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产生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子宫及肌瘤体积改善情况。结果 接受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并未产生并发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學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性较高,且子宫及肌瘤体积逐渐缩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肌瘤;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55-01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瘤性结节,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患病后将出现月经量增加,甚至血块,导致贫血[1]。同时还将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怀孕。由此可见,子宫肌瘤患者应尽快接受治疗,控制子宫肌瘤生长,减少疾病折磨。本文选取8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取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年龄区间范围在23~48岁,均值(37.94±4.60)岁。疾病类型:肌壁间肌瘤69例,浆膜下肌瘤1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月经量增多情况,其中47例合并贫血,3例在失血过多情况下,出现昏厥表现。28例出现盆腔坠胀感及疼痛感。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如下所示:术前接受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术前2小时常规禁食禁饮。若患者膀胱功能较差,留置导尿管。让患者术前排空膀胱,保持平卧位,在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发挥作用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后,在导丝引导下放置动脉导管,进入双侧髂内动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入子宫血管,观察动脉情况。观察到子宫肌瘤所处位置后,在x线观察下,选择性行子宫动脉插管。确认已插入子宫动脉后,将等计量造影剂与聚乙烯醇颗粒混合,在x线观察下,沿着导管缓慢注入,发现子宫动脉扩张后,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完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在造影中观察到子宫动脉血液完全阻断后,拔除导管,加压包扎,减少出血。
1.3 观察标准
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B超检查,观察子宫及肌瘤体积、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子宫及肌瘤体积)使用()表示,t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前子宫体积(290.82±90.83)cm,治疗后1个月(230.12±50.23)cm,治疗后6个月(154.28±48.39)cm,治疗后12个月(119.82±37.41)cm,(t=4.135,9.381,12.309;P=0.001,0.001,0.001);治疗前肌瘤体积(148.73±43.02)cm,治疗后1个月(100.82±30.82)cm,治疗后6个月(58.93±26.31)cm,治疗后12个月(31.02±13.21)cm,(t=6.402,12.592,18.495,;P=0.001,0.001,0.001)。接受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并未产生并发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将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引起贫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甚至造成失眠,影响工作和学习。随着子宫肌瘤不断增大,将压迫周围血管及神经,危害较大。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切除术是子宫肌瘤常用治疗手段,但是产生创伤较大,预后效果较差,不利于术后恢复[2]。
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发现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将栓塞与造影相结合,可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好方向,最大限度提升临床疗效。且该治疗手段创伤性较小,瘢痕较小,美观性更高,易被患者接受[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相较于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并未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其主要是将导管插入到主干动脉中,在准确把握肌瘤血供情况下,阻断肌瘤供血,让肌瘤逐渐坏死,达到疾病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性较高,且子宫及肌瘤体积逐渐缩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祁红霞.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4):62-62.
[2]司文华.单,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029(009):1592-1593.
[3]周所霞.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62例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25):369-370.
作者单位: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重庆 401123
关键词:子宫肌瘤;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55-01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瘤性结节,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患病后将出现月经量增加,甚至血块,导致贫血[1]。同时还将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怀孕。由此可见,子宫肌瘤患者应尽快接受治疗,控制子宫肌瘤生长,减少疾病折磨。本文选取8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取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年龄区间范围在23~48岁,均值(37.94±4.60)岁。疾病类型:肌壁间肌瘤69例,浆膜下肌瘤1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月经量增多情况,其中47例合并贫血,3例在失血过多情况下,出现昏厥表现。28例出现盆腔坠胀感及疼痛感。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如下所示:术前接受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术前2小时常规禁食禁饮。若患者膀胱功能较差,留置导尿管。让患者术前排空膀胱,保持平卧位,在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发挥作用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后,在导丝引导下放置动脉导管,进入双侧髂内动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入子宫血管,观察动脉情况。观察到子宫肌瘤所处位置后,在x线观察下,选择性行子宫动脉插管。确认已插入子宫动脉后,将等计量造影剂与聚乙烯醇颗粒混合,在x线观察下,沿着导管缓慢注入,发现子宫动脉扩张后,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完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在造影中观察到子宫动脉血液完全阻断后,拔除导管,加压包扎,减少出血。
1.3 观察标准
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B超检查,观察子宫及肌瘤体积、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子宫及肌瘤体积)使用()表示,t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前子宫体积(290.82±90.83)cm,治疗后1个月(230.12±50.23)cm,治疗后6个月(154.28±48.39)cm,治疗后12个月(119.82±37.41)cm,(t=4.135,9.381,12.309;P=0.001,0.001,0.001);治疗前肌瘤体积(148.73±43.02)cm,治疗后1个月(100.82±30.82)cm,治疗后6个月(58.93±26.31)cm,治疗后12个月(31.02±13.21)cm,(t=6.402,12.592,18.495,;P=0.001,0.001,0.001)。接受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并未产生并发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将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引起贫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甚至造成失眠,影响工作和学习。随着子宫肌瘤不断增大,将压迫周围血管及神经,危害较大。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切除术是子宫肌瘤常用治疗手段,但是产生创伤较大,预后效果较差,不利于术后恢复[2]。
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发现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将栓塞与造影相结合,可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好方向,最大限度提升临床疗效。且该治疗手段创伤性较小,瘢痕较小,美观性更高,易被患者接受[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相较于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并未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其主要是将导管插入到主干动脉中,在准确把握肌瘤血供情况下,阻断肌瘤供血,让肌瘤逐渐坏死,达到疾病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性较高,且子宫及肌瘤体积逐渐缩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祁红霞.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4):62-62.
[2]司文华.单,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029(009):1592-1593.
[3]周所霞.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62例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25):369-370.
作者单位: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重庆 4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