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历史与社会知识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某些特殊的心理障碍。为此,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努力探索、尝试各种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复现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与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情景复现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情景复现法;应用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说明孔子已了解兴趣与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起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增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吸引力,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任务。情境复现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见效快的好方法。情景复现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得到发展的方法。它依据认识的直观原理,将心理学、教育学融为一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其运用。
一、运用图片等直观资料,根据教材需要设计问题语言渲染以激发学生兴趣
以《明朝对外关系》一课为例,教师进课堂时就向学生展示一幅画面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随之提出问题:你们有谁知道这幅图上的船是我国什么朝代的?这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结果,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听课也相当认真。再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出示《处死查理一世》图。同时用语言描述画面中的场景:1649年的一天下午,在伦敦白金汉宫外的广场上,一名衣着华贵的犯人被推上了断头台。他是谁呢?一个死刑犯为什么穿着如此华贵?如此有悬念的情节导入,学生怎能不对这节课产生好奇心和興趣呢?
二、设计历史小品和相应问题服务教学
组织历史小组的几个同学将老师找到的材料编成小短剧,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讲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内容在课本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于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会在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迷惑不解。我就将明朝小说《醒世恒言》中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作为这节课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根据此材料自编剧自演剧。小短剧的大致剧情是这样的:明朝中期,在丝织业发达的苏州盛泽镇上,一天傍晚,有一对名叫施复的夫妇俩一边在挑拣蚕茧,一边对话。丈夫夸奖媳妇手巧,织出的绸布光彩润泽,人们争相加价购买。媳妇说丈夫辛苦,一早出去卖绸布,卖得好价钱。但两人对于如何处置赚得的银两发生了争执,丈夫要卖田置地,媳妇要增卖买三、四张织机,后来决定买织机、找帮工。此时正好有两个机工在桥头一边聊天,一边等待雇佣,一个说昨天没有活干,饿了一天;另一个说农村家里田地被地主霸占无法生存,只好出来找活。施复夫妇看中他俩后,说好一天工作的报酬,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十年后,施复夫妇积累了几千金,俩人意见一致,决定再买两间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在思考和笑声中,学生们神情专注地看完小短剧,此时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竞相发言回答,对于什么是机户、机工,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两者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比较机户与地主的区别,机工与农民的区别,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与机户和机工关系的区别,由此,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理解。在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表演的同学从自编、自导、自演、准备道具到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极高,因为通过自己的实践,所以理解就更为深刻,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观看的同学情绪激动、专注,回答问题积极果断。
三、合理运用音像资料复现历史情境
以《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一课为例,教师准备好一段有关“渡江战役”的录像,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看看当年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于是全班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到了屏幕上……之后,所进行的课堂提问正确率就很高。复现历史情境进行教学尽管看似平常,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学习动机随之形成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实践证明,历史与社会课堂采用情景复现法有着明显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潜力,对于改革历史教学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和突破。当然,情景复现法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情景教学法。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把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要切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参考文献:
[1]方海东.《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文本解读探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2]连查银.对网络音像资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再认识.儿童大世界月刊,2017(5).
[3]陈亚东.历史课堂中影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作者简介:潘巧仙,兰溪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情景复现法;应用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说明孔子已了解兴趣与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起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增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吸引力,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任务。情境复现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见效快的好方法。情景复现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得到发展的方法。它依据认识的直观原理,将心理学、教育学融为一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其运用。
一、运用图片等直观资料,根据教材需要设计问题语言渲染以激发学生兴趣
以《明朝对外关系》一课为例,教师进课堂时就向学生展示一幅画面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随之提出问题:你们有谁知道这幅图上的船是我国什么朝代的?这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结果,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听课也相当认真。再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出示《处死查理一世》图。同时用语言描述画面中的场景:1649年的一天下午,在伦敦白金汉宫外的广场上,一名衣着华贵的犯人被推上了断头台。他是谁呢?一个死刑犯为什么穿着如此华贵?如此有悬念的情节导入,学生怎能不对这节课产生好奇心和興趣呢?
二、设计历史小品和相应问题服务教学
组织历史小组的几个同学将老师找到的材料编成小短剧,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讲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内容在课本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于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会在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迷惑不解。我就将明朝小说《醒世恒言》中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作为这节课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根据此材料自编剧自演剧。小短剧的大致剧情是这样的:明朝中期,在丝织业发达的苏州盛泽镇上,一天傍晚,有一对名叫施复的夫妇俩一边在挑拣蚕茧,一边对话。丈夫夸奖媳妇手巧,织出的绸布光彩润泽,人们争相加价购买。媳妇说丈夫辛苦,一早出去卖绸布,卖得好价钱。但两人对于如何处置赚得的银两发生了争执,丈夫要卖田置地,媳妇要增卖买三、四张织机,后来决定买织机、找帮工。此时正好有两个机工在桥头一边聊天,一边等待雇佣,一个说昨天没有活干,饿了一天;另一个说农村家里田地被地主霸占无法生存,只好出来找活。施复夫妇看中他俩后,说好一天工作的报酬,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十年后,施复夫妇积累了几千金,俩人意见一致,决定再买两间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在思考和笑声中,学生们神情专注地看完小短剧,此时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竞相发言回答,对于什么是机户、机工,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两者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比较机户与地主的区别,机工与农民的区别,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与机户和机工关系的区别,由此,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理解。在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表演的同学从自编、自导、自演、准备道具到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极高,因为通过自己的实践,所以理解就更为深刻,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观看的同学情绪激动、专注,回答问题积极果断。
三、合理运用音像资料复现历史情境
以《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一课为例,教师准备好一段有关“渡江战役”的录像,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看看当年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于是全班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到了屏幕上……之后,所进行的课堂提问正确率就很高。复现历史情境进行教学尽管看似平常,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学习动机随之形成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实践证明,历史与社会课堂采用情景复现法有着明显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潜力,对于改革历史教学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和突破。当然,情景复现法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情景教学法。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把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要切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参考文献:
[1]方海东.《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文本解读探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2]连查银.对网络音像资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再认识.儿童大世界月刊,2017(5).
[3]陈亚东.历史课堂中影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作者简介:潘巧仙,兰溪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