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教学环节。笔者对初中科学动态生成式教学策略之一优化教学情境做一些教学实践研究,以课堂为载体,以画龙点睛的教学情境创设为催化剂,促进有效动态生成,能够催生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有效 动态生成
[正文]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现行《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交流。而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是优化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观察到如下现象:刻意创设教学情境,低效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应该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开展,是一种动态的学生活动、教师“魔术”演示、矛盾冲突等。如果教师引诱学生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将生成先置于一种理想状态的环境来追求生成,就会使生成失真,大大降低生成原本开启感悟的实效。课堂教学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师生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应该动态的。
一、学生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将课本知识简单地拷贝到自己大脑中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对知识自主的建构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兴奋点,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技能和智能发展,促有效动态生成。
示例1:在八上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教学过程的教学片段,我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活动:利用“漏斗”使“乒乓球”不掉下來。我马上拿出漏斗和乒乓球说:“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上面,当然乒乓球一定不会掉下来,我先说了,接下来由你们来设计。”这时,学生开始活跃起来……
生:同学都急中生智, 其他学生都参与到学生评价角色中。
师:竖起大拇指说:“真棒!”其中一个学生“吸”起乒乓球。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吹”起乒乓球,我点头说:“大家都看到现象吗?”让“漏斗”吹“乒乓球”不掉下来,这是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罢。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让我真正认识到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活动空间是体验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做到创造条件,有条件尽量全员参与;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二、教师“魔术”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的“魔术”实验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情境素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重现、强化并突出科学现象,使其富有真实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状态,主动引起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实验教学情景,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有效动态生成。
示例2:八下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教学我表演一个“小魔术”,在所谓的“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水,立即将瓶塞塞紧振荡,学生惊讶地看到矿泉水瓶“瘪”了,学生很自觉把自己作为揭开魔术的奥秘身份投入实验中,学生纷纷谈论着。
这时,我打开瓶塞,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矿泉水瓶中,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显而易见。这时,教师及时抛出一个问题:“可能是什么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二氧化碳”;有的说“水”; 有的说“碳酸”……一系列的科学问题猜想从学生的脑海里迸出来。我马上改变了教学流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和二氧化碳,然后教师的演示实验予以验证。
通过教师“魔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学生认知活动的构建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寻求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使新知识同化或顺应,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通过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把学生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促有效动态生成。
示例3:在学习八下第四章第二节《电生磁》时,创设的教学情境,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导线是通过周围的磁场对附近的小磁针产生作用的。根据力的相互性,我们不难推知,小磁针也要通过自己的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那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个问题马上刺激学生思维,引起学生一系列的问题猜想,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为了验证猜想,教师不得不设置更多实验器材,腾出更多课堂时间,更多学生参与实验,这样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与分析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跟磁场的强弱和通电导线的长短等有关。这样使新知识得到顺应,继续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的探究就由复杂化简单。
通过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既可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锻炼学生思维的质和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使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当学生个体与已有经验和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时,就自然而然引出学生的很多想法,促有效动态生成。这时,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引导学生对想法的重组,学生也就会茅塞顿开。
示例4:在学习九上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时,创设教学情境“男女生推门比赛,谁将获胜?”,我请了班级最高大强壮的男生“大胖”和一名文静弱小的女生,这时你只要注意一个“大胖”,他在痴痴的笑着,心想这下子是赢定。我让男生在离门轴很近的地方门内按门,让女生在门把附近往相反方向门外推门,随着我一声令下,使出全身力气,脸也憋红了,最后门还是被推开了,突然一声惊叫声“奇迹”出现了。我紧跟着抛出新的问题:“你认为女生获胜的原因吗?”“杠杆原理是怎样呢?”学生话匣子就打开了,学生甲:跟力的作用点不同,学生乙反驳到:难道跟力的大小没关系?学生丙:我认为跟力的方向也有关,如果沿着门面方向推门,不管谁都不能推开。对于学生丙的回答,有些同学迷茫不解,这时,我不得不把后面预设教学内容(支点在动力的作用线上,对杠杆的作用是无效的)提前,还是先让丙学生演示她刚才的回答,有利生活体验予以说服。
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往往有利于燃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学生好奇心,更容易引发主动观察、思考来找出科学问题的真相。
作为科学教师,以新的理念,活的思维,强的能力创设多种多样教学情境,教师抓住“学生产生的问题”这一课堂资源加以利用,形成有效动态生成的课堂。一方面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大胆发表见解,鼓励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肯定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促进有效动态生成,都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9年第7、8期
2、[美]保罗R.伯顿 戴维M.伯德 著 盛群力 胡平洲等译;《有效的教学方法》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版
3、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有效 动态生成
[正文]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现行《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交流。而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是优化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观察到如下现象:刻意创设教学情境,低效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应该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开展,是一种动态的学生活动、教师“魔术”演示、矛盾冲突等。如果教师引诱学生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将生成先置于一种理想状态的环境来追求生成,就会使生成失真,大大降低生成原本开启感悟的实效。课堂教学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师生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应该动态的。
一、学生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将课本知识简单地拷贝到自己大脑中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对知识自主的建构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兴奋点,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技能和智能发展,促有效动态生成。
示例1:在八上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教学过程的教学片段,我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活动:利用“漏斗”使“乒乓球”不掉下來。我马上拿出漏斗和乒乓球说:“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上面,当然乒乓球一定不会掉下来,我先说了,接下来由你们来设计。”这时,学生开始活跃起来……
生:同学都急中生智, 其他学生都参与到学生评价角色中。
师:竖起大拇指说:“真棒!”其中一个学生“吸”起乒乓球。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吹”起乒乓球,我点头说:“大家都看到现象吗?”让“漏斗”吹“乒乓球”不掉下来,这是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罢。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让我真正认识到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活动空间是体验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做到创造条件,有条件尽量全员参与;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二、教师“魔术”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的“魔术”实验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情境素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重现、强化并突出科学现象,使其富有真实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状态,主动引起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实验教学情景,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有效动态生成。
示例2:八下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教学我表演一个“小魔术”,在所谓的“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水,立即将瓶塞塞紧振荡,学生惊讶地看到矿泉水瓶“瘪”了,学生很自觉把自己作为揭开魔术的奥秘身份投入实验中,学生纷纷谈论着。
这时,我打开瓶塞,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矿泉水瓶中,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显而易见。这时,教师及时抛出一个问题:“可能是什么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二氧化碳”;有的说“水”; 有的说“碳酸”……一系列的科学问题猜想从学生的脑海里迸出来。我马上改变了教学流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和二氧化碳,然后教师的演示实验予以验证。
通过教师“魔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学生认知活动的构建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寻求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使新知识同化或顺应,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通过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把学生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促有效动态生成。
示例3:在学习八下第四章第二节《电生磁》时,创设的教学情境,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导线是通过周围的磁场对附近的小磁针产生作用的。根据力的相互性,我们不难推知,小磁针也要通过自己的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那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个问题马上刺激学生思维,引起学生一系列的问题猜想,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为了验证猜想,教师不得不设置更多实验器材,腾出更多课堂时间,更多学生参与实验,这样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与分析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跟磁场的强弱和通电导线的长短等有关。这样使新知识得到顺应,继续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的探究就由复杂化简单。
通过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既可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锻炼学生思维的质和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使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促有效动态生成
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当学生个体与已有经验和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时,就自然而然引出学生的很多想法,促有效动态生成。这时,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引导学生对想法的重组,学生也就会茅塞顿开。
示例4:在学习九上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时,创设教学情境“男女生推门比赛,谁将获胜?”,我请了班级最高大强壮的男生“大胖”和一名文静弱小的女生,这时你只要注意一个“大胖”,他在痴痴的笑着,心想这下子是赢定。我让男生在离门轴很近的地方门内按门,让女生在门把附近往相反方向门外推门,随着我一声令下,使出全身力气,脸也憋红了,最后门还是被推开了,突然一声惊叫声“奇迹”出现了。我紧跟着抛出新的问题:“你认为女生获胜的原因吗?”“杠杆原理是怎样呢?”学生话匣子就打开了,学生甲:跟力的作用点不同,学生乙反驳到:难道跟力的大小没关系?学生丙:我认为跟力的方向也有关,如果沿着门面方向推门,不管谁都不能推开。对于学生丙的回答,有些同学迷茫不解,这时,我不得不把后面预设教学内容(支点在动力的作用线上,对杠杆的作用是无效的)提前,还是先让丙学生演示她刚才的回答,有利生活体验予以说服。
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动态生成,往往有利于燃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学生好奇心,更容易引发主动观察、思考来找出科学问题的真相。
作为科学教师,以新的理念,活的思维,强的能力创设多种多样教学情境,教师抓住“学生产生的问题”这一课堂资源加以利用,形成有效动态生成的课堂。一方面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大胆发表见解,鼓励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肯定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促进有效动态生成,都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9年第7、8期
2、[美]保罗R.伯顿 戴维M.伯德 著 盛群力 胡平洲等译;《有效的教学方法》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版
3、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