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2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60 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80~280 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操作孔切口延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胸;微创外科;胸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05-1
电视胸腔镜下(VATS)行肺大疱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为成熟的方法,传统上采用“三孔法”(即一个观察孔和两个操作孔)。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尝试采用“两孔法”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自2003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两孔法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5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一些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52例,男198例,女54例;年龄16~55岁,平均(25.4±9.5)岁;均为单侧气胸。首次发病73例,复发性气胸179例,病程0.5~14d。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见肺压缩30%~90%,75%患者伴少量胸腔积液。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肺通气;健侧90°卧位,上臂外展显露腋窝;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于患侧腋中后线间第7~8肋间作置镜孔,长约1.0cm观察孔,于腋前线第3肋间作长约2.0cm操作孔。伸入卵圆钳,探查全肺特别是肺尖,找到肺大疱,用大弯血管钳提吊肺大疱,钳夹基底部,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大疱,或钳下行缝扎加结扎,切除肺大疱。如未见明显肺大疱,胸腔注水,嘱麻醉师鼓肺,检查肺表面有无漏气;如未发现漏气,则直接缝扎/切除肺尖可疑病变处(通常可见表面淤血或纤维素覆盖)。冲洗胸腔,用卵圆钳钳夹干纱摩擦胸壁致广泛充血以增进胸膜粘连,于观察孔留置胸腔引流管一条,缝闭切口完成手术。
2结果
全组252例均在胸腔镜下两孔法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0~60min,平均(25.8±15.9)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110~280mL。切除肺大疱252个(术后病理证实)。术后胸腔引流量小于50mL/d,胸片证实肺已复张时拔除胸腔引流管,拔胸管时间2~7d。拔管后操作孔伤口延期愈合8例,经清创处理后愈合良好。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时复查胸片见患肺复张良好,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13d,平均7.8d。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以青年人多见,其中肺大疱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1]。98%的气胸患者可以经胸腔镜解决问题,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传统的胸腔镜下处理肺大疱需要一个观察孔和两个操作孔,我们采用两孔法切除肺大疱[2]。绝大多数大疱位于肺尖,腋前线第3肋间距离肺尖部肺大疱较近,处理肺大疱确实、安全、可靠。如果遇到肺大疱巨大、多发,可以适当延长操作孔,不会造成操作困难。如大疱位于叶间裂或下叶背段也可以顺利切除。本组患者常规作胸膜固定术,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效果良好。我们体会到,胸膜固定是预防气胸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针孔漏气和胸膜下肺大疱破裂[3]。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将三个小切口减为两个小切口,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创伤并使伤口更加美观。本组有8例患者由于术中使用电刀或挤压伤口,导致切缘皮肤缺血或皮下脂肪液化,拔除胸管后出现伤口愈合延迟,经过清创处理,愈合良好。因此,术中应避免过多使用电刀或过分挤压伤口,如操作困难,可以适当延长操作孔。我们认为,采用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熟练的胸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安全、可靠、有效地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鸿义,王俊.现代胸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Sahn S A,Heffner J E.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N Engl JMed,2000,342(12):868-874.
[3] Sugamura Y,Ikari H,Morino S,et al.Strategy for preventingrecurrence after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pic surgery for spontaneouspneumothorax:efficacy of talc pleurodesis and absorbable meshcovering[J].Kyobu Geka,2002,55(9):785-788.
【关键词】气胸;微创外科;胸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05-1
电视胸腔镜下(VATS)行肺大疱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为成熟的方法,传统上采用“三孔法”(即一个观察孔和两个操作孔)。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尝试采用“两孔法”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自2003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两孔法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5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一些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52例,男198例,女54例;年龄16~55岁,平均(25.4±9.5)岁;均为单侧气胸。首次发病73例,复发性气胸179例,病程0.5~14d。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见肺压缩30%~90%,75%患者伴少量胸腔积液。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肺通气;健侧90°卧位,上臂外展显露腋窝;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于患侧腋中后线间第7~8肋间作置镜孔,长约1.0cm观察孔,于腋前线第3肋间作长约2.0cm操作孔。伸入卵圆钳,探查全肺特别是肺尖,找到肺大疱,用大弯血管钳提吊肺大疱,钳夹基底部,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大疱,或钳下行缝扎加结扎,切除肺大疱。如未见明显肺大疱,胸腔注水,嘱麻醉师鼓肺,检查肺表面有无漏气;如未发现漏气,则直接缝扎/切除肺尖可疑病变处(通常可见表面淤血或纤维素覆盖)。冲洗胸腔,用卵圆钳钳夹干纱摩擦胸壁致广泛充血以增进胸膜粘连,于观察孔留置胸腔引流管一条,缝闭切口完成手术。
2结果
全组252例均在胸腔镜下两孔法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0~60min,平均(25.8±15.9)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110~280mL。切除肺大疱252个(术后病理证实)。术后胸腔引流量小于50mL/d,胸片证实肺已复张时拔除胸腔引流管,拔胸管时间2~7d。拔管后操作孔伤口延期愈合8例,经清创处理后愈合良好。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时复查胸片见患肺复张良好,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13d,平均7.8d。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以青年人多见,其中肺大疱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1]。98%的气胸患者可以经胸腔镜解决问题,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传统的胸腔镜下处理肺大疱需要一个观察孔和两个操作孔,我们采用两孔法切除肺大疱[2]。绝大多数大疱位于肺尖,腋前线第3肋间距离肺尖部肺大疱较近,处理肺大疱确实、安全、可靠。如果遇到肺大疱巨大、多发,可以适当延长操作孔,不会造成操作困难。如大疱位于叶间裂或下叶背段也可以顺利切除。本组患者常规作胸膜固定术,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效果良好。我们体会到,胸膜固定是预防气胸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针孔漏气和胸膜下肺大疱破裂[3]。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将三个小切口减为两个小切口,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创伤并使伤口更加美观。本组有8例患者由于术中使用电刀或挤压伤口,导致切缘皮肤缺血或皮下脂肪液化,拔除胸管后出现伤口愈合延迟,经过清创处理,愈合良好。因此,术中应避免过多使用电刀或过分挤压伤口,如操作困难,可以适当延长操作孔。我们认为,采用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熟练的胸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安全、可靠、有效地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鸿义,王俊.现代胸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Sahn S A,Heffner J E.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N Engl JMed,2000,342(12):868-874.
[3] Sugamura Y,Ikari H,Morino S,et al.Strategy for preventingrecurrence after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pic surgery for spontaneouspneumothorax:efficacy of talc pleurodesis and absorbable meshcovering[J].Kyobu Geka,2002,55(9):78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