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代会开幕式上发表了极为感人的讲话《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他在讲话中特意提到:“赵丹在他的遗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或者死了,都不要给别人增添忧愁。艺术家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他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在人们心中。”
赵丹一生努力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遇极不公正的待遇,心中极为郁闷、愤懑。在庐山,我就亲眼见他不止一次地流露过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回想起来,还是像昨天一样。
1977年6月下旬,62岁的赵丹前来庐山休养。
当时,“文革”虽已结束,但强加在赵丹身上的“罪名”不仅没有完全得到澄清,而且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赵丹仍然“赋闲”在家。江西话剧团这年4月复排大型话剧《八一风暴》,因“十年动乱”严重摧残了话剧事业,演员的素质受到极大影响,故而剧团有意请赵丹前来辅导,但却又有些顾虑。和赵丹同在新疆坐过军阀盛世才五年大牢的江西省领导方志纯拍板定案:我了解赵丹,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请他来江西。赵丹兴致勃勃地来到南昌,精心指导话剧的排练,还和编剧一起将剧本改为电影剧本,准备搬上银幕。赵丹非常希望能在息影十多年后饰演剧中的周恩来,试妆照都拍好了,与领导南昌起义的周恩来十分相象。
赵丹忘我地工作,因过于劳累,“文革”中惨遭毒打的身体时常感到不适,天气又日渐炎热,故江西省有关部门安排赵丹上庐山休养一段时间。我当时在庐山文化部门工作,具体负责与赵丹的联系,为他做服务接待工作。
在庐山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赵丹倾心于画画。他从小就酷爱书画,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潘天寿和黄宾虹,打下了扎实的书画根底。在从影几十年的间隙中,他时常挥洒笔墨,过过“画瘾”。在被迫息影十几年的时间内,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他更是一头扎进书画之中。庐山是古往今来画家青睐的地方,赵丹当然不会放过此等良机,要痛痛快快地过足“画瘾”。
我时常陪赵丹出去写生,庐山那俊伟奇特的峰峦,瞬息万变的云雾,奔雷溅雪的飞瀑,常令赵丹欣喜若狂,大呼小叫,画着画着便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而钟灵毓秀、风情万种的云中山城也令赵丹十分迷恋,赞赏不已:近千栋洋溢着20多个国家情调的精美别墅,或隐现于修竹密林中,或俏立在泉溪飞瀑旁,或高耸于山峦峭壁上,与大自然极为和谐地融为一体,相互增辉,宛如仙境。赵丹常常感叹,实难在方寸之间绘出这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的神韵。
7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阵突降的暴雨过后,天也新,地也新,万木更加清新,峰峰岭岭显得格外苍翠。赵丹兴奋地对我说:“你们庐山有四句话——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这春、秋、冬都好理解,唯独‘夏如滴’是怎么个‘滴’法?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个‘滴’,是从‘苍翠欲滴’中引申而来。庐山之夏真个是苍滴欲滴,山风送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呀!”
赵丹说着,把画夹往背上一甩,拎上小马扎说:“走,陪我画画去,画雨后庐山的别墅,看能不能画出这番情韵。”我说:“好,我带你去一个画别墅最好的位置。”
我俩说说笑笑地走出宾馆。我领着赵丹登上日照峰,停在一块小平地上,指着对面的大月山说:“赵老师,你往那边半山坡上看。”赵丹抬眼望去,只见对面山坡上松树连绵,绿浪涌动,在无边的绿浪之中,极为醒目地闪动着一团鲜红。再细细看去,哦,原来密林掩映着一栋别墅,别墅前部耸立着一个圆形的屋顶,屋顶的色彩极为鲜红,远看恰似一朵艳丽的莲花盛开在绿浪之中,给起伏的绿浪、给整个山坡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盎然诗意。
“好,好,好!”赵丹看着,看着,不禁猛然抚掌,连声叫了三个“好”字,接着说道:“万绿丛中一点红,太美了,太有意境了!如此美景,焉能不入画图!”赵丹说着,放稳马扎坐下,支好画板,便开始涂抹起来。
赵丹边画,边随口问道:“这栋别墅叫什么?有什么来历吗?”我答道:“这栋别墅叫莲花山庄,正是因为它的一部分屋顶是圆形,又涂成鲜红色,远看犹如一朵莲花。因张学良在这栋别墅住过很长时间,所以又被称之为‘张学良别墅’。”
“张学良别墅?张副司令,少帅?”赵丹不由停下画笔,睁大眼睛,望着我问道。
“是啊,正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我点点头,说道。
赵丹停下笔,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合上画夹,站起身,拎起马扎,说:“你带我去看看张学良别墅。”
“不画了?画完再去不行吗?”我有些惊讶地问。
“不,我现在就想去,画画什么时候画都行。”赵丹语气肯定地说道。
我领着赵丹走下日照峰,又沿着鄱阳路向大月山登去。爬上几百米高坡,拐入右边一条山道,又上行了几十米,一栋精美的别墅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庐山别墅中的精品——莲花山庄:典型的美式风格,石构一层,石料极为精细、讲究;别墅北面、南面皆为封闭性长廊,以整面玻璃为墙,玻璃窗上的木格花纹十分繁琐精美;连屋顶上的两个烟囱,都是精心设计的石雕作品,方寸之间,层层叠叠,颇具艺术匠心;最有特色的是大门前建有半圆形的敞透门厅,门厅上的屋顶建成圆形,涂以深红色,与四周的绿树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
我向赵丹介绍说:这栋别墅是美国人雷格里尔于1921年所建,1930年转给庐山管理部门,成为南京政府的“夏都”,专门用来接待上庐山的重要宾客。1934年张学良上庐山时,就入住这栋别墅。
“1934年?那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了。”赵丹说道。
“是的。所以张学良虽然对这栋别墅很喜欢,但当时他的心情糟到了极点,美丽的别墅、美丽的庐山并不能减轻他心中的烦躁。”我说着,轻轻摇了摇头。
“他还是想早日打回东北,收复失地,洗清‘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吧!”赵丹语气有些沉重地说道。
“张学良正是这样想的,这种想法搅得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上庐山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我告诉赵丹,张学良1934年7月21日上庐山时,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下,又有了一个实职:兼任武汉行营鄂豫皖“剿匪”副司令(司令由蒋介石自任)。正是这个实职,给他已沉重不堪的内心又压上了一个大大的砝码。“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奉命”丢失了东三省,心情极为沉痛,面对全国民众的强烈指责,内心压力也极大。他多次含泪恳求蒋介石下令打回东北,收复失地,但一次次遭到拒绝。蒋介石1933年初干脆“命令”他出国“考察”,张学良不得不去了欧洲。1934年初,蒋介石又电召张学良回国,强行要他去武汉兼任鄂豫皖“剿匪”副司令,调动驻扎在山海关一带的东北军南下“剿匪”。东三省的父老乡亲日夜盼着东北军出关北上抗日,而自己却要调东北军南下打中国人,这是他妈的什么事儿!张学良动不动就摔东西骂人,加上武汉夏季又特别燥热,心里都快要着火了。随从建议他去庐山避避暑,并暗示在庐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蒋介石,张学良这才上了庐山。
张学良几次走进蒋介石的庐山官邸,看到的都是一派极为繁忙的景象,蒋介石正忙于部署第五次围剿苏区红军,根本不理睬他的要打回东北的请求,张学良失望至极。
8月上旬的一天。前来庐山参加军官训练团的六十三军军长冯占海等几名东北军高级军官专程来莲花山庄拜会少帅。张学良设便宴招待他们,餐桌上备有名酒,但张学良却不允许老部下们喝。他说:“今天只吃菜,不喝酒,每人带两瓶酒回去保存。什么时候我们东北人能杀回老家,赶走日寇,诸位再拿出酒来,一瓶洒身,洗刷我们‘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一瓶痛饮,一扫我们心中的愤恨。”张学良说着,不由热泪盈眶,老部下们也个个眼角潮润。
赵丹听了我的介绍,默然了好一会儿,才沉重地说道:“面对外寇的蹂躏,哪一个炎黄子孙能无动于衷?何况是一个军人,一个手中握有重兵的军人!张学良本是血性之人,年纪轻轻就成为少帅,叱咤风云,何等威武,但却想不到身背‘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忍受国人指责,而不能驰骋疆场,驱逐外寇,为国雪恨,为己洗辱,其情也何堪,其心也何安啊!”
赵丹说着,在别墅的大门前来回踱了几圈,又开口说道:“大凡男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实际上,负重容易,忍辱难呀!所以,‘忍辱’要放在‘负重’的前面。张学良的心情,又岂是一个‘怨’字、一个‘恨’字、一个‘愁’字了得!”
赵丹说完,不由登上几步台阶,走进圆形门厅,向远方凝望:只见滚滚长江像一条绸带在天边抖动,江畔星罗棋布着良田和湖泊,幕阜山脉逶迤在迷蒙的云雾中……赵丹凝望了很久很久,默默地不发一语,眼中流露出无限的怅惘和忧思。
我在一旁静静地等候,没有去打扰他,我知道他的心中此刻一定很不平静,也许他从张学良当时的境遇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十多年来,他不但不能拍电影,还要身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叛徒”等罪名,受尽磨难,他的心中是多么痛苦啊!十多天前,我陪同赵丹在含鄱口写生时,一群游客认出了赵丹,顿时欢呼雀跃地围拢过来,向他表示问候,并希望能早日看到他新拍的电影。赵丹兴致勃勃地与游客交谈、合影,还应游客的要求,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游客走后,赵丹面对着鄱阳湖发了一阵呆,猛地将画板往地上一摔,挥着手臂吼道:“我是一个演员,我是一个演员啊,不是画画的。”赵丹吼着,眼中都有泪光在闪烁。此时,在张学良下榻的别墅前,他心中的隐痛也许又被触动。
是啊,赵丹的内心怎么能够平静?他青年时代就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时代洪流中,以电影为武器,抨击黑暗、腐败,传播真理,宣扬真、善、美。建国后他更是呕心沥血,塑造出众多深受大众喜爱的银幕形象。但在“文革”中他一直受到各种“左”的指责,他又心直口快,豪放不羁,决不肯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便更时常陷入被批的苦恼之中,以至于他要向挚友周恩来讨要“免斗牌”,让他能不受干扰、全身心地投入电影艺术创作中。但自从1964年底以后,他便被剥夺了从影的资格,“文革”中更被他不屑交往的江青等人强加各种罪名,关入大牢五年多,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文革”结束后,竟然又有人说他早在30年代就和江青关系密切,要严格审查。赵丹真是悲愤难耐,欲哭无泪!他多么盼望能早日彻底获得“解放”,他还有好多梦未圆,他要演周恩来、鲁迅、闻一多、李白、阿Q……
那天,赵丹在张学良下榻过的别墅前伫立了很久、很久……
1986年7月初,著名演员、作家、赵丹的夫人黄宗英来到庐山,我向黄宗英述说赵丹在庐山休养40多天的往事。黄宗英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是赵丹在张学良下榻的别墅前所说的一句话——负重容易忍辱难,是他眺望远方时眼中流露出的无限怅惘和忧思。
“是啊!”黄宗英点点头,说道:“那几年,他最大的渴望就是早日洗清强加在他身上的各种‘罪名’,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做人,再拍几部电影。可他这点心愿都未能全部实现,他是带着太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黄宗英说着,不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黄宗英告诉我,赵丹离开庐山很长一段时间,他的“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又被无情的病魔击倒,带着“解放”后未能拍一部电影的巨大遗憾离开了人间。在赵丹病危时,他强烈要求见见中央主管文艺的领导,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来医院探视时,赵丹本着“人将死,其言也善”的坦诚,毫无遮掩地表达了他对几十年来中国文艺政策的看法。他的“临终遗言” 被整理成《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发表在1980年10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两天后赵丹便溘然病逝,年仅65岁。巴金在悼念赵丹的文章中写道:“赵丹说出了我们一些人的心里话,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20多年后的2006年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代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代会上发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时,还充满感情地提到了赵丹的“临终遗言”。
生性乐观,幽默、诙谐的赵丹在庐山的40多天里,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在张学良别墅前慨叹“负重容易忍辱难”时的怅惘和沉重。
(责编 雷蕾)
赵丹一生努力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遇极不公正的待遇,心中极为郁闷、愤懑。在庐山,我就亲眼见他不止一次地流露过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回想起来,还是像昨天一样。
1977年6月下旬,62岁的赵丹前来庐山休养。
当时,“文革”虽已结束,但强加在赵丹身上的“罪名”不仅没有完全得到澄清,而且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赵丹仍然“赋闲”在家。江西话剧团这年4月复排大型话剧《八一风暴》,因“十年动乱”严重摧残了话剧事业,演员的素质受到极大影响,故而剧团有意请赵丹前来辅导,但却又有些顾虑。和赵丹同在新疆坐过军阀盛世才五年大牢的江西省领导方志纯拍板定案:我了解赵丹,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请他来江西。赵丹兴致勃勃地来到南昌,精心指导话剧的排练,还和编剧一起将剧本改为电影剧本,准备搬上银幕。赵丹非常希望能在息影十多年后饰演剧中的周恩来,试妆照都拍好了,与领导南昌起义的周恩来十分相象。
赵丹忘我地工作,因过于劳累,“文革”中惨遭毒打的身体时常感到不适,天气又日渐炎热,故江西省有关部门安排赵丹上庐山休养一段时间。我当时在庐山文化部门工作,具体负责与赵丹的联系,为他做服务接待工作。
在庐山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赵丹倾心于画画。他从小就酷爱书画,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潘天寿和黄宾虹,打下了扎实的书画根底。在从影几十年的间隙中,他时常挥洒笔墨,过过“画瘾”。在被迫息影十几年的时间内,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他更是一头扎进书画之中。庐山是古往今来画家青睐的地方,赵丹当然不会放过此等良机,要痛痛快快地过足“画瘾”。
我时常陪赵丹出去写生,庐山那俊伟奇特的峰峦,瞬息万变的云雾,奔雷溅雪的飞瀑,常令赵丹欣喜若狂,大呼小叫,画着画着便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而钟灵毓秀、风情万种的云中山城也令赵丹十分迷恋,赞赏不已:近千栋洋溢着20多个国家情调的精美别墅,或隐现于修竹密林中,或俏立在泉溪飞瀑旁,或高耸于山峦峭壁上,与大自然极为和谐地融为一体,相互增辉,宛如仙境。赵丹常常感叹,实难在方寸之间绘出这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的神韵。
7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阵突降的暴雨过后,天也新,地也新,万木更加清新,峰峰岭岭显得格外苍翠。赵丹兴奋地对我说:“你们庐山有四句话——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这春、秋、冬都好理解,唯独‘夏如滴’是怎么个‘滴’法?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个‘滴’,是从‘苍翠欲滴’中引申而来。庐山之夏真个是苍滴欲滴,山风送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呀!”
赵丹说着,把画夹往背上一甩,拎上小马扎说:“走,陪我画画去,画雨后庐山的别墅,看能不能画出这番情韵。”我说:“好,我带你去一个画别墅最好的位置。”
我俩说说笑笑地走出宾馆。我领着赵丹登上日照峰,停在一块小平地上,指着对面的大月山说:“赵老师,你往那边半山坡上看。”赵丹抬眼望去,只见对面山坡上松树连绵,绿浪涌动,在无边的绿浪之中,极为醒目地闪动着一团鲜红。再细细看去,哦,原来密林掩映着一栋别墅,别墅前部耸立着一个圆形的屋顶,屋顶的色彩极为鲜红,远看恰似一朵艳丽的莲花盛开在绿浪之中,给起伏的绿浪、给整个山坡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盎然诗意。
“好,好,好!”赵丹看着,看着,不禁猛然抚掌,连声叫了三个“好”字,接着说道:“万绿丛中一点红,太美了,太有意境了!如此美景,焉能不入画图!”赵丹说着,放稳马扎坐下,支好画板,便开始涂抹起来。
赵丹边画,边随口问道:“这栋别墅叫什么?有什么来历吗?”我答道:“这栋别墅叫莲花山庄,正是因为它的一部分屋顶是圆形,又涂成鲜红色,远看犹如一朵莲花。因张学良在这栋别墅住过很长时间,所以又被称之为‘张学良别墅’。”
“张学良别墅?张副司令,少帅?”赵丹不由停下画笔,睁大眼睛,望着我问道。
“是啊,正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我点点头,说道。
赵丹停下笔,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合上画夹,站起身,拎起马扎,说:“你带我去看看张学良别墅。”
“不画了?画完再去不行吗?”我有些惊讶地问。
“不,我现在就想去,画画什么时候画都行。”赵丹语气肯定地说道。
我领着赵丹走下日照峰,又沿着鄱阳路向大月山登去。爬上几百米高坡,拐入右边一条山道,又上行了几十米,一栋精美的别墅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庐山别墅中的精品——莲花山庄:典型的美式风格,石构一层,石料极为精细、讲究;别墅北面、南面皆为封闭性长廊,以整面玻璃为墙,玻璃窗上的木格花纹十分繁琐精美;连屋顶上的两个烟囱,都是精心设计的石雕作品,方寸之间,层层叠叠,颇具艺术匠心;最有特色的是大门前建有半圆形的敞透门厅,门厅上的屋顶建成圆形,涂以深红色,与四周的绿树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
我向赵丹介绍说:这栋别墅是美国人雷格里尔于1921年所建,1930年转给庐山管理部门,成为南京政府的“夏都”,专门用来接待上庐山的重要宾客。1934年张学良上庐山时,就入住这栋别墅。
“1934年?那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了。”赵丹说道。
“是的。所以张学良虽然对这栋别墅很喜欢,但当时他的心情糟到了极点,美丽的别墅、美丽的庐山并不能减轻他心中的烦躁。”我说着,轻轻摇了摇头。
“他还是想早日打回东北,收复失地,洗清‘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吧!”赵丹语气有些沉重地说道。
“张学良正是这样想的,这种想法搅得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上庐山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我告诉赵丹,张学良1934年7月21日上庐山时,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下,又有了一个实职:兼任武汉行营鄂豫皖“剿匪”副司令(司令由蒋介石自任)。正是这个实职,给他已沉重不堪的内心又压上了一个大大的砝码。“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奉命”丢失了东三省,心情极为沉痛,面对全国民众的强烈指责,内心压力也极大。他多次含泪恳求蒋介石下令打回东北,收复失地,但一次次遭到拒绝。蒋介石1933年初干脆“命令”他出国“考察”,张学良不得不去了欧洲。1934年初,蒋介石又电召张学良回国,强行要他去武汉兼任鄂豫皖“剿匪”副司令,调动驻扎在山海关一带的东北军南下“剿匪”。东三省的父老乡亲日夜盼着东北军出关北上抗日,而自己却要调东北军南下打中国人,这是他妈的什么事儿!张学良动不动就摔东西骂人,加上武汉夏季又特别燥热,心里都快要着火了。随从建议他去庐山避避暑,并暗示在庐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蒋介石,张学良这才上了庐山。
张学良几次走进蒋介石的庐山官邸,看到的都是一派极为繁忙的景象,蒋介石正忙于部署第五次围剿苏区红军,根本不理睬他的要打回东北的请求,张学良失望至极。
8月上旬的一天。前来庐山参加军官训练团的六十三军军长冯占海等几名东北军高级军官专程来莲花山庄拜会少帅。张学良设便宴招待他们,餐桌上备有名酒,但张学良却不允许老部下们喝。他说:“今天只吃菜,不喝酒,每人带两瓶酒回去保存。什么时候我们东北人能杀回老家,赶走日寇,诸位再拿出酒来,一瓶洒身,洗刷我们‘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一瓶痛饮,一扫我们心中的愤恨。”张学良说着,不由热泪盈眶,老部下们也个个眼角潮润。
赵丹听了我的介绍,默然了好一会儿,才沉重地说道:“面对外寇的蹂躏,哪一个炎黄子孙能无动于衷?何况是一个军人,一个手中握有重兵的军人!张学良本是血性之人,年纪轻轻就成为少帅,叱咤风云,何等威武,但却想不到身背‘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忍受国人指责,而不能驰骋疆场,驱逐外寇,为国雪恨,为己洗辱,其情也何堪,其心也何安啊!”
赵丹说着,在别墅的大门前来回踱了几圈,又开口说道:“大凡男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实际上,负重容易,忍辱难呀!所以,‘忍辱’要放在‘负重’的前面。张学良的心情,又岂是一个‘怨’字、一个‘恨’字、一个‘愁’字了得!”
赵丹说完,不由登上几步台阶,走进圆形门厅,向远方凝望:只见滚滚长江像一条绸带在天边抖动,江畔星罗棋布着良田和湖泊,幕阜山脉逶迤在迷蒙的云雾中……赵丹凝望了很久很久,默默地不发一语,眼中流露出无限的怅惘和忧思。
我在一旁静静地等候,没有去打扰他,我知道他的心中此刻一定很不平静,也许他从张学良当时的境遇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十多年来,他不但不能拍电影,还要身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叛徒”等罪名,受尽磨难,他的心中是多么痛苦啊!十多天前,我陪同赵丹在含鄱口写生时,一群游客认出了赵丹,顿时欢呼雀跃地围拢过来,向他表示问候,并希望能早日看到他新拍的电影。赵丹兴致勃勃地与游客交谈、合影,还应游客的要求,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游客走后,赵丹面对着鄱阳湖发了一阵呆,猛地将画板往地上一摔,挥着手臂吼道:“我是一个演员,我是一个演员啊,不是画画的。”赵丹吼着,眼中都有泪光在闪烁。此时,在张学良下榻的别墅前,他心中的隐痛也许又被触动。
是啊,赵丹的内心怎么能够平静?他青年时代就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时代洪流中,以电影为武器,抨击黑暗、腐败,传播真理,宣扬真、善、美。建国后他更是呕心沥血,塑造出众多深受大众喜爱的银幕形象。但在“文革”中他一直受到各种“左”的指责,他又心直口快,豪放不羁,决不肯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便更时常陷入被批的苦恼之中,以至于他要向挚友周恩来讨要“免斗牌”,让他能不受干扰、全身心地投入电影艺术创作中。但自从1964年底以后,他便被剥夺了从影的资格,“文革”中更被他不屑交往的江青等人强加各种罪名,关入大牢五年多,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文革”结束后,竟然又有人说他早在30年代就和江青关系密切,要严格审查。赵丹真是悲愤难耐,欲哭无泪!他多么盼望能早日彻底获得“解放”,他还有好多梦未圆,他要演周恩来、鲁迅、闻一多、李白、阿Q……
那天,赵丹在张学良下榻过的别墅前伫立了很久、很久……
1986年7月初,著名演员、作家、赵丹的夫人黄宗英来到庐山,我向黄宗英述说赵丹在庐山休养40多天的往事。黄宗英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是赵丹在张学良下榻的别墅前所说的一句话——负重容易忍辱难,是他眺望远方时眼中流露出的无限怅惘和忧思。
“是啊!”黄宗英点点头,说道:“那几年,他最大的渴望就是早日洗清强加在他身上的各种‘罪名’,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做人,再拍几部电影。可他这点心愿都未能全部实现,他是带着太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黄宗英说着,不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黄宗英告诉我,赵丹离开庐山很长一段时间,他的“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又被无情的病魔击倒,带着“解放”后未能拍一部电影的巨大遗憾离开了人间。在赵丹病危时,他强烈要求见见中央主管文艺的领导,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来医院探视时,赵丹本着“人将死,其言也善”的坦诚,毫无遮掩地表达了他对几十年来中国文艺政策的看法。他的“临终遗言” 被整理成《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发表在1980年10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两天后赵丹便溘然病逝,年仅65岁。巴金在悼念赵丹的文章中写道:“赵丹说出了我们一些人的心里话,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20多年后的2006年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代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代会上发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时,还充满感情地提到了赵丹的“临终遗言”。
生性乐观,幽默、诙谐的赵丹在庐山的40多天里,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在张学良别墅前慨叹“负重容易忍辱难”时的怅惘和沉重。
(责编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