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三个指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资本、劳动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资本贡献率较低,而劳动和技术贡献率较高,并呈现一定的互补性,最后提出加快提高第三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简要对策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最小二乘法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在推进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第三产业迅速崛起,部分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内部结构、组织、布局及产品创新方面的知识、经验、技术还较落后,科技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较低。目前,国内研究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较多,如范小俊(2005),王元地(2005),饶光明(2008)等运用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计算了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但还没有学者专门针对第三产业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弄清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理论模型和数据处理
1.理论模型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从经济分析角度,用增长速度方程来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这也是经济学界分析科技进步贡献率所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思路是:
首先,对加入时间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结果如下:
LNK=LNA0+λt+αLNK+βLNL+u (1)
其中,Y为产出,K为资金的投入量,L为劳动力人数,α和β分别是资金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A0为基期技术水平,t为时间序列,λ为技术的年进步速度。
其次,运用计量软件对(1)式进行回归,得出α和β,再运用索洛方程式:
y=+αk+βl(2)
推导出计算技术进步增长速度的公式:
=y-αk-βl (3)
其中y是产出增长速度,k是资本增长速度,l是劳动者人数增长速度,而则是指技术进步速度。
然后,得出资金和劳动的贡献率分别为:Ek=αk/y×100%,EL=βl/y×100%,由此可以推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EA表示):EA=1-EK-EL。
2.数据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和消除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本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对历年GDP、固定资产投资K进行处理,然后取对数(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在附原始数据)。
三、模型回归与测算结果分析
1.模型估计
为消除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假设规模经济不变,即α+β=1。从而消除LN K与LN L中的一个变量。将模型调整为:
LN(Y/L)=LNA0+λt+αLN(K/L)+u(4)
同时,为消除变量间的序列相关性,在模型中引入AR(1)、AR(2),借助于EVIEWS 5.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得:
LN(Y/L)=-0.76+0.07t+0.02LN(K/L)+1.40AR(1)-0.77AR(2)(5)
(-10.81) (14.77) (2.37) (12.15) (-6.75)
Adjusted R2=0.99 F= 943.27 D.W= 2.27
在5%显著性水平下,C、t、LN(K/L)、AR(1)、AR(2)的T值都通过T检验,F检验也显著通过,且拟合优度为0.99,模型拟合较好。另外,经查表得du值为1.36,而1.36 2.测算结果及分析
(1)人均劳动产出弹性大
从α,β值可以看出,资本的人均投入产出弹性仅为0.022,而人均劳动投入产出弹性为0.988,说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增长还是劳动推动型的,单位劳动的增加可以带来第三产业较大的产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因为第三产业本身是服务性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性强于资本,这使得劳动边际产出大于资本边际产出;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较大比例,而这些行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人均劳动的产出弹性较大,这表明中国第三产业面临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
(2)资本贡献率较低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的资本贡献率较低,2003年为39.63%,其余年份都低于10%,超过5%的也只有三年,这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本身的特点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所决定的。因此,目前中国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时,不应盲目的投入资本,过度的资本投入必然导致零甚至负的边际产出,而应该注重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的培训。
(3)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现互补性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现互补的发展趋势。1995年,劳动的贡献率达到最高值157.45%,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最低值-55.87%。在其它年份,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也是“一高一低”,此消彼涨,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原因是: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内含在人力资本中,即科技的进步体现为劳动者素质、能力的提高,知识、经验的丰富,复杂劳动较简单劳动多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就表现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科技进步贡献率波动大
图显示中国第三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波动幅度比较大,在1999年达到最高83.72%,而最低的年份为-55.87%。但从长期来看,呈现出“高——低——高——趋于平稳”的变动趋势。原因是科技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伴随着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工具手段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在科技水平较低时容易受到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一旦这种知识、经验内化为劳动者的技能后,科技进步的贡献就相对稳定,并逐步提高。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对中国第三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劳动推动型的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劳动力的量的扩张来实现的,属于劳动推动型的经济增长。(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中国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导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由此,结合中国现实情况,考虑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
1.加大第三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科技水平的关键。根据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应加快培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为第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对在职人员定期培训,以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对企业的高层领导和主要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方式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对潜在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而且随着劳动分工的加速深化,新型第三产业不断涌现。因此,需要培养潜在的第三产业人才,以在适当的时机推进新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增强第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服务型企业要培育自身的科研能力,积极研发新型的服务产品,确保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建立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热情。其次,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增加服务产品研发投入,及时引进科技人才、更新科研设备,进行开拓式的新型服务产品创新。再次,健全第三产业法律法规,保护创新服务产品产权。
3.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最终体现在其对生产力的提高上,因此,提高第三产业科技水平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研发的主要力量,政府要搞好环境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好的平台。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桥梁,举办科研成果与企业见面推介会,促进双方互动。同时把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人才交流等多种功能聚集在一起,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劳动附加值的特点,其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管理的能力。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提高中国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促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同时,在传统服务业发展中引入信息化,加大现代服务业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力度,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而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耀球:《技术进步机理与数量分析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25~246
[2]王天营: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生产力研究,2003(5):49~52
[3]范小俊:广西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生产力研究2005(9):105~136
[4]饶光明等:重庆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中的直辖效应.软科学,2008(1):42~46
[关键词] 第三产业最小二乘法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在推进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第三产业迅速崛起,部分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内部结构、组织、布局及产品创新方面的知识、经验、技术还较落后,科技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较低。目前,国内研究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较多,如范小俊(2005),王元地(2005),饶光明(2008)等运用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计算了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但还没有学者专门针对第三产业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弄清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理论模型和数据处理
1.理论模型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从经济分析角度,用增长速度方程来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这也是经济学界分析科技进步贡献率所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思路是:
首先,对加入时间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结果如下:
LNK=LNA0+λt+αLNK+βLNL+u (1)
其中,Y为产出,K为资金的投入量,L为劳动力人数,α和β分别是资金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A0为基期技术水平,t为时间序列,λ为技术的年进步速度。
其次,运用计量软件对(1)式进行回归,得出α和β,再运用索洛方程式:
y=+αk+βl(2)
推导出计算技术进步增长速度的公式:
=y-αk-βl (3)
其中y是产出增长速度,k是资本增长速度,l是劳动者人数增长速度,而则是指技术进步速度。
然后,得出资金和劳动的贡献率分别为:Ek=αk/y×100%,EL=βl/y×100%,由此可以推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EA表示):EA=1-EK-EL。
2.数据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和消除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本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对历年GDP、固定资产投资K进行处理,然后取对数(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在附原始数据)。
三、模型回归与测算结果分析
1.模型估计
为消除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假设规模经济不变,即α+β=1。从而消除LN K与LN L中的一个变量。将模型调整为:
LN(Y/L)=LNA0+λt+αLN(K/L)+u(4)
同时,为消除变量间的序列相关性,在模型中引入AR(1)、AR(2),借助于EVIEWS 5.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得:
LN(Y/L)=-0.76+0.07t+0.02LN(K/L)+1.40AR(1)-0.77AR(2)(5)
(-10.81) (14.77) (2.37) (12.15) (-6.75)
Adjusted R2=0.99 F= 943.27 D.W= 2.27
在5%显著性水平下,C、t、LN(K/L)、AR(1)、AR(2)的T值都通过T检验,F检验也显著通过,且拟合优度为0.99,模型拟合较好。另外,经查表得du值为1.36,而1.36
(1)人均劳动产出弹性大
从α,β值可以看出,资本的人均投入产出弹性仅为0.022,而人均劳动投入产出弹性为0.988,说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增长还是劳动推动型的,单位劳动的增加可以带来第三产业较大的产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因为第三产业本身是服务性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性强于资本,这使得劳动边际产出大于资本边际产出;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较大比例,而这些行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人均劳动的产出弹性较大,这表明中国第三产业面临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
(2)资本贡献率较低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的资本贡献率较低,2003年为39.63%,其余年份都低于10%,超过5%的也只有三年,这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本身的特点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所决定的。因此,目前中国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时,不应盲目的投入资本,过度的资本投入必然导致零甚至负的边际产出,而应该注重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的培训。
(3)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现互补性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现互补的发展趋势。1995年,劳动的贡献率达到最高值157.45%,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最低值-55.87%。在其它年份,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也是“一高一低”,此消彼涨,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原因是: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内含在人力资本中,即科技的进步体现为劳动者素质、能力的提高,知识、经验的丰富,复杂劳动较简单劳动多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就表现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科技进步贡献率波动大
图显示中国第三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波动幅度比较大,在1999年达到最高83.72%,而最低的年份为-55.87%。但从长期来看,呈现出“高——低——高——趋于平稳”的变动趋势。原因是科技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伴随着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工具手段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在科技水平较低时容易受到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一旦这种知识、经验内化为劳动者的技能后,科技进步的贡献就相对稳定,并逐步提高。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对中国第三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劳动推动型的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劳动力的量的扩张来实现的,属于劳动推动型的经济增长。(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中国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导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由此,结合中国现实情况,考虑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
1.加大第三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科技水平的关键。根据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应加快培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为第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对在职人员定期培训,以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对企业的高层领导和主要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方式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对潜在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而且随着劳动分工的加速深化,新型第三产业不断涌现。因此,需要培养潜在的第三产业人才,以在适当的时机推进新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增强第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服务型企业要培育自身的科研能力,积极研发新型的服务产品,确保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建立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热情。其次,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增加服务产品研发投入,及时引进科技人才、更新科研设备,进行开拓式的新型服务产品创新。再次,健全第三产业法律法规,保护创新服务产品产权。
3.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最终体现在其对生产力的提高上,因此,提高第三产业科技水平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研发的主要力量,政府要搞好环境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好的平台。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桥梁,举办科研成果与企业见面推介会,促进双方互动。同时把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人才交流等多种功能聚集在一起,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劳动附加值的特点,其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管理的能力。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提高中国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促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同时,在传统服务业发展中引入信息化,加大现代服务业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力度,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而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耀球:《技术进步机理与数量分析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25~246
[2]王天营: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生产力研究,2003(5):49~52
[3]范小俊:广西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生产力研究2005(9):105~136
[4]饶光明等:重庆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中的直辖效应.软科学,2008(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