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实践r——习近平“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思想的提出,经历了自十八大以来至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阶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是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体现了历史遗留的发展不平衡与通过加快发展、重点扶持、实现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统一,体现了民族存在的长期性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统一.它是一个立足新时代、立足中国多民族国情,以平等为基础,回应各民族发展需求的思想;是一个立足凝聚中国各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现代化、伟大复兴思想共识、精神意志、发展动力的思想;是一个立足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共产主义终极目标方向、具体历史方位与阶段性目标任务相统一,具有很强张力和生命力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一主线,指导并推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宏大实践.
其他文献
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职业学校要不断探索、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教事业的“预备军”,其个人素养将直接影响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本文基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探讨班级“五育”管理的具体策略.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值得每一位技工教育者去思考.本文介绍了惠州市技师学院推进“八大育人”实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和提升技工院校育人质量与水平,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实践做法.
技工院校模具制造一体化的传统实训课程课题普遍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机械加工能力.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夹具引入一体化课程.本文介绍了创新夹具的开发过程与应用、创新课题的引入对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意义等,以期为提高技工院校模具制造专业学生综合机械加工能力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探究“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涵价值及意义,分析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提出将“四史”融入思政教育的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就信息化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数控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主义为理想追求的伟大政党.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已经进行了为期百年的不懈探索,其中既有我们党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初学型探索,也有建立在实践反思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型探索,又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之后的曲折型探索,还有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之后的稳健型探索,更有新时代谋划新局的成熟型探索.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对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百年探索进行研析,不仅有助于深入总结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也有利于认真体察我们党矢志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和凝聚核心,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炎黄观是传统文化、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相交融的产物,其经历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阶级、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多重变奏.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尊崇炎黄为民族始祖,至抗战时达到高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危机缓解,炎黄逐渐淡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复兴成为主旋律,“炎黄热”再现.中国共产党人摒弃了神格的炎黄,排斥了帝王的炎黄,彰显了文化的炎黄,正确地把炎黄定位为开创文明的炎黄、人民大众的炎黄、中华民族的炎黄,而非神话仙道的炎黄、帝
中南民族大学自1951年建校以来,走过了70年沧桑巨变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积累了宝贵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推动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建成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
实现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但在学理层面上如何为这种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大学术命题.借助跨主体性哲学阐释,在超越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同时,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总体要求与具体实际,尝试搭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六大路径:拓展知识论空间、凝聚跨主体性共识、规范跨主体性秩序、协调跨主体性动态、创建“人同此心”的民族工作队伍、以信息化新技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