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360-02
抗菌药物是我国医院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问题也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抗菌药物同样也广泛应用于儿科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的应用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利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又可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7月-2008年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每月10天处方,共计12818张,就抗菌药物的处方数、种类、应用率、二联以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在全部的12818张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7716张,占总数的60.20%。排序前10名抗菌药物中,β -内酰胺类占5种。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1.58%;注射剂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8.42%。抗菌药物二联应用率占抗菌药物总量的20.34%。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排序: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详见表1。
2. 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2 .3. 1 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联用多为二联,未见三联。抗菌药物联用可扩大抗菌谱范围,如青霉素和美洛西林联用,青霉素可杀灭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而美洛西林可杀灭革兰阴性菌,二者联用,其抗菌谱明显扩大。有些药物联用可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如青霉素与苯唑西林联用,可对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起效,有相加作用。尽管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的联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遵循抗菌药物药物联合治疗原则及联合用药的指征,对于普通感染尽量避免联用。
2. 3 .2 不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存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同时应用的情况。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临床上产生拮抗作用。但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若繁殖期先用杀菌药,后用抑菌药,不会发生拮抗作用。如红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有效,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在先,红霉素后2h~3h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建议临床医师联用时先使用快速杀菌剂,然后在使用抑菌剂。
3 讨论
1985年,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合理用药专家会议,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临床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内为最低廉。”在新修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心,并概括为“安全、有效、经济”。可见,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应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来考虑。
调查中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的应用率为60.20%表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偏高,不符合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的,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的现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疾病,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菌治疗。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一定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在应用剂量和疗程上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要疗程”的原则,以防止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所致毒性反应,并避免剂量过低、疗程过短,使感染未能彻底消除,留下病情复发的后患。
本次调查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达78.42%其原因是儿科患者家长期盼患儿康复的心情迫切,医师认为静脉注射药物作用强、起效快、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给药,因此哪怕是普通感冒发烧也多选用静脉给药,这既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
处方使用频率表显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这主要是由于其他类抗菌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大,所以在临床中受限使用。由于细菌耐药与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因素,因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疗更难。本次调查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类抗生素应用占19.25%,应用频率最高。该药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不宜应用于一般轻、中度感染。但是由于患儿往往就诊前在诊所或二甲以下医院经常因一般感染应用较高档抗菌素,医师和患者家属未重视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其疾病的影响,随意用药,助长了抗菌药物的滥用。使患者机体耐药性增加,难控制感染,因此我院儿科临床医师针对一般感染不得不选用三代头孢。三代头孢的超前应用,也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据统计,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多花费7忆多元。为此,应强化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抗菌药物用药指征,限制预防性用药,这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产生的基本策略.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应用主要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主,应用率较以前明显上升。这主要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比同期血中浓度高,在细胞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疗效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临床多种常见致病,尤其是支原体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儿童无特殊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儿科应用广泛。
总之,抗菌药物是儿科门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合理应用可治愈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则会导致一系列危害,如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上接第360页)导致二重感染、浪费药物资源等。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体现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议临床医师一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特点,有针对地、稳妥地选用相应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注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减少二重感染几率。医院注重监测控制菌株耐药性,延缓用药升级,严格执行抗生素分
级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Ghodse AH.Baigent B.Evans TC The Use of drug utilization index to monitor Psychotropic drug use in hospital,1987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1(2)
[3] 谢术明.8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 中国药业,2003(1)
[4]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1998
作者单位: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矿务局总医院
抗菌药物是我国医院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问题也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抗菌药物同样也广泛应用于儿科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的应用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利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又可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7月-2008年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每月10天处方,共计12818张,就抗菌药物的处方数、种类、应用率、二联以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在全部的12818张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7716张,占总数的60.20%。排序前10名抗菌药物中,β -内酰胺类占5种。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1.58%;注射剂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8.42%。抗菌药物二联应用率占抗菌药物总量的20.34%。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排序: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详见表1。
2. 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2 .3. 1 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联用多为二联,未见三联。抗菌药物联用可扩大抗菌谱范围,如青霉素和美洛西林联用,青霉素可杀灭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而美洛西林可杀灭革兰阴性菌,二者联用,其抗菌谱明显扩大。有些药物联用可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如青霉素与苯唑西林联用,可对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起效,有相加作用。尽管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的联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遵循抗菌药物药物联合治疗原则及联合用药的指征,对于普通感染尽量避免联用。
2. 3 .2 不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存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同时应用的情况。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临床上产生拮抗作用。但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若繁殖期先用杀菌药,后用抑菌药,不会发生拮抗作用。如红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有效,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在先,红霉素后2h~3h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建议临床医师联用时先使用快速杀菌剂,然后在使用抑菌剂。
3 讨论
1985年,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合理用药专家会议,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临床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内为最低廉。”在新修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心,并概括为“安全、有效、经济”。可见,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应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来考虑。
调查中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的应用率为60.20%表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偏高,不符合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的,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的现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疾病,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菌治疗。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一定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在应用剂量和疗程上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要疗程”的原则,以防止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所致毒性反应,并避免剂量过低、疗程过短,使感染未能彻底消除,留下病情复发的后患。
本次调查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达78.42%其原因是儿科患者家长期盼患儿康复的心情迫切,医师认为静脉注射药物作用强、起效快、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给药,因此哪怕是普通感冒发烧也多选用静脉给药,这既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
处方使用频率表显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这主要是由于其他类抗菌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大,所以在临床中受限使用。由于细菌耐药与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因素,因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疗更难。本次调查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类抗生素应用占19.25%,应用频率最高。该药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不宜应用于一般轻、中度感染。但是由于患儿往往就诊前在诊所或二甲以下医院经常因一般感染应用较高档抗菌素,医师和患者家属未重视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其疾病的影响,随意用药,助长了抗菌药物的滥用。使患者机体耐药性增加,难控制感染,因此我院儿科临床医师针对一般感染不得不选用三代头孢。三代头孢的超前应用,也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据统计,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多花费7忆多元。为此,应强化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抗菌药物用药指征,限制预防性用药,这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产生的基本策略.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应用主要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主,应用率较以前明显上升。这主要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比同期血中浓度高,在细胞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疗效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临床多种常见致病,尤其是支原体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儿童无特殊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儿科应用广泛。
总之,抗菌药物是儿科门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合理应用可治愈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则会导致一系列危害,如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上接第360页)导致二重感染、浪费药物资源等。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体现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议临床医师一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特点,有针对地、稳妥地选用相应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注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减少二重感染几率。医院注重监测控制菌株耐药性,延缓用药升级,严格执行抗生素分
级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Ghodse AH.Baigent B.Evans TC The Use of drug utilization index to monitor Psychotropic drug use in hospital,1987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1(2)
[3] 谢术明.8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 中国药业,2003(1)
[4]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1998
作者单位: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矿务局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