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教学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个体素养展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师们普遍理解并接受新课标的相关规定,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推进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发展,需要明确其教学特点,论证其教学价值,规范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 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对其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成为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亮点和热点的另一个概念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并非新提法,夏丏尊先生最先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对“整册的书的阅读”[1],此后,叶圣陶先生、顾黄初先生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又多次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希望借此引起语文界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新课标颁布后,我们发现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是一条可行并且畅通的道路。为此,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价值;其次要论证其教学特点;最后要规范其教学方法。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有明确定义:“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2]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整本书阅读的三个价值:
1.擴大学生的阅读视域
与单篇阅读相比较,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视域。如果将单篇阅读比作是学生知识的“横截面”,那么,整本书阅读则是更像是知识的“全画幅”。例如,阅读从《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学生们会借黛玉的眼,了解到贾家的一千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点”,但是阅读整本《红楼梦》,学生就能将这些“点”自觉地练成“线”、串成“面”,进而深刻地体会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2.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整本书提供的信息量大、连续性强,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要借助思维联系,看到书本内容的对立统一。例如,《水浒传》这部书,并不是从开端直接走到终点的,而是每一章都相当于一个环,环环相扣,促成情节的延续。若是阅读《水浒传》的节选篇章,想必学生很难体验到这种认知逐渐完善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阅读整本书还需要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属于“线性思维”;需要由书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事件出发,找出与之相关的人或事,这些属于“发散性思维”。[3]当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升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逐渐完善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学生阅读的前后状态与阅读的连贯性呢?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而且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因此,他们选择阅读什么书、用什么速度读、用何种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都各具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自由切换阅读策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中规定的“建构与运用语言”、“发展与提升思维”等要求。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对于以掌握一篇文章中涉及的字词句段篇章等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单篇阅读教学而言,具有阅读对象多样性、阅读过程综合性、评价方式开放性等特点。
1.阅读对象的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一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规定:“指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教师共同商定”[4]。仅就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来讲,其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鸿门宴》节选自《史记》等,此类节选自长篇作品的篇目不胜枚举。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象具有选择空间大、范围广、自由度高的特点。
2.阅读过程的综合性
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象涉及完整的作品,因此,它的阅读过程综合了时间长、角度多、指导性等特征。首先,阅读整本书相对于单篇文本要更漫长。例如,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特别注重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他布置学生用一个学期加一个寒假的时间阅读《瓦尔登湖》和《史铁生散文小说选》两本书[5],并通过“经典夜读”的方式师生交流感悟,探讨疑难。其次,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阅读对象具有多样性,这也注定了其阅读过程可以从多角度展开。例如,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的顾岚岚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时,建议学生可以从小说的“叙述视角”、“人物形象”、“人物死亡方式”以及“艺术手法”[6]等多角度展开。最后,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完整性和紧凑性上要优于单篇阅读教学,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和完整的学习情境,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3.阅读评价的开放性
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蔚然成风,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误解了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把让学生摘抄大量地句段、写长篇大论的读后感、做形式化的手抄报等作为评价学生阅读成果的标准。对此,陈洪峰老师认为,不能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压榨”学生的新手段。[7]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果呢?上海师大附中余党绪老师,他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将“整本的书”分为三大类,并要求学生按照“原作研读、背景阅读、鉴赏解读、互文比读”[8]的顺序来评价自己的阅读任务。这种开放的阅读评价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建构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而且提高了他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 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对其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成为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亮点和热点的另一个概念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并非新提法,夏丏尊先生最先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对“整册的书的阅读”[1],此后,叶圣陶先生、顾黄初先生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又多次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希望借此引起语文界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新课标颁布后,我们发现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是一条可行并且畅通的道路。为此,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价值;其次要论证其教学特点;最后要规范其教学方法。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有明确定义:“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2]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整本书阅读的三个价值:
1.擴大学生的阅读视域
与单篇阅读相比较,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视域。如果将单篇阅读比作是学生知识的“横截面”,那么,整本书阅读则是更像是知识的“全画幅”。例如,阅读从《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学生们会借黛玉的眼,了解到贾家的一千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点”,但是阅读整本《红楼梦》,学生就能将这些“点”自觉地练成“线”、串成“面”,进而深刻地体会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2.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整本书提供的信息量大、连续性强,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要借助思维联系,看到书本内容的对立统一。例如,《水浒传》这部书,并不是从开端直接走到终点的,而是每一章都相当于一个环,环环相扣,促成情节的延续。若是阅读《水浒传》的节选篇章,想必学生很难体验到这种认知逐渐完善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阅读整本书还需要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属于“线性思维”;需要由书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事件出发,找出与之相关的人或事,这些属于“发散性思维”。[3]当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升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逐渐完善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学生阅读的前后状态与阅读的连贯性呢?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而且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因此,他们选择阅读什么书、用什么速度读、用何种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都各具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自由切换阅读策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中规定的“建构与运用语言”、“发展与提升思维”等要求。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对于以掌握一篇文章中涉及的字词句段篇章等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单篇阅读教学而言,具有阅读对象多样性、阅读过程综合性、评价方式开放性等特点。
1.阅读对象的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一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规定:“指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教师共同商定”[4]。仅就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来讲,其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鸿门宴》节选自《史记》等,此类节选自长篇作品的篇目不胜枚举。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象具有选择空间大、范围广、自由度高的特点。
2.阅读过程的综合性
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象涉及完整的作品,因此,它的阅读过程综合了时间长、角度多、指导性等特征。首先,阅读整本书相对于单篇文本要更漫长。例如,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特别注重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他布置学生用一个学期加一个寒假的时间阅读《瓦尔登湖》和《史铁生散文小说选》两本书[5],并通过“经典夜读”的方式师生交流感悟,探讨疑难。其次,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阅读对象具有多样性,这也注定了其阅读过程可以从多角度展开。例如,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的顾岚岚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时,建议学生可以从小说的“叙述视角”、“人物形象”、“人物死亡方式”以及“艺术手法”[6]等多角度展开。最后,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完整性和紧凑性上要优于单篇阅读教学,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和完整的学习情境,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3.阅读评价的开放性
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蔚然成风,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误解了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把让学生摘抄大量地句段、写长篇大论的读后感、做形式化的手抄报等作为评价学生阅读成果的标准。对此,陈洪峰老师认为,不能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压榨”学生的新手段。[7]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果呢?上海师大附中余党绪老师,他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将“整本的书”分为三大类,并要求学生按照“原作研读、背景阅读、鉴赏解读、互文比读”[8]的顺序来评价自己的阅读任务。这种开放的阅读评价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建构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而且提高了他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