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沙太路京溪路路口改善前存在3个问题:路口间距太近,车辆交织严重;进口道通行能力不足;无信号灯控,人车冲突严重。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增加车道、调整路口交通组织和增加信号灯控的治理措施,实现路口通行能力增加、减少车辆交织、人车分隔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交通拥堵;交通改善;人车分离
1 概述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已经远超过城市道路新建的速度,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的难题之一。从微观视角出发,众多通行能力无法匹配的瓶颈位以及大量的交通需求构成一个个拥堵点,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本文选择的治理案例——沙太路京溪路路口正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拥堵点。
沙太路-京溪路路口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路口南北向为沙太路,往南连接广州大道北、北环高速,去往天河区中心地带。往北可通过华南快速三期,快速达到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等高速路,也可往北去往白云区太和镇、钟落潭镇。周边路网道路交通十分便利。路口西侧为京溪路,可连接广州大道北。路口高峰期车流量较大,交通拥堵严重。
2改善前交通特征分析
沙太路为为双向6车道加2条非机动车道,中间采用机动车护栏分隔。京溪路现状为双向4车道,中央机动车护栏分隔。元岗路现状为双向2车道,中央无隔离设施。
沙太路南北向直行交通流量最大,高峰小时均超过了2000pcu/h,车道饱和度都达到1.0以上。其次为京溪路口西往北和南往西左转,交通流量也超过1000pcu/h。元岗路车流量相对较小,只有246pcu/h,但对沙太路南往北直行车流干扰较大,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之一。
沙太路京溪路路口改善前交通流量图
沙太路元岗路路口改善前交通流量图
3存在问题
问题1:元岗路路口距离京溪路路口太近,掉头车辆与直行车交织段太短,冲突严重。
元岗路口位于沙太路-京溪路路口南侧,距离南进口约150米。由于元岗路口中央用护栏封闭,只能右进右出,左转车需要到京溪路口掉头进行绕行。由于元岗路掉头需求较大,且与沙太路车辆交织段太短,使得京溪路口南进口通行效率不高。
问题2:京溪路口南进口车流量大,通行能力不足,排队长度长
京溪路口南进口车流量达到2574pcu/h,但南进口只设置1条左转、2条直行共3条车道,通行能力不足。导致南进口排队长度超过了元岗路口。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度约3米,车道利用率不高。
问题3:元岗路口行人过街需求大,无信号灯控制使得过街安全性不高
元岗路口高峰期行人过街需求大,但由于无信号等控制,行人随意横穿马路,降低了南进口的通行效率,也降低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4改善思路
结合现有路口条件,对元岗路口、京溪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信号相位设置,完善行人过街交通设施,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措施一:南进口增加一条车道,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通过压缩沙太路-京溪路路口南进出口非机动车道宽度、偏移中央机动车护栏等措施,将南进口增设为4条车道(1条左转掉头、3条直行车道)提高通行能力。
措施二:元岗路口调整斑马线位置并增设信号灯控制,减少路口交通冲突。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
将元岗路口北侧斑马线移至南侧,并新增交通信号灯控制。同时由于信号灯控制,可消除元岗路车辆与沙太路车辆之间的交织冲突。
5 效果评价
对沙太路/京溪路、元岗路口进行优化改善措施后,交通组织更加合理,路口的交通供给能力增加,行人过街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得到增强,整体提高了沙太路该路段和路口的通行能力。
效果一:交叉口整体通行能力有所增长,服务水平提升
改善措施实施后,交叉口高峰小时通过的总流量提升,说明路口整体的通行能力略有增长。并且由于南进口拓宽了一个车道给左转和掉头,减小左转、掉头车辆对南北直行交通的影响,交叉口进口道平均延误水平也由2011年12月的46s降低至2012年的38s,服务水平略有提升。
效果二:路段排队长度降低,排队拥堵减缓,提高了通行效率。
由于增加了南进口专门的左转掉头车道,并对沙太路-元岗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了优化,一是有效降低了元岗路汇入车流对沙太路主线车流的影响,二是降低了左转掉头车流对直行车辆的影响,交通秩序得到优化,路口排队长度降低,提高路口效率,尤其是南进口。
效果三:路口南侧设置过街斑马线,让行人过街更加便捷和安全
将元岗路口北侧斑马线移至南侧,增交通信号灯控制,消除了元岗路汇入车辆与沙太路直行车辆的交织冲突,優化路口交通运作秩序,确保行人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等.交通工程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9-141
[2]王炜,高海龙,李文权等.公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9-106
[3]杨佩昆,吴兵.交通管理与控制.第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2-40
[4]杨琪,王炜.路段通行能力的动态微观仿真研究.东南大学学报.1998(3):21-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12-40
[6]晏启鹏.道路基本通行能力诌议[A].中国交通研究与探索[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53-57
[7]李家杰,郑义.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因素分析.道路交通.2006(3):19-20
[8]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00.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D.C.2000
关键词:交通拥堵;交通改善;人车分离
1 概述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已经远超过城市道路新建的速度,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的难题之一。从微观视角出发,众多通行能力无法匹配的瓶颈位以及大量的交通需求构成一个个拥堵点,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本文选择的治理案例——沙太路京溪路路口正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拥堵点。
沙太路-京溪路路口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路口南北向为沙太路,往南连接广州大道北、北环高速,去往天河区中心地带。往北可通过华南快速三期,快速达到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等高速路,也可往北去往白云区太和镇、钟落潭镇。周边路网道路交通十分便利。路口西侧为京溪路,可连接广州大道北。路口高峰期车流量较大,交通拥堵严重。
2改善前交通特征分析
沙太路为为双向6车道加2条非机动车道,中间采用机动车护栏分隔。京溪路现状为双向4车道,中央机动车护栏分隔。元岗路现状为双向2车道,中央无隔离设施。
沙太路南北向直行交通流量最大,高峰小时均超过了2000pcu/h,车道饱和度都达到1.0以上。其次为京溪路口西往北和南往西左转,交通流量也超过1000pcu/h。元岗路车流量相对较小,只有246pcu/h,但对沙太路南往北直行车流干扰较大,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之一。
沙太路京溪路路口改善前交通流量图
沙太路元岗路路口改善前交通流量图
3存在问题
问题1:元岗路路口距离京溪路路口太近,掉头车辆与直行车交织段太短,冲突严重。
元岗路口位于沙太路-京溪路路口南侧,距离南进口约150米。由于元岗路口中央用护栏封闭,只能右进右出,左转车需要到京溪路口掉头进行绕行。由于元岗路掉头需求较大,且与沙太路车辆交织段太短,使得京溪路口南进口通行效率不高。
问题2:京溪路口南进口车流量大,通行能力不足,排队长度长
京溪路口南进口车流量达到2574pcu/h,但南进口只设置1条左转、2条直行共3条车道,通行能力不足。导致南进口排队长度超过了元岗路口。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度约3米,车道利用率不高。
问题3:元岗路口行人过街需求大,无信号灯控制使得过街安全性不高
元岗路口高峰期行人过街需求大,但由于无信号等控制,行人随意横穿马路,降低了南进口的通行效率,也降低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4改善思路
结合现有路口条件,对元岗路口、京溪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信号相位设置,完善行人过街交通设施,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措施一:南进口增加一条车道,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通过压缩沙太路-京溪路路口南进出口非机动车道宽度、偏移中央机动车护栏等措施,将南进口增设为4条车道(1条左转掉头、3条直行车道)提高通行能力。
措施二:元岗路口调整斑马线位置并增设信号灯控制,减少路口交通冲突。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
将元岗路口北侧斑马线移至南侧,并新增交通信号灯控制。同时由于信号灯控制,可消除元岗路车辆与沙太路车辆之间的交织冲突。
5 效果评价
对沙太路/京溪路、元岗路口进行优化改善措施后,交通组织更加合理,路口的交通供给能力增加,行人过街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得到增强,整体提高了沙太路该路段和路口的通行能力。
效果一:交叉口整体通行能力有所增长,服务水平提升
改善措施实施后,交叉口高峰小时通过的总流量提升,说明路口整体的通行能力略有增长。并且由于南进口拓宽了一个车道给左转和掉头,减小左转、掉头车辆对南北直行交通的影响,交叉口进口道平均延误水平也由2011年12月的46s降低至2012年的38s,服务水平略有提升。
效果二:路段排队长度降低,排队拥堵减缓,提高了通行效率。
由于增加了南进口专门的左转掉头车道,并对沙太路-元岗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了优化,一是有效降低了元岗路汇入车流对沙太路主线车流的影响,二是降低了左转掉头车流对直行车辆的影响,交通秩序得到优化,路口排队长度降低,提高路口效率,尤其是南进口。
效果三:路口南侧设置过街斑马线,让行人过街更加便捷和安全
将元岗路口北侧斑马线移至南侧,增交通信号灯控制,消除了元岗路汇入车辆与沙太路直行车辆的交织冲突,優化路口交通运作秩序,确保行人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等.交通工程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9-141
[2]王炜,高海龙,李文权等.公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9-106
[3]杨佩昆,吴兵.交通管理与控制.第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2-40
[4]杨琪,王炜.路段通行能力的动态微观仿真研究.东南大学学报.1998(3):21-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12-40
[6]晏启鹏.道路基本通行能力诌议[A].中国交通研究与探索[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53-57
[7]李家杰,郑义.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因素分析.道路交通.2006(3):19-20
[8]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00.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D.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