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是每一所技师学院必须面对和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为例,就如何有效参照中国制造发展目标,重构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制造 技师学院 课程体系建设
面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开展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工程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领域为抓手,全面规划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成长为全球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和特点就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对人才素质与技能的复合化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创新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每一位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技师学院数控专业重构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数控专业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我们必须重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使得我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加速引领制造业的发展和变革,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在制造行业、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行业企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一个人最多只能操控2台数控设备,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现在一个普通人,通过较为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轻松操控10台以上的数控设备。以至于行业企业原来有较大需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出现了较大的饱和,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所培养的数控技能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技师学院应该及时捕捉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及时变革,重构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二)技师学院的招生机制体制,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06〕30号文件《关于规范技师学院管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现有的招生体制并不通畅,技师学院尚不能在高招系统中招录生源,绝大部分技师学院仍然在和中职学校争抢生源,招生工作仍是技师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适龄生源逐年下降,部分技师学院所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差、组织纪律差、学习兴趣不浓。特别是湖南省启动技师学院学制改革,初中起点高级工学制延长至5年。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使学习趣味性、目标性更强,学生更易适应。
二、技师学院现有课程體系存在的缺陷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由于技师学院的特殊情况,技师学院在生源结构、生均经费、政策管理等方面与中职学校归为一类,没有真正意义地纳入高等教育范畴,从而造成部分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与中职学校竞争,培养目标局限于培养低端数控编程人员和普通机床操作工。没有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培养数控工艺员、数控维修、车间管理等较为高端的岗位人才。智能制造、自动控制、PLC编程、多轴联动技术等数控新课程开设不足。笔者通过对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用人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需要的数控人才主要集中在三类,分别是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编程员、数控设备管理及车间管理人员。通过对比发现,企业原来对数控机床操作工需求最大,但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企业对机床操作工的需求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反,对知识能力和技术要求更高的后两个工种需求则越来越大。企业对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和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更加欢迎。
二是存在专业复合性不强的问题。部分技师学院没有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定位单一,没有完全覆盖数控全产业链的需求,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等行业接触不多,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在格力电器、鸿准模具、广汽集团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回访,发现学生在数控维修、工装设计等方面能力不足。
三、技师学院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借力数控行业企业,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
职业教育必须高度关注行业、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要与企业高度对接,了解行业、企业真实需求,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主线,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数控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师学院要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从企业真实产品和技术研发为切入点,全面介入企业产品研发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等工作,要努力成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只有这样,在与企业合作之中,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才会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良好的互动,在课程开设、体系建设过程中才会时刻关注企业的诉求,逐步构建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柔性课程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用的数控专业实习教学课程体系
围绕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内容,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习课程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类基础性实训、课程性实训、模块性实训、生产性实习。基础性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通过教学演示、动手模拟、仿真训练等教学环节,实现基本技能的提升,强化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课程性实习主要是通过项目演练、阶段性综合知识运用,强化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模块性实训主要是通过数控车、数控铣等专项实训来提升学生岗位技术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生产性实习主要是与企业合作,将企业产品引入课程,解决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四个过程中,引入企业考核标准,循序渐进,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分阶段实施过程考核,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
(三)依据学生主要特点,开发数控专业校本教材
技工教育不同于中职教育,也与高职教育有所区别。技师学院在生源质量上与中职学校相差不大,但培养定位高于中职学校。如果按照中职学校的定位来培养,会存在培养定位过低的问题。如果照搬高职培养模式,又会造成学生理论掌握难度过大,技能水平过低的问题。因此,技师学院教材开发应符合学生特点,教学要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基础。
数控专业校本教材应突出企业真实岗位,真实任务,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坚持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出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将企业生产性任务引入课堂,进行课程化改造,不断提炼总结,将数控工艺和数控编程内容有效融合,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开发出项目化教材。教学任务应从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将深奥难懂的数控技术简单化、具体化、过程化,使得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开发出具有技师学院特色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中体验工作过程,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小结
总之,技师学院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打造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构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杰,甘成君.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为例[J].职业,2014(9).
[2]杜旭东.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J].教 育 现 代 化,2016(21).
[3]李欣,徐慧,张静双.高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作者单位: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
关键词:中国制造 技师学院 课程体系建设
面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开展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工程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领域为抓手,全面规划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成长为全球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和特点就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对人才素质与技能的复合化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创新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每一位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技师学院数控专业重构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数控专业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我们必须重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使得我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加速引领制造业的发展和变革,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在制造行业、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行业企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一个人最多只能操控2台数控设备,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现在一个普通人,通过较为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轻松操控10台以上的数控设备。以至于行业企业原来有较大需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出现了较大的饱和,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所培养的数控技能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技师学院应该及时捕捉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及时变革,重构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二)技师学院的招生机制体制,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06〕30号文件《关于规范技师学院管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现有的招生体制并不通畅,技师学院尚不能在高招系统中招录生源,绝大部分技师学院仍然在和中职学校争抢生源,招生工作仍是技师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适龄生源逐年下降,部分技师学院所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差、组织纪律差、学习兴趣不浓。特别是湖南省启动技师学院学制改革,初中起点高级工学制延长至5年。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使学习趣味性、目标性更强,学生更易适应。
二、技师学院现有课程體系存在的缺陷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由于技师学院的特殊情况,技师学院在生源结构、生均经费、政策管理等方面与中职学校归为一类,没有真正意义地纳入高等教育范畴,从而造成部分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与中职学校竞争,培养目标局限于培养低端数控编程人员和普通机床操作工。没有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培养数控工艺员、数控维修、车间管理等较为高端的岗位人才。智能制造、自动控制、PLC编程、多轴联动技术等数控新课程开设不足。笔者通过对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用人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需要的数控人才主要集中在三类,分别是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编程员、数控设备管理及车间管理人员。通过对比发现,企业原来对数控机床操作工需求最大,但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企业对机床操作工的需求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反,对知识能力和技术要求更高的后两个工种需求则越来越大。企业对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和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更加欢迎。
二是存在专业复合性不强的问题。部分技师学院没有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定位单一,没有完全覆盖数控全产业链的需求,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等行业接触不多,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在格力电器、鸿准模具、广汽集团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回访,发现学生在数控维修、工装设计等方面能力不足。
三、技师学院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借力数控行业企业,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
职业教育必须高度关注行业、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要与企业高度对接,了解行业、企业真实需求,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主线,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数控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师学院要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从企业真实产品和技术研发为切入点,全面介入企业产品研发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等工作,要努力成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只有这样,在与企业合作之中,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才会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良好的互动,在课程开设、体系建设过程中才会时刻关注企业的诉求,逐步构建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柔性课程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用的数控专业实习教学课程体系
围绕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内容,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习课程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类基础性实训、课程性实训、模块性实训、生产性实习。基础性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通过教学演示、动手模拟、仿真训练等教学环节,实现基本技能的提升,强化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课程性实习主要是通过项目演练、阶段性综合知识运用,强化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模块性实训主要是通过数控车、数控铣等专项实训来提升学生岗位技术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生产性实习主要是与企业合作,将企业产品引入课程,解决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四个过程中,引入企业考核标准,循序渐进,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分阶段实施过程考核,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
(三)依据学生主要特点,开发数控专业校本教材
技工教育不同于中职教育,也与高职教育有所区别。技师学院在生源质量上与中职学校相差不大,但培养定位高于中职学校。如果按照中职学校的定位来培养,会存在培养定位过低的问题。如果照搬高职培养模式,又会造成学生理论掌握难度过大,技能水平过低的问题。因此,技师学院教材开发应符合学生特点,教学要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基础。
数控专业校本教材应突出企业真实岗位,真实任务,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坚持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出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将企业生产性任务引入课堂,进行课程化改造,不断提炼总结,将数控工艺和数控编程内容有效融合,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开发出项目化教材。教学任务应从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将深奥难懂的数控技术简单化、具体化、过程化,使得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开发出具有技师学院特色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中体验工作过程,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小结
总之,技师学院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打造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构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杰,甘成君.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为例[J].职业,2014(9).
[2]杜旭东.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J].教 育 现 代 化,2016(21).
[3]李欣,徐慧,张静双.高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作者单位: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