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手机使用现况,为学校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广东1所高职大专院校186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率为23.0%。其中男生26.1%(191/732),女生21.0%(237/1128)(x2=6.472,P=0.011)。依赖学生在每月上网流量、每月手机费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使用手机价位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较高,手机依赖学生对手机的态度更宽容,成瘾倾向更严重,学校、社会等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02-02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设备的普及使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1]。在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依赖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手机依赖是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且无法自控从而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等损害[2]。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课题组于2016—2018年12月开展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出调查表1910份,收回1880份(98.43%),获得有效调查表1860份,有效率为98.94%。其中男生732名,女生1128名。
(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手机依赖的特征等。
(三)手机依赖的诊断
根据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3],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采用1(从不)~5(总是)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倾向越明显。受试者在9个条目中对5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综合征。
(四)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表在输入计算机前,先剔除不合格表格,全部有效资料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进行统计
分析。
二、結果
(一)手机使用情况
被调查的1860人中,使用手机人数为1860人,手机使用率为100%,其中男生732名,女生1128名。
(二)手机依赖情况
在1860名学生中,手机成瘾率为23.0%(428/1860)。其中男生26.1%(191/732),女生21.0%(237/1128)(x2=6.472,P=0.011)。其中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为农村或者城市、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年级上没有差异(见表1)。
(三)技工院校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率的比较
依赖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每月上网流量、每月手机费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使用手机价位的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
三、讨论
大学生手机使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在不断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大学生手机依赖也带来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与学生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率为23.0%,略低于左晓利(26.08%)[4]的调查结果,低于罗舒仁等[5]学者的30.08%,也明显低于国外报道31.33%[6]的调查结果。
在手机依赖人口学相关因素上的比较中,男生手机依赖检出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喜欢竞争型游戏,受网络诱惑及自我约束能力有关,他们对一些小事情更愿意默默忍受,不愿意倾诉,若有矛盾或消极情绪,往往通过短信、网络社交平台寻求关注,导致手机依赖程度较高。在不同年级的检出率比较上,高职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检出率没有差别,结果可能与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关,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而在生源地项目的比较上,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检出率没有差别,可能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关。而父母亲文化程度和是否单亲家庭的检出率均没有差别。
在手机基本使用上,手机依赖者在“每月手机使用流量”“每月手机费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上,手机依赖者均显著高于非依赖者(P值均<0.01)。而在“使用手机价位”上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可能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手机依赖者更注重手机的高性能、高价位,更沉迷于手机网络之中,因而导致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多,每月手机使用流量越多,每月手机费用越高,越容易导致手机依赖。
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经验,在心理承受上还不够坚强,有些行为还不成熟,学校应加强合理使用手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手机依赖综合征带来的危害,加强重点人群防控,提高学生自我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家庭、社会、学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全社会都来参与这个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学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课余生活,开办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讲座,提高大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减少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2]Yen C,Tang T,Yen J,eta1.Symptoms of problem atic cellular phoneuse,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em Taiwan[J].J Adolesc,2009(324):863—873.
[3]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4]左晓利,黄红莹,孟祥毅.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9,5(15).
[5]罗舒仁,黎燕宁,周少钦,等.南宁市某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7,39(7):1050-1052.
[6]Nikhita CS,Jadhav PR, Ajinkya SA. Prevalenc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n secondary school adolescents[J].J Clin Diagn Res,2015(11).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02-02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设备的普及使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1]。在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依赖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手机依赖是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且无法自控从而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等损害[2]。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课题组于2016—2018年12月开展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出调查表1910份,收回1880份(98.43%),获得有效调查表1860份,有效率为98.94%。其中男生732名,女生1128名。
(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手机依赖的特征等。
(三)手机依赖的诊断
根据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3],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采用1(从不)~5(总是)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倾向越明显。受试者在9个条目中对5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综合征。
(四)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表在输入计算机前,先剔除不合格表格,全部有效资料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进行统计
分析。
二、結果
(一)手机使用情况
被调查的1860人中,使用手机人数为1860人,手机使用率为100%,其中男生732名,女生1128名。
(二)手机依赖情况
在1860名学生中,手机成瘾率为23.0%(428/1860)。其中男生26.1%(191/732),女生21.0%(237/1128)(x2=6.472,P=0.011)。其中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为农村或者城市、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年级上没有差异(见表1)。
(三)技工院校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率的比较
依赖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每月上网流量、每月手机费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使用手机价位的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
三、讨论
大学生手机使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在不断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大学生手机依赖也带来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与学生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率为23.0%,略低于左晓利(26.08%)[4]的调查结果,低于罗舒仁等[5]学者的30.08%,也明显低于国外报道31.33%[6]的调查结果。
在手机依赖人口学相关因素上的比较中,男生手机依赖检出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喜欢竞争型游戏,受网络诱惑及自我约束能力有关,他们对一些小事情更愿意默默忍受,不愿意倾诉,若有矛盾或消极情绪,往往通过短信、网络社交平台寻求关注,导致手机依赖程度较高。在不同年级的检出率比较上,高职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检出率没有差别,结果可能与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关,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而在生源地项目的比较上,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检出率没有差别,可能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关。而父母亲文化程度和是否单亲家庭的检出率均没有差别。
在手机基本使用上,手机依赖者在“每月手机使用流量”“每月手机费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上,手机依赖者均显著高于非依赖者(P值均<0.01)。而在“使用手机价位”上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可能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手机依赖者更注重手机的高性能、高价位,更沉迷于手机网络之中,因而导致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多,每月手机使用流量越多,每月手机费用越高,越容易导致手机依赖。
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经验,在心理承受上还不够坚强,有些行为还不成熟,学校应加强合理使用手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手机依赖综合征带来的危害,加强重点人群防控,提高学生自我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家庭、社会、学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全社会都来参与这个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学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课余生活,开办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讲座,提高大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减少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2]Yen C,Tang T,Yen J,eta1.Symptoms of problem atic cellular phoneuse,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em Taiwan[J].J Adolesc,2009(324):863—873.
[3]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4]左晓利,黄红莹,孟祥毅.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9,5(15).
[5]罗舒仁,黎燕宁,周少钦,等.南宁市某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7,39(7):1050-1052.
[6]Nikhita CS,Jadhav PR, Ajinkya SA. Prevalenc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n secondary school adolescents[J].J Clin Diagn Res,2015(1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