春节等节日会引发各类解酒药的热销。近年来,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酒民已超5亿人。政府近一年来对物价几次打压,大批游资为寻出路而冲进酒水市场,整个酒水市场前景一片繁荣,那么解酒产品的市场将是何去何从?天商集团控股高崇品牌机构国际首席专家许广崇告诉记者:“酒水作为人脉结缘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的沟通已经趋于理性,更注重于诚信,我想作为这些产品的开发者应该理性思考这些层面问题。我认为解酒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特别是有关部门关于禁驾法规的深入推进,解酒产品也不具备喷发时代的曙光。”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在解酒产品市场上还没有领导型品牌,但是白酒、啤酒、红酒市场有多大,解酒产品市场就有多大,像山东、河南、江苏等这样的酒水消费大省其解酒产品市场也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