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我们在茶余饭后、课间闲谈,常会听到谈论学生厌学而不管的现象。对后进生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对这类学生恨不得置于教室之外。不知老师在议论后进生和存在这种想法时是否深思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存在置学生于教室之外的想法”何为人师?追根溯源,学生有厌学情绪与老师自身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学生时代是学生从家庭走进学校的一个转折时期,这一时期老师对学生的任何形式的精神虐待,都很可能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留下永远抹不去的阴影。刻薄的讥讽、挖苦、揭短常常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自卑、孤僻,从而丧失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失去学习的信心,最终导致厌学、辍学。
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特殊荣誉,就已决定教师既要教育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这就要求老师采取恰当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去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某门功课,兴趣是关键。如果对某学科有兴趣,心理上乐意去接受它,才能把它学好。这就要靠老师去引导,其方法可有:
1、就学科本身特点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老师可多收集些有关学科的趣闻,讲给学生,使学生在接触学科知识之前,先感受到它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接受它。
2、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生动而讲究技巧的授课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注意培养讲课的艺术性,多钻研教材,多听课,以各种渠道提高自己。老师首先要明白:讲课,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注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配合,搞好课堂的“双边”活动且不可无视学生反应而只顾自己口若悬河。
可是有些老师往往失误在“时间出成绩”。于是乎,平时占用“副课”,挤用课外活动,甚至双休日进行补课,力求使花去的时间与取得的成效成正比。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枯燥的讲解,古板的教法,照本宣科的模式,怎能提得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何况过多地占用课余时间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明显的反应就是上课不听课,严重者搞些小动作,甚至逃课。有些老师却把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一味地责怨,或是劈头盖脸地训斥。这样,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要改变这种做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首先是要精心组织授课环节,每个知识点的传授都要由浅入深、以旧联新,始终以恰当的启发和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老师且不可一包到底、只求学生机械死记硬背,要注意用语精练、讲究抑扬顿挫、课堂内容精密衔接。上课时找出问题,调节好分组学生,进行交叉讨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子多留有几个为什么。然后让各组选代表回答,并给予订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与学生进行感情联络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学生许多心理障碍。老师既应是学生的“严师”,又应是学生的“益友”。要演好这双重角色,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教育学生要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严中有爱,让学生对你是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
老师的爱应是平易近人、平等看人,而不是居高临下。无论你接到的是好班还是差班,都应以新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明白:现在老师眼里无优后进生之分,同学们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有某些同学掉队,有老师始终陪同你们,不会让你们落下去。尤其要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排除我!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被老师重视时,他们自发地就产生进取向上的学习动力。
老师要善于观察,细心捕捉后进生的一丁点优点,并根据其个性进行恰当的表扬。时时教育学生学会发现他人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找找自己的不足,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老师对任何人都要一分为二,多给学生一些信心,不能因成绩差而否定整个人,他们总有闪光的地方。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中,我以“他某方面值得我学习”为题。首先我召集本班学习成绩好的和表现好的团员同学,使他们大致明确在这次班会课中他们所要提出的学习目标,让二(5)班的同学在本班或本班以外找找自己学习的对象,提出他们的优点。在这次班会课中,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使班会课活跃、生动,达到预期目的。那些被他人提出的学习的后进生,特别感到兴奋,他自己也说得比较多。他们从心里感到:在同学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仍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优点,我没有被遗忘。从而更进一步树立信心。通过这次班会课,班里几位很不好管的后进生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正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现差错,特别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对的,不能一味地训斥,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问学生时,要耐心提示、引导,帮助他们把问题弄清楚,再让他们重复回答。这样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鼓励他们不怕下次出错而敢于回答问题。
当然,一堂成功的课,有许多好的方法。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建立师生感情是桥梁。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心、耐心,方可从心理上接受你,学好你教的学科。有道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可为了保持老师的尊严而与学生拉开距离。因为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它取决于学生对你的认可、尊敬和信服。
(作者单位:557200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中学)
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特殊荣誉,就已决定教师既要教育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这就要求老师采取恰当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去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某门功课,兴趣是关键。如果对某学科有兴趣,心理上乐意去接受它,才能把它学好。这就要靠老师去引导,其方法可有:
1、就学科本身特点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老师可多收集些有关学科的趣闻,讲给学生,使学生在接触学科知识之前,先感受到它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接受它。
2、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生动而讲究技巧的授课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注意培养讲课的艺术性,多钻研教材,多听课,以各种渠道提高自己。老师首先要明白:讲课,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注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配合,搞好课堂的“双边”活动且不可无视学生反应而只顾自己口若悬河。
可是有些老师往往失误在“时间出成绩”。于是乎,平时占用“副课”,挤用课外活动,甚至双休日进行补课,力求使花去的时间与取得的成效成正比。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枯燥的讲解,古板的教法,照本宣科的模式,怎能提得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何况过多地占用课余时间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明显的反应就是上课不听课,严重者搞些小动作,甚至逃课。有些老师却把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一味地责怨,或是劈头盖脸地训斥。这样,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要改变这种做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首先是要精心组织授课环节,每个知识点的传授都要由浅入深、以旧联新,始终以恰当的启发和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老师且不可一包到底、只求学生机械死记硬背,要注意用语精练、讲究抑扬顿挫、课堂内容精密衔接。上课时找出问题,调节好分组学生,进行交叉讨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子多留有几个为什么。然后让各组选代表回答,并给予订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与学生进行感情联络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学生许多心理障碍。老师既应是学生的“严师”,又应是学生的“益友”。要演好这双重角色,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教育学生要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严中有爱,让学生对你是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
老师的爱应是平易近人、平等看人,而不是居高临下。无论你接到的是好班还是差班,都应以新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明白:现在老师眼里无优后进生之分,同学们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有某些同学掉队,有老师始终陪同你们,不会让你们落下去。尤其要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排除我!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被老师重视时,他们自发地就产生进取向上的学习动力。
老师要善于观察,细心捕捉后进生的一丁点优点,并根据其个性进行恰当的表扬。时时教育学生学会发现他人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找找自己的不足,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老师对任何人都要一分为二,多给学生一些信心,不能因成绩差而否定整个人,他们总有闪光的地方。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中,我以“他某方面值得我学习”为题。首先我召集本班学习成绩好的和表现好的团员同学,使他们大致明确在这次班会课中他们所要提出的学习目标,让二(5)班的同学在本班或本班以外找找自己学习的对象,提出他们的优点。在这次班会课中,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使班会课活跃、生动,达到预期目的。那些被他人提出的学习的后进生,特别感到兴奋,他自己也说得比较多。他们从心里感到:在同学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仍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优点,我没有被遗忘。从而更进一步树立信心。通过这次班会课,班里几位很不好管的后进生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正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现差错,特别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对的,不能一味地训斥,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问学生时,要耐心提示、引导,帮助他们把问题弄清楚,再让他们重复回答。这样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鼓励他们不怕下次出错而敢于回答问题。
当然,一堂成功的课,有许多好的方法。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建立师生感情是桥梁。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心、耐心,方可从心理上接受你,学好你教的学科。有道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可为了保持老师的尊严而与学生拉开距离。因为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它取决于学生对你的认可、尊敬和信服。
(作者单位:557200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