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践性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生物动手实践能力,使其体验学习乐趣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程“遗传病与人类健康”为案例,探究了“课内课外双元一体”课堂教学策略,课内以展示汇报分享为主,课外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路,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课内课外双元一体
一、引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践项目设计、实践专题讨论等,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很多高中生物教师一味地将实践性教学等同于实验性教学,认为开展了生物实验就是进行了实践性教学,这种认知异于将实践性教学的范畴“狭窄化”,不利于提升生物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重点探究了“课内课外双元一体”实践性课堂策略,现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二、“遗传病与人类健康”实践性课堂教学设计
1. 课内引导实践设计
课内引导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主要包含两个子环节,分别是实践情境创设和概念图绘制。首先,实践情境创设。为让学生对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笔者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法,利用教室内的一体机设备播放了几个图文信息:图片信息一:我国新《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了原有的“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视频信息二:全国知名生物教师黄新的专题视频《生物-人类的遗传病》,重点讲解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内容,观看这些信息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此时笔者顺势进行导入:“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人类遗传病有密切关联。”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绘制“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概念图”,并不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该项任务。
2. 课外任务实践设计
为充分锻炼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课外任务实践情境,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围绕教学主题创设了5个课外实践性任务。任务一:调查上饶市遗传病类型及发病概率,并完成调查报告。任务二:对新《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强制性婚检这一规定进行课外问卷调研,收集市民的意见并形成报告。任务三:采用话剧的形式表演“遗传病的前世今生”。任务四:举办一场有关“基因疾病治疗现状与发展”的讲座。任务五:举行一场辩论赛,主题为“个人基因信息是否应该得到保护”。任务下达后笔者先对各小组进行了相应的任务实践指导,之后将实践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各小组则带着任务着手实践。
3. 课内汇报总结设计
经过为期一周的动手实践准备后,各小组都完成了相应的任务。接下来,笔者在班上举行了一次主题为“遗传与健康,你知道多少?”的主题报告会,各小组拿出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性汇报,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如第三小组表演了一段精彩的《遗传病的前世今生》话剧,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第五小组举办的辩论赛也异常激烈,正反双方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将整场汇报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教师就各小组的汇报成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大家的实践成效,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整個实践性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思考
1. 教师应善于组织,维护秩序
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践项目。整个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的场地包括课外环节,且很多实践任务都以社会调查为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组织,维护教学秩序,例如: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以使整个教学最优化。
2. 教法应不拘一格,多元创新
生物实践性教学是一种宏观上的教法思路,为了使这种教法永葆生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情、教情、生情适时地变换教学形式,引入更为新颖的教学主题和方法,不拘一格,多元创新。本文所列举的案例主要采用了调查实践、演绎实践、辩论实践、汇报实践等具体的实践教学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各位高中生物教师的关注。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不断提升高中生物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淑丽.刍议高中生物实践性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14):121.
[2]郭秀梅.关于高中生物的实践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8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课内课外双元一体
一、引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践项目设计、实践专题讨论等,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很多高中生物教师一味地将实践性教学等同于实验性教学,认为开展了生物实验就是进行了实践性教学,这种认知异于将实践性教学的范畴“狭窄化”,不利于提升生物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重点探究了“课内课外双元一体”实践性课堂策略,现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二、“遗传病与人类健康”实践性课堂教学设计
1. 课内引导实践设计
课内引导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主要包含两个子环节,分别是实践情境创设和概念图绘制。首先,实践情境创设。为让学生对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笔者采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法,利用教室内的一体机设备播放了几个图文信息:图片信息一:我国新《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了原有的“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视频信息二:全国知名生物教师黄新的专题视频《生物-人类的遗传病》,重点讲解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内容,观看这些信息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此时笔者顺势进行导入:“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人类遗传病有密切关联。”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绘制“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概念图”,并不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该项任务。
2. 课外任务实践设计
为充分锻炼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课外任务实践情境,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围绕教学主题创设了5个课外实践性任务。任务一:调查上饶市遗传病类型及发病概率,并完成调查报告。任务二:对新《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强制性婚检这一规定进行课外问卷调研,收集市民的意见并形成报告。任务三:采用话剧的形式表演“遗传病的前世今生”。任务四:举办一场有关“基因疾病治疗现状与发展”的讲座。任务五:举行一场辩论赛,主题为“个人基因信息是否应该得到保护”。任务下达后笔者先对各小组进行了相应的任务实践指导,之后将实践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各小组则带着任务着手实践。
3. 课内汇报总结设计
经过为期一周的动手实践准备后,各小组都完成了相应的任务。接下来,笔者在班上举行了一次主题为“遗传与健康,你知道多少?”的主题报告会,各小组拿出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性汇报,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如第三小组表演了一段精彩的《遗传病的前世今生》话剧,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第五小组举办的辩论赛也异常激烈,正反双方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将整场汇报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教师就各小组的汇报成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大家的实践成效,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整個实践性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思考
1. 教师应善于组织,维护秩序
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践项目。整个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的场地包括课外环节,且很多实践任务都以社会调查为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组织,维护教学秩序,例如: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以使整个教学最优化。
2. 教法应不拘一格,多元创新
生物实践性教学是一种宏观上的教法思路,为了使这种教法永葆生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情、教情、生情适时地变换教学形式,引入更为新颖的教学主题和方法,不拘一格,多元创新。本文所列举的案例主要采用了调查实践、演绎实践、辩论实践、汇报实践等具体的实践教学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各位高中生物教师的关注。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不断提升高中生物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淑丽.刍议高中生物实践性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14):121.
[2]郭秀梅.关于高中生物的实践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