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难就业现象已被社会关注。本文以广西某高校为例,详细分析了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最后从提高就业新认识,树立创业新理念、塑造就业新形象三个维度论述了有效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其就业难的措施。
【关键词】西部;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一、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680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上一个新的高度,而这其中,尤以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格外突出。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和帮扶措施来推进女大学生的就业,但在市场化双向选择和单位拥有人事自主权的大背景下,收效甚微。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以广西某高校近三年工科院系的数据为例,统计发现,不少课业成绩优良的工科女大学生毕业时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考证一族”、“考研一族”中也是女生比男生多。调查发现,女性毕业生学生和男性毕业生相比就业呈现“三高三低”模式。“三高”——高就业成本:绝大部分女大学生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才能就业;高期望值:相比男生,女生更愿意求稳,更期望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不愿意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选择自治区内就业的比例较高。“三低”——低就业机会: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明“限招男生”、“希望要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将同样具有应聘资格的女生拒之门外,有的单位虽未明确表示拒绝女生,但最后也会以各种借口把女生淘汰掉;低就业率:女生就业率约为男生的80%左右,每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中,约75%是女生;低就业质量: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相关性较男生低,女大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较低;就业的起薪也普遍比男大学生低。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历年积累还有约1400万待就业人员,每年工作岗位缺口仍在1300万左右。其次,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同样僧多粥少。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突破680万,加上历年来未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金融危机的余威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2.传统观念不容忽视。中国封建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
“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观念至今仍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类传媒中的刻板性别角色定型,对女性消费人格、依赖人格的片面塑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对女性工作能力的怀疑,认为女孩没有多大的潜力可挖。传统文化同样也消解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使一些女性在“我不能”的阴影下放弃了挖掘自我潜能的努力,进而造成生活领域更加私人化、附属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女孩处于两难境地,形成双重人格。一方面希望摆脱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传统的卫道士。角色期待的不同,使女性在事业和家庭间陷入尴尬。
3.保障政策仍不健全。我国在《宪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条文中都对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利有明文规定。《就业促进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女子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可在现实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却经常性的遭遇性别歧视。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约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其原因在于这些政策法规还欠完善,可操作性较低,维权成本太高,对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4.企业用人观念仍然落后。我国虽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人才的政策体系,但在对女大学生的聘用和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以及执行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女性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人们所真正认识,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男女平等的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够,不能像对待其他法规条文那样认真落实;认为男女之间在智力上存在差异,女生不如男生能干、不如男生有潜力,把女大学生的优点当弱点等。这样的一些观念都使得用人单位过多片面的看到女性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对女大学生的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精神持有怀疑态度。
(二)主观原因
1.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影响女大学生就业。从近年来接触的某校工科女大学生来看,她们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事业单位、大科研院校等大单位工作,并希望所去的地方名声好、效益高、工作强度低、生活条件舒适。而目前,我国最需要人才的恰恰是那些中小城市、艰苦行业、西部边远地区和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部分女大学毕业生不切实际的抱着过高的期望值,这就造成了西部大学培养的大学生不愿意留在西部的尴尬局面,进而导致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2.就业能力不足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随着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迈进,社会与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精神、再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通常在校期间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也普遍比男生好,但由于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在文体活动、学生干部、科技制作方面与男生存在一定差异。以广西某高校某工科学院为例,学生会成员36人仅有3名女生,科技协会仅有策划部有1名女生,进驻教师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更是寥寥无几。她们忽略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
三、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新认识。高校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首先要从帮助她们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让她们明确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专业发展要求指导女大学生如何选定职业方向、如何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年级阶段,学校应更加注重对女大学生务实的就业观念的培养,使她们对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家庭、社会环境、能力和潜力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确立理性的择业目标,并在行动中适时调整和反思,最终科学地就业。另外,学校还应拓宽就业渠道、扩展就业市场,挖掘工科人才市场对女性的潜在需求,有侧重地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2.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工科女大学生创业新理念。在我国,90年代后女性创业就被唤醒并逐渐增强,GEM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显示:女性创业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中国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约17个百分点,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水平。高校工科女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各行业联系紧密,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和人脉,是未来女性创业群体的生力军。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在工科女大学生中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新举措。如组织观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创业者传记、参观创业基地、实地采访创业成功女性等,让她们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创业的畏惧感,并懂得如何规避风险,最终使女大学生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成于创业。
3.转变就业观念,塑造工科女大学生新形象。作为一名工科女大学生,首先,要认清形势,降低期望,转变就业观念。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前,应当从就读学校的社会声望、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自身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对自己做一个客观评价,来合理设定就业目标。其次、要脚踏实地,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大学期间,要尽量通过辅修选修或自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类技术资格考试增强自己的就业筹码。最后,女大学生要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各种社团活动,承担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就业观念的落后,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征。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就业观念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的用人机制会越来越成熟,社会各项保障制度会逐步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构建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张晓艳,杨文选.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2]胡怀敏,肖建忠.不同创业动机下的女性创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8)
[3]孔德惠.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4]张辉.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困扰分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3)
[5]杜艳艳.从性别角度解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
【关键词】西部;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一、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680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上一个新的高度,而这其中,尤以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格外突出。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和帮扶措施来推进女大学生的就业,但在市场化双向选择和单位拥有人事自主权的大背景下,收效甚微。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以广西某高校近三年工科院系的数据为例,统计发现,不少课业成绩优良的工科女大学生毕业时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考证一族”、“考研一族”中也是女生比男生多。调查发现,女性毕业生学生和男性毕业生相比就业呈现“三高三低”模式。“三高”——高就业成本:绝大部分女大学生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才能就业;高期望值:相比男生,女生更愿意求稳,更期望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不愿意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选择自治区内就业的比例较高。“三低”——低就业机会: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明“限招男生”、“希望要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将同样具有应聘资格的女生拒之门外,有的单位虽未明确表示拒绝女生,但最后也会以各种借口把女生淘汰掉;低就业率:女生就业率约为男生的80%左右,每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中,约75%是女生;低就业质量: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相关性较男生低,女大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较低;就业的起薪也普遍比男大学生低。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历年积累还有约1400万待就业人员,每年工作岗位缺口仍在1300万左右。其次,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同样僧多粥少。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突破680万,加上历年来未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金融危机的余威使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2.传统观念不容忽视。中国封建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
“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观念至今仍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类传媒中的刻板性别角色定型,对女性消费人格、依赖人格的片面塑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对女性工作能力的怀疑,认为女孩没有多大的潜力可挖。传统文化同样也消解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使一些女性在“我不能”的阴影下放弃了挖掘自我潜能的努力,进而造成生活领域更加私人化、附属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女孩处于两难境地,形成双重人格。一方面希望摆脱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传统的卫道士。角色期待的不同,使女性在事业和家庭间陷入尴尬。
3.保障政策仍不健全。我国在《宪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条文中都对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利有明文规定。《就业促进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女子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可在现实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却经常性的遭遇性别歧视。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约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其原因在于这些政策法规还欠完善,可操作性较低,维权成本太高,对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4.企业用人观念仍然落后。我国虽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人才的政策体系,但在对女大学生的聘用和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以及执行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女性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人们所真正认识,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男女平等的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够,不能像对待其他法规条文那样认真落实;认为男女之间在智力上存在差异,女生不如男生能干、不如男生有潜力,把女大学生的优点当弱点等。这样的一些观念都使得用人单位过多片面的看到女性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对女大学生的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精神持有怀疑态度。
(二)主观原因
1.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影响女大学生就业。从近年来接触的某校工科女大学生来看,她们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事业单位、大科研院校等大单位工作,并希望所去的地方名声好、效益高、工作强度低、生活条件舒适。而目前,我国最需要人才的恰恰是那些中小城市、艰苦行业、西部边远地区和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部分女大学毕业生不切实际的抱着过高的期望值,这就造成了西部大学培养的大学生不愿意留在西部的尴尬局面,进而导致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2.就业能力不足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随着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迈进,社会与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精神、再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通常在校期间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也普遍比男生好,但由于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在文体活动、学生干部、科技制作方面与男生存在一定差异。以广西某高校某工科学院为例,学生会成员36人仅有3名女生,科技协会仅有策划部有1名女生,进驻教师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更是寥寥无几。她们忽略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
三、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新认识。高校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首先要从帮助她们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让她们明确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专业发展要求指导女大学生如何选定职业方向、如何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年级阶段,学校应更加注重对女大学生务实的就业观念的培养,使她们对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家庭、社会环境、能力和潜力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确立理性的择业目标,并在行动中适时调整和反思,最终科学地就业。另外,学校还应拓宽就业渠道、扩展就业市场,挖掘工科人才市场对女性的潜在需求,有侧重地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2.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工科女大学生创业新理念。在我国,90年代后女性创业就被唤醒并逐渐增强,GEM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显示:女性创业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中国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约17个百分点,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水平。高校工科女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各行业联系紧密,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和人脉,是未来女性创业群体的生力军。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在工科女大学生中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新举措。如组织观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创业者传记、参观创业基地、实地采访创业成功女性等,让她们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创业的畏惧感,并懂得如何规避风险,最终使女大学生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成于创业。
3.转变就业观念,塑造工科女大学生新形象。作为一名工科女大学生,首先,要认清形势,降低期望,转变就业观念。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前,应当从就读学校的社会声望、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自身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对自己做一个客观评价,来合理设定就业目标。其次、要脚踏实地,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大学期间,要尽量通过辅修选修或自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类技术资格考试增强自己的就业筹码。最后,女大学生要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各种社团活动,承担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就业观念的落后,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征。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就业观念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的用人机制会越来越成熟,社会各项保障制度会逐步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构建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张晓艳,杨文选.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2]胡怀敏,肖建忠.不同创业动机下的女性创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8)
[3]孔德惠.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4]张辉.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困扰分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3)
[5]杜艳艳.从性别角度解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