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论述。首先分析了问题被提出的社会背景(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创新勇气)。然后针对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主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自我表现的给予、探索过程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其中自我表现的给予重点进行阐述,分别从问题的提法、学习方法的选择、练习的安排进行论述。最后发出倡议,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一问题。
关键词:自信心、信任、热爱、赏识、自我表现
去年八月,我在《青年时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九成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的调查报告。内容是这样的:上海教育专家在黄浦区、长宁区、闸北区的21所学校开展了一项 “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竟有90%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与此同时,华师大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胡惠闵教授,在分别对上海一所小学的美籍小学生和上海小学生询问同一个问题:“这次数学考得怎样?”时,美国孩子自信地说:“考得很好!我拿了90分!”而同班的上海孩子却显得沮丧:“没考好,只有98分”……
从上则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受东西方不同教育模式、价值观念的影响,孩子们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自我评价。由于中国孩子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应有的赏识,久而久之便会丧失自信心,一旦遇上真正的困难,就会畏惧退缩,很难靠自我鼓励渡过难关。没有自信就没有创新!树立中国孩子的自信心应成为当今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当务之急。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且列为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的确,良好的性格品质,特别是自信心对学习乃至个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所谓信心教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树立信心并在信心的鼓励下,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完成某项工作的教育方法。那么,作为小学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树立自信的环境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生自信心就较强,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从而达到赏识自己,提高自信心。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导演”的角色,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原有教学方式——“填鸭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真正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民主性的教学语言和体态用语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体。②例如:在一次上课之前,当我走进教室时,以饱满的精神、亲盈的笑容来放松学生的神经,除去了学生的戒备心理,在讲课前,用“咱们班的同学最棒了,交流展示最积极了,最喜欢动脑筋了……”等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不面露焦虑,而是恰到好处的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會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切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当学生有了新看法或取得成功时,我又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学习……这一堂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最佳。当然,教师的语言、体态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要不然会适得其反。相信,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二、给予自我表现的学习机会,提供一条树立自信心的途径。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一定要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努力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决不替代。”
1.精心设计问题,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表现自己。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做到不问无用或无效的问题,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铺设一条有趣而感兴的探索之路。比如在教学“圆周长”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1)(师板书:圆周长)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
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题的思考之中,不用老师说一个词,学生就明确了此课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也就很快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圆周长与什么相关,圆周长公式是怎么样的”,为下一步学生的积极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这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
(2)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教师为学生提供直径不同的(2、3、4、5、6厘米)的圆若干个,并提供线、直尺、卷尺、剪刀等工具。由于材料多,学生有米可炊、信心十足、思维活跃,绕线测量法、滚动测量法、折叠量弧法、剪量法等均被学生不言而喻、不谋而合。
(3)圆周长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并引导学生看一些“流动圆”,并想想这些圆的周长怎样测量,从而为下一步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由于前面的手、脑、眼并用,圆周长公式推导中的关键“л”就很快被学生发现。而在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逐渐地加强。
2.加强互相合作交流,发扬合作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讨论、合作交流,是很必要的。比如在前面圆周长测量这一节课上,若采用小组合作法,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滚动测量时,两人合作測量的速度与正确率明显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想法,有利于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确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比如前面“圆周长”测量中有一位学生运用把圆折成十六个相同的小扇形,并通过测量小扇形弧的长度,计算出了圆的周长的折叠测量法,他就是以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测出相似结果为依据,坚定自己这种方法是正确的。
总之,在教学中,加强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训练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表现自己。
大量单一的练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呆板的知识,根本不利学生的发展,但不进行练习,学习的知识又得不到巩固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新能力。比如:在复习“8加几”时,设计一道开放题“8+□<18”,一道题就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又由于答案多而不唯一,因此各个层次的孩子都能答,都愿意表现自己,并由此找出了一些规律(比如:□里可以填0——9中任何一个整数等),这无疑是新的突破。又比如:在学习圆周长后,让学生走出课堂量量花坛及树杆的周长,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更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三、信任、热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③就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自主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信任、鼓励学生,找出存在的智能优势,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使这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是教师能否发现人才,使金子发光,甚至要做到“点石成金”。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某同学把课文读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常言道:妙语惊人!因此,教学中我常采用这样的话语:“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有信心”、“这个虽然还没完成,但是我相信你会完成它”、“我知道你会处理好的”……来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④“亲其师、信其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有一个学生很内向,上台展示扭扭捏捏,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此时,我便投去一个期待关切的目光,说了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了一次,从而,他在课堂上的展示水平变得更高了,学习能力也更强了。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要面向每一个孩子,要学会赏识。教师要欣赏孩子的蓬勃朝气,欣赏孩子的天真浪漫,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力,不管学习好坏、品行优劣,都应当把他视为可以培养、造就的学生而无条件地尊重、信任、理解,更要无条件地爱他们,“赏识促使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发展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
四、重视探索,在挫折中考验自信
“辉煌的人生,并不在于长久不败,而是在于不怕失败。”在经历挫折后取得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若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们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当然在让学生“成功”之前,也要让他们经历挫折,让他们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以后他们在遇到真正困难时,就不会气馁,不会放弃,凭着对自己的自信,迎面解决、排除困难,向胜利前进。让他们在经历失败挫折的过程中,养成百折不挠、不懈进取的精神。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中,先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后进行交流、展示,很快有学生发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他们认为只要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当时,我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很快有学生又提出异议——像分母是10、50、100……的分数就行,而分母为30、70、300、1100的分数就不行。这时,我及时对两种意见作了点评,并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继续自主探索。很快又有学生提出像分母是2、5……等这样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在经过几个回合后,学生终于兴奋地找出了规律。
感受着学生经过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学生获得成功不但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坚持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是学校的孩子,他们更是父母和社会的孩子,他们还小、心灵很脆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以孩子的成长为本,在拥有一颗责任心、宽容心、爱心去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同时,更需要社会、家长和我们学校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活泼自信、开拓创新的下一代而共同努力吧!
注释:①阴国恩、李洪玉主编《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②刘晓明主编《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1版第54页。③黄济主编《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第1版第18页。④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12月第1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4期)
[2]《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7、8期)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
[4]《青年时报》(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