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内涵、建设现状及模式的深入析论,揭示了现代高职电气专业教学的开放性与工学结合内涵的内在联系,阐述了以工学结合建设为基础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和品牌,是提高高职电气专业发展原动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职 工学结合
  
  1 对工学结合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获得了大发展,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学科制”向“工学结合模式”转变,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因区域经济、专业、办学理念不同,所以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表现形式及运作方式也就不同。
  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一种培养的模式,也称为半工半读。对于工学结合,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进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了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2 工学结合建设现状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学结合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在教学改革时期同步推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相关配套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轨迹来看,经过了近年的扩招,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成为了摆在各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难题。固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虽然有助于提高面向岗位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由于工学结合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时间及参与教学的主体,使教学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与复杂,故而也就增加了教学质量管理的难度。
  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一个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使其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来,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过程评价制度,在企业内部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企业学习质量的评价;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实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化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合二为一,将评价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互相交流的过程,成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阶段和一种方式,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学到别人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更充分地展示才能。
  3 电气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规格、专业与课程开发、管理与激励机制的运作都需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学校首先立足本地区,面向全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校与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电气专业产学研基地,创建一个集教学、培训、科研、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教育平台,这是新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和尝试。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这个基地,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开展电气专业产学合作教育。从以学校和课堂教学为中心转移到以企业和生产实践为中心,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转变。
  4 电气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电气专业通过工学结合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和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环境及资源,有计划地使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教学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工厂,使书本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有检验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
  影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因素涉及教育、产业、社会等多个方面。在教育方面,这种模式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师资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作为支撑;在产业方面,要求有企业的紧密合作和全程参与;在社会方面,要求有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及监督。在这些因素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主动因素,而课程体系改革是其核心因素。因此,工学结合对教改的适应性要求,一是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前提,并通过媾和互动共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互利发展;二是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三是校企共建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解决“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师资问题;四是变传统实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五是建立一个能够承载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管理新机制。
  5 结束语
  “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贴近社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工学结合”使校企相互促进,共同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陈解放.“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影像数据采集、存储归档管理与控制、传输分配、显示处理等子系统整合为一体而构成医院影像管理系统。本文首先概述了PACS系统的发展情况和DICOM标准的相关内容;然后描述了PACS系统的网络通讯模型,通过分析现有的PACS系统的存储归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4级多机存储归档策略。  [关键词] 图像存储与归档 协议 策略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素质是有一定先天因素的,但主要还是通过后天教育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教学领域内的各个学科应不失时机地渗透素质教育,使之与第二课堂、社会教育形成立体式教育环境,加速学生的成长。本文主要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接手初一年级信息技术课时,第一节课我没有直接介入教学内容,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换一种观念,会换一种心情;换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  一、快乐始于抛弃借口和摆脱平庸  以往,每年结束时,我也似乎有很多东西有必要形成文字材料,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但是一直停留在只有冲动,没有行动的层面上。“没有时间”,这个借口虽然老套,但是它似乎已经使我失去了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的能力,慢慢地使我失去了原有的主动权,工
本文在对激励理论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通过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博弈分析,发现投资者对企业家的激励不单纯是一个“最优激励契约”安排的问题;在不完全契约之外投资者对企业家
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一是要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案;二是改善教学结构;三是要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四是讲究教学艺术。在实践中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还必须改善教学结构,研究教学手段,讲究教学艺术,使之互相有机結合,交叉渗透,发挥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整体功能。  一、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  1.所谓备
[摘 要] 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其劳务输出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劳务输出建设的创新思路,以期对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建设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一、云南省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及特点  现阶段云南省农村劳务输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背景和竟争态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再用传统的思维,传统的方法来解决在农村劳务输出中遇到的新问题,而是需要创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要
摘 要:“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一种源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思想,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模式 全新的学习模式 主导作用 主体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一种源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