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课的作业设计应该尊重新课程的实施背景,从建构主义、认知迁移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出发,注重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作业 功能
作业的设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步骤。新课程改革中虽没有对作业设计的明确规定,但是新课程理念却为高中化学课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正确科学的理论方向的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化学课的作业设计应该尊重新课程的实施背景。但是纵观目前高中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对于知识与技能关注较多,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有所淡化。这是高中化学作业设置的通病,也是值得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众多教育学理论当中,建构主义、认知迁移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都为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和合作学习;认知迁移理论强调被试的学习结果对迁移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则强调人的智力由多种部分构成,每个人因为构成的智力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基于此,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立发挥与开放设计,并强调不同学生的侧重点,以作业为补充促进学生在薄弱方面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作业设计理应遵守必要的原则性要求。高中化学作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原则入手,正确对待并设计高中化学作业。
(一)难易适度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把握好难易程度,避免用作业的难度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程度。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OH- SO2 HSO3-
B、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O2 OH- HCO3-
C、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NH3·H2O CO2== 2NH4 2H2O
D、、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Fe2 2H2O2 4H = Fe3 4H2O
在必修模块中,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只是限于易容、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所以这道题显然是已经超出了课标要求的范围,自然也就对于刚刚学习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学生有所难度。
(二)学生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是教学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要求,更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学习的程度,不会将学生作为新知学习的状态置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更不会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际上,作业是课堂的补充,作为教师应该让作业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受益于作业而不是“受困于作业”。
例:将等物质的量的Na.Mg,Lv分别和足量Hcl反应,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比例是( )
A、1:1:1
B、6:2:3
C、::
D、1:1:1
此题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之后就可以较快作答,此外此题还可以变式为:
将Na.Mg,Lv各 0.1mol 分别放入100ml 1mol·L-1的Hcl中,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针对不同学生所处的学习层次,教师可以对基础题型进行更多的变种,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照顾与考量。
(三)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自然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将生活化的元素紧密的融合到课堂之上。联系实际是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气氛和效果的必要步骤。联系实际可以出现在课堂中的案例中,此外对于作业的设计也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在对生活的无限遐想和对化学无限魅力的欣赏中完成每一个问题的解答。
(四)自主开放
前面提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与兴趣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应被教师视为作业设计的障碍,相反,教师应将作业的自主开放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传统的化学题目较为封闭,条件简单,结论僵化,解题的方法也较为呆板,不适应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新要求,而设置化学开放式问题则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所学的各项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学习路径,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新与实践空间。
例: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氧气供应给舱内人员,请问:
1)你怎样去制备舱内的氧气?
2)你认为在你所想出的所有方法中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以上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实际上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疏导,并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空间。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并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整体性
整体性特点也可以称为“连贯性”特点。这是由化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化学知识前后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些基础知识甚至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所以在设计作业时不应将关注点狭隘的限制在某一知识领域当中,而应该将视野放宽,鼓励学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建构主义强调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根据自身的经验构成去对一个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使得知识结构得到不断的丰富。这也是一个学生知识体系不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过程。而完成这一目标则更需要作业的整体性设计。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前面提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着先天的因素,也存在后天的因素。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让后天的因素发挥更多的正向效果。例如学生的性格存在着不同,有的学生存在着观察粗糙,注重表面现象但忽视内部构成的毛病。而有的学生则性格独立,善于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出发去观察一个化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真正让学生从作业中收获除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和习惯上的成果。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功能性
教师设计的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部分的文本性知识,从能力角度来说,教师应该丰富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自主开发安全有效的小实验,以补充课堂上教学的不足,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来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当中经常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的问题,用自己的力量实现理论与实际的互通。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更应该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一旦学生从文本性知识过渡到了程序性知识或内在性知识,那么学生就能够在熟练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创新性开发与运用,这也就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吴英姿.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性探究[D].苏州大学
[2]周媛.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作业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新教材作业容量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3]张丽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及运用[J].林区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作业 功能
作业的设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步骤。新课程改革中虽没有对作业设计的明确规定,但是新课程理念却为高中化学课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正确科学的理论方向的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化学课的作业设计应该尊重新课程的实施背景。但是纵观目前高中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对于知识与技能关注较多,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有所淡化。这是高中化学作业设置的通病,也是值得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众多教育学理论当中,建构主义、认知迁移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都为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和合作学习;认知迁移理论强调被试的学习结果对迁移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则强调人的智力由多种部分构成,每个人因为构成的智力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基于此,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立发挥与开放设计,并强调不同学生的侧重点,以作业为补充促进学生在薄弱方面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作业设计理应遵守必要的原则性要求。高中化学作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原则入手,正确对待并设计高中化学作业。
(一)难易适度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把握好难易程度,避免用作业的难度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程度。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OH- SO2 HSO3-
B、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O2 OH- HCO3-
C、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NH3·H2O CO2== 2NH4 2H2O
D、、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Fe2 2H2O2 4H = Fe3 4H2O
在必修模块中,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只是限于易容、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所以这道题显然是已经超出了课标要求的范围,自然也就对于刚刚学习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学生有所难度。
(二)学生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是教学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要求,更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学习的程度,不会将学生作为新知学习的状态置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更不会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际上,作业是课堂的补充,作为教师应该让作业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受益于作业而不是“受困于作业”。
例:将等物质的量的Na.Mg,Lv分别和足量Hcl反应,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比例是( )
A、1:1:1
B、6:2:3
C、::
D、1:1:1
此题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之后就可以较快作答,此外此题还可以变式为:
将Na.Mg,Lv各 0.1mol 分别放入100ml 1mol·L-1的Hcl中,产生同温同压下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针对不同学生所处的学习层次,教师可以对基础题型进行更多的变种,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照顾与考量。
(三)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自然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将生活化的元素紧密的融合到课堂之上。联系实际是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气氛和效果的必要步骤。联系实际可以出现在课堂中的案例中,此外对于作业的设计也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在对生活的无限遐想和对化学无限魅力的欣赏中完成每一个问题的解答。
(四)自主开放
前面提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与兴趣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应被教师视为作业设计的障碍,相反,教师应将作业的自主开放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传统的化学题目较为封闭,条件简单,结论僵化,解题的方法也较为呆板,不适应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新要求,而设置化学开放式问题则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所学的各项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学习路径,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新与实践空间。
例: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氧气供应给舱内人员,请问:
1)你怎样去制备舱内的氧气?
2)你认为在你所想出的所有方法中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以上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实际上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疏导,并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空间。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并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整体性
整体性特点也可以称为“连贯性”特点。这是由化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化学知识前后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些基础知识甚至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所以在设计作业时不应将关注点狭隘的限制在某一知识领域当中,而应该将视野放宽,鼓励学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建构主义强调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根据自身的经验构成去对一个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使得知识结构得到不断的丰富。这也是一个学生知识体系不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过程。而完成这一目标则更需要作业的整体性设计。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前面提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着先天的因素,也存在后天的因素。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让后天的因素发挥更多的正向效果。例如学生的性格存在着不同,有的学生存在着观察粗糙,注重表面现象但忽视内部构成的毛病。而有的学生则性格独立,善于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出发去观察一个化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真正让学生从作业中收获除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和习惯上的成果。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功能性
教师设计的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部分的文本性知识,从能力角度来说,教师应该丰富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自主开发安全有效的小实验,以补充课堂上教学的不足,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来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当中经常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的问题,用自己的力量实现理论与实际的互通。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更应该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一旦学生从文本性知识过渡到了程序性知识或内在性知识,那么学生就能够在熟练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创新性开发与运用,这也就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吴英姿.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性探究[D].苏州大学
[2]周媛.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作业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新教材作业容量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3]张丽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及运用[J].林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