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微课程的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背景下,微课程理念、适用前景以及微课程教学模式已成为一门新兴的教育教学资源,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对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结合中学数学课程 《求二次函数的值域》进行的微课程专题设计,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微课程设计; 函数的值域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化.这种灵活互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碎片化,需求信息容量相对短小的学习资源,这必然引发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微课程在时间、内容和表现方式上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为老师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微课程在学科中的应用将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1.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McGrew 教授 1993 年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在知识结构上每一个60秒课程都是完整、独立、短小和内容高度提炼的.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了“MicroLecture”的概念,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在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浙江传媒学院郑小军则认为“微课程是为翻转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提供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课程教材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名卓则认为“微课程是一种适应现代快节奏,适合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等而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讲座,长度不长于10 分钟,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形态”;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应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众多专家学者对微课程的定义虽各不相同,但是大致特点都很类似.
  在这里笔者认为,微课程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微课程需要软硬件的条件支撑,当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多媒体的传播形式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媒介,通过微视频呈现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其中包括脚本设计、音频、文本、图片等等;
  (2) “微”作为核心.“微时间”,相对传统的40或45分钟一堂课,它强调以5~10 分钟为宜,“微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相对独立又能成体系的知识碎片,主题突出,内容鲜明,更适合教师的教学需要.
  (3)“针对性强,可达成学习者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学生能依据自身学习的条件和需要,理解核心概念和突破难点,是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的需要.
  (4) “生命力”表现在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上,可运用于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情境模式,充分挖掘课外资源,使学习的广度进一步延伸.
  2.微课程设计思路和原则
  从传统的教学设计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微课程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或平台等步骤.设计过程中不论形式和方法如何,关键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由于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和更好的教学,而不是去验证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确保微课程能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微课程的设计使用是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利用一些动画、表格、音视频等方式表达教学内容时,要突显微课程的“短、小、精”的特点,便于多样化传播(网络视频、电脑、手机、微信等),最大化地体现微课程的优势.
  3.微课程教学的实际应用
  佛山教育局推出的“微课”模式,将原本45分钟的公开课,浓缩成5至8分钟,砍去不必要的前奏后奏,仅保留课堂难点热点精华部分,通过播放的控制解决重难点问题,短短1个月时间内,点击率就已突破5万人次,在整个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笔者选择中学数学《求二次函数的值域》设计微课程,在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体系中筛选出核心的知识点构建微课程内容.中学数学《求二次函数》课程,旨在引导独立观察分析图形,探索出求二次函数值域的关键是求出函数顶点的坐标,那么如何求顶点坐标?这就必须要使学生认识到顶点坐标呈现的方式,即图形、公式和定义表达式,然后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二次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内容,而求二次函数的值域一直也是函数常考和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常见求二次函数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畏学”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人从“数学知识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角度,认为“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的帮助存在差异”.并提出“将相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并采用总结性文字”呈现出简洁明了的规律,比如知道了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也有人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的角度分析,认为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知识的多层次的展现,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和概念讲解,而忽视教学价值较大的数学方法.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学习习惯存在不同,而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也较高;另一方面是多数学生不能够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把初中的知识及时转化为学习本节内容的一个关键切入点;再者在目前应试的重压下,不少教师对本节的知识的作用缺乏深刻认识,仅局限在会做一些简单题的层面,没有很好的从知识对后期学习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剖析.从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将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更直观具体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观念,在整个过程中,运用“微课程”无疑成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处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借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一个助推剂.本文从微课程的概念入手,剖析其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一些微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围绕学科教学设计微课程.对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的微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希望能够促进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新局面,使微课程教育深入渗透到一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 61一 65.
  [2]金陵.课堂是这样“翻转”起来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 8 ) : 29.
  [3]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张琛.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29~32,46.
  [5]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其他文献
【摘要】 合理的评价方式,高效的评价活动,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引发”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情感”,“展示”教师与学生的独特“风采”.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活动开展,应做到坚持与师生互动、教材要义、辨析反思等结合,提升和展现教学评价功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师生互动;深化内涵;自我剖析;有效教学  评价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联系的“纽带”,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
【摘要】“一题多解”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答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比较法;不等式;数学归纳法;构造函数;一题多解  2014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第21题.  已知实数c>0,整数p>1,n∈N*.  (Ⅰ)证明:当x>-1且x≠0时,(1 x)p>1 px;  (Ⅱ)数列{an}满足a1>c1p,an 1=p-1pan
笔者对比了人教版实验教材(简称R)、浙教版教材(简称Z)、苏教版教材(简称S)对于“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教学过程,从计算方法的自动化,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计算方法的模型化上进行了差异比较.  (一)计算方法的自动化  “计算方法的自动化”:我们界定为学生在计算时,计算方法作为一种程序性的技能,学生在头脑中能即时提取程序进行计算. 用以评定学生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和计算方法的抗干扰性.  1. R、Z、S
【摘要】新手与专家教师都用边讲边问的形式取代单纯的讲授,提问密度较高.两类教师都重视双基的落实,设置了大量的识记型和理解型问题.专家教师善于设计导向型和策略型问题,组成“问题链”,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保证学生思维趋向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本质.两位教师都比较保守,没有提出开放型问题,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都是不利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类型;中学数学;新手
【摘要】中职数学“三自”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下,开设的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以及创造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数学活动.旨在培养中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强调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社会生活等的沟通.课程实施中重视习得、课外和多渠道,注重引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教学  《中等职业
【摘要】 数学课堂是否高效,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该如何提高才能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并激发数学课堂活力呢?本文中,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实效课堂做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以组
【摘要】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本文力图从创设情境,课堂质疑,顺水推舟,引导总结方面对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成;教学;精彩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
【摘要】 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对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进行抛锚式教学、复习总结等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思维导图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基础上,挖掘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同时结合具体的应用软件——思维导图MindMapper初步探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MindMapper;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最初
【摘要】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数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但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当前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合作教学通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鉴于此,笔者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几
【摘要】 百分数、分数的教学本身就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对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而应用题则是小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题目类型,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点考核都会以应用题的类型出现. 当分数、百分数与应用题结合时,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就产生了较高的要求,解题过程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与困难. 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找出学生解题的常见错误,传授一定的解题技巧,是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