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抓住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进行启发想象。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体验荷花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自由、合理、丰富的想象,才能使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想,真正体会到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美好。课文中:“如果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课文的重点,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有的同学认为眼前的荷花是:“一幅画,”原因是:“如果不是画,怎么能说成: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还有的同学认为:“不是画,而是荷花太美了,看作一幅画。”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有机诱导,启发,放飞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这一重点。
  2 抓住情节的“空白”引导学生补想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炼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联缀。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在叙述敌机轰炸后写道:“当我醒来时,发现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护书的经过:突然,一架敌机飞过,呼啸着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指导员一边喊:“快卧倒”,一边把书放到地上,整个身子猛地扑倒在书上。“轰隆”一声,炸弹爆炸了,几块弹片射进了他的背部、肋下。指导员昏死过去了,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也染红了那珍贵的教科书……通过这样的补充想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并从中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深入把握教材,抓住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再现形象,这样既大大富丰了学生的想象又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涵,把课文学懂学活。
  3 抓住诱发因素,引导学生假想
  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对事情未曾经历,但抓住诱发因素,假设一定条件,激发想象。假想越逼真,印象越深刻。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往往由此产生。假设的条件可以是时间、地点、环境、人物等。教材中有好些课文都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小小的船》,学生学了这首儿歌后,对美丽的星夜会产生一种向往的情感。这便是进行假想的诱发因素,我就相机提出这样的假设:要是你真能坐在这小船里,在星空中,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来穿去,你想,你能看到什么景象?让学生畅谈:灿烂的星群,北斗星更大更高了,火星上好象有生物;奇幻的云海,身边的云朵一会儿像……一会像……发光的人造卫星,在卫星中工作的科学家;神奇的外星人;美丽的地球,蓝色的大海、雄壮的万里长城……假想会使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意境,甚至萌发探索宇宙的理想。
  4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扩想
  课文中有许多词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但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如《鸟的天堂》这课中的前四节是作者巴金在一个热天的黄昏和朋友们划船去游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深入体会意境。“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再连起来讲讲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水平如镜,四周的一切都十分宁静。载着几个人的一只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碧波荡漾。那桨划动时发出的音乐声飘荡在宁静的河面上……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训练的科学性,想象决非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必须避免远离教材要求或与作品主旨背道而驰的想象。二是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体验生活,并培养学生美好的情趣,有了这些,想象力才能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非常敏锐。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摒弃教师唱“独角戏”,提倡“做数学”,通过感受发现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我觉得,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的新观念  在数学史上,许多新知识的发现乃至新体系的创立,都是对以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既便是不正确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逐渐成熟和不断发展,特别是面对社会的种种压力与负担,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颇有一些感悟,现将浅见略谈与各位同仁共勉。  1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心理教育的源泉  1.1 小学生的情感从总体
期刊
【摘 要】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新知的传授,还是旧知的巩固;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兴趣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视野的拓展。然而在阅读教与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重点在与探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英语阅读 影响因素 策略研究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能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掌握
期刊
1 构建探究式物理课堂的意义  物理是大多数中学生普遍认为最难学的课程。尤其很多女生在“女生理科思维较差”的错误论调的引导下,更是产生了害怕物理、讨厌物理的情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学生产生喜欢学物理的感情,就必须要构建一种探究式物理课堂。探究式物理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提出、自主思索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读本的生活实用性历来在教学中一直存在争议。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客观的对待,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生活中更是受用无穷。可见对语文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解构的研究极有意义。课堂中能从文本挖掘生活的元素,不仅能带到现实生活中去,也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随着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应充分应用教学文本实现“以文创境”,“境中寻美”,“美中现文”。当然实际的教学中还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是天然的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言行对儿童起着思想渗透、心灵滋润、行为示范的作用,又由于血缘和亲情关系,家庭教育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只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优化家庭教育,家庭教
期刊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然而,学校领导及教师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难以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不能利用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因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笔者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就探讨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美术 课堂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教育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青少年是活泼的生命体,其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时刻研究揣摩学生的心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应适时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促进其探究新知的愿望。爱恩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能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变知之为乐知,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生动起来。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现在的“后进生”中较为普遍地出现了一种“逆反”的心理状态。他们一且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态度便溢于言表,有的甚至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防范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疏导。  1 集中“后进生”的注意力,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