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系统不仅仅为民众出行带来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作为城市名片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武汉市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是必然趋势,那么在复杂的交通网络中,利用导向性系统的设计将视觉识别元素与人文元素、旅游元素有机的结合,使其成为武汉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武汉市轨道交通导向性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视觉导向系统 城市名片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节约能源和用地的特点。现如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意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视觉导向性系统主要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为人所提供的视觉引导,帮助人们进行方向定位、寻找道路而设置的各类方向性、提示性、信息性的设施。
一个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交通设施的发展十分重要,现在我国很多的大中城市都在努力规划和营造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此同时,完成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导向型设计,不仅方便公众的出行,更是展示地域文化,凸显都市文明,展现城市风貌的一个平台和途径。
以往我国不太重视交通视觉导向系统,以道路交通为例,北京市道路交通的标识只有东京的15%;经常有从外地进京的司机抱怨,一不小心就要在北京的立交桥上多绕上几个圈子,不仅浪费时间,也增添了北京交通的拥堵。上海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轨道交通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建设清晰明确的导向系统,方便市民出行。不仅仅是北京、上海,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交通都因为导向性标识的缺乏而给大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必须视城市交通如人的血脉,清晰、明确而美观的视觉导向设计可以快速给公众以明确的指引,不仅仅可以疏导人流,更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武汉市自古以九省通衢所著称,现在更是集陆、海、空于一身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近些年来,武汉在铁路运输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共同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如今武汉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座一等火车站的城市。
按规划,武汉地铁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至2017年,将会开通7条中心城区线路及2条新城区线路,其中中心城区路线总长235.9公里,新城区路线长达37.16公里。
现如今,武汉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全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研究武汉市轨道交通导向型性设计问题,不仅能最大程度的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它将为武汉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天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这就需要从宏观的层面进行考虑。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虑,奥运会为北京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元素和奥运元素充分的注入,使得北京轨道交通焕然一新,为国内外宾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开始致力于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何将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视觉导向系统,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视觉识别还将使得轨道交通成为传承文明的媒体和载体。
刚建成不久的新武昌火车站在外观设计上角度融入了地区文化——楚文化的元素,使得这个轨道交通的客运中转站在满足实用功能之余还进一步成为了展示楚文化的窗口,颠覆了多年以来中国大中型城市火车站外观设计近似的状况,让换乘和途经的旅客感受地区文化的魅力,对武汉城市留下一个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在形式上新武昌站使用立体化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与市内其它的交通系统一站式换乘,为市民出行和到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由于导向性设计以及标识的缺乏,有的标识虽然做了但是不能够真正的起到指示的作用,让人看不明白,这不仅使得很多乘客多走了冤枉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峰运输时期特别是春运的拥堵。
其次,解决轨道交通的导向性和拥堵问题,需要从服务对象和交通方式上进行考虑,从旅客出行的角度出發,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应考虑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是换乘视觉导向系统,应当考虑一般乘客和特殊乘客的不同需要,分别设立常规换乘导向系统,盲人换乘导向系统,以及残疾人(主要是下肢残疾)换乘导向系统。
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系统,必须对乘客出行的全过程进行引导,帮助乘客识别最佳换乘路径,最大限度的为乘客提供方便,必须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将乘客按照出行目的性的区别进行引导,不仅方便乘客出行,也能够祈祷疏导客流避免拥堵的作用。
香港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对于交通标识,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导向性标识方面相当的重视和细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仅在地铁入口的道路边一再立牌指示,使人行走最短的距离,并且连续指示该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巴士站、生怕公众走错出口,还进一步使用色彩区分站点,使得视觉传达更为明确、周详。
其次是联络导向系统,需要分别建立引导标示和标志,不能使用逆向的指示来标示,最大程度的减少站内乘客重复逗留和穿行的情况。指示的标示标志除了简洁明了之外还应考虑到本地人员、外来人员,包括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宗教信仰等人群的需要。指示标志还应照顾到市民的生活习惯,对指示标志牌进行重复或延展,排除乘客对前进方向的疑惑。
在标示牌上还可以通过附近地区的局部地理图来进行延伸指示,最大程度的为乘客提供便利。
然后,从交通方式的角度进行考虑,武汉市中国内陆海陆空三位一体重要交通枢纽地,因此轨道交通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轨道交通单线内部的进出站。即在轨道交通某一条线路内从其中一站点到线内任何其他一个站点之间的导向。
(2)轨道交通网络内部的换乘。即轨道交通系统内部各条线路之间的换乘导向。
(3)轨道交通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市内其它交通方式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这就需要标明其站点或停车场的位置。
(4)轨道交通与一定区域范围内交通系统的换乘。区域交通系统包括城际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
(5)轨道交通与区域范围内其他大型重要公共建筑、信息系统的联系等。
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系统主要分为,车站外部导向设计,即交通站点到轨道交通出入口的导向设计;轨道交通出入口与站台之间的导向设计;换乘站内轨道交通站台与站台间的导向设计;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其它公共设施共建的联络导向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通过颜色、符号、形状等元素来区分站点,地域特点来进行站点和指示标示的设计,在位置和高度上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和儿童的需要。具体的路线指引,可以通过颜色线和文字说明等方式来实现。
从长远发展来看武汉市轨道交通导向性系统还应该考虑更多的方面、例如,旅游景点,公共设施的信息关联,与周边城市的联络向导,武汉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型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城市发展的时代性问题,武汉作为创新性科技发展的领军城市同时又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和导向性设计有效的结合起来,以人本设计为原则,使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即能够达到快速指引、清晰识别,疏散拥堵的功能,又能够成为武汉人文旅游的一道魅力风景线。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视觉导向系统 城市名片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节约能源和用地的特点。现如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意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视觉导向性系统主要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为人所提供的视觉引导,帮助人们进行方向定位、寻找道路而设置的各类方向性、提示性、信息性的设施。
一个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交通设施的发展十分重要,现在我国很多的大中城市都在努力规划和营造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此同时,完成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导向型设计,不仅方便公众的出行,更是展示地域文化,凸显都市文明,展现城市风貌的一个平台和途径。
以往我国不太重视交通视觉导向系统,以道路交通为例,北京市道路交通的标识只有东京的15%;经常有从外地进京的司机抱怨,一不小心就要在北京的立交桥上多绕上几个圈子,不仅浪费时间,也增添了北京交通的拥堵。上海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轨道交通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建设清晰明确的导向系统,方便市民出行。不仅仅是北京、上海,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交通都因为导向性标识的缺乏而给大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必须视城市交通如人的血脉,清晰、明确而美观的视觉导向设计可以快速给公众以明确的指引,不仅仅可以疏导人流,更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武汉市自古以九省通衢所著称,现在更是集陆、海、空于一身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近些年来,武汉在铁路运输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共同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如今武汉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座一等火车站的城市。
按规划,武汉地铁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至2017年,将会开通7条中心城区线路及2条新城区线路,其中中心城区路线总长235.9公里,新城区路线长达37.16公里。
现如今,武汉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全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研究武汉市轨道交通导向型性设计问题,不仅能最大程度的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它将为武汉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天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这就需要从宏观的层面进行考虑。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虑,奥运会为北京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元素和奥运元素充分的注入,使得北京轨道交通焕然一新,为国内外宾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开始致力于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何将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视觉导向系统,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视觉识别还将使得轨道交通成为传承文明的媒体和载体。
刚建成不久的新武昌火车站在外观设计上角度融入了地区文化——楚文化的元素,使得这个轨道交通的客运中转站在满足实用功能之余还进一步成为了展示楚文化的窗口,颠覆了多年以来中国大中型城市火车站外观设计近似的状况,让换乘和途经的旅客感受地区文化的魅力,对武汉城市留下一个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在形式上新武昌站使用立体化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与市内其它的交通系统一站式换乘,为市民出行和到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由于导向性设计以及标识的缺乏,有的标识虽然做了但是不能够真正的起到指示的作用,让人看不明白,这不仅使得很多乘客多走了冤枉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峰运输时期特别是春运的拥堵。
其次,解决轨道交通的导向性和拥堵问题,需要从服务对象和交通方式上进行考虑,从旅客出行的角度出發,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应考虑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是换乘视觉导向系统,应当考虑一般乘客和特殊乘客的不同需要,分别设立常规换乘导向系统,盲人换乘导向系统,以及残疾人(主要是下肢残疾)换乘导向系统。
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系统,必须对乘客出行的全过程进行引导,帮助乘客识别最佳换乘路径,最大限度的为乘客提供方便,必须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将乘客按照出行目的性的区别进行引导,不仅方便乘客出行,也能够祈祷疏导客流避免拥堵的作用。
香港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对于交通标识,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导向性标识方面相当的重视和细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仅在地铁入口的道路边一再立牌指示,使人行走最短的距离,并且连续指示该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巴士站、生怕公众走错出口,还进一步使用色彩区分站点,使得视觉传达更为明确、周详。
其次是联络导向系统,需要分别建立引导标示和标志,不能使用逆向的指示来标示,最大程度的减少站内乘客重复逗留和穿行的情况。指示的标示标志除了简洁明了之外还应考虑到本地人员、外来人员,包括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宗教信仰等人群的需要。指示标志还应照顾到市民的生活习惯,对指示标志牌进行重复或延展,排除乘客对前进方向的疑惑。
在标示牌上还可以通过附近地区的局部地理图来进行延伸指示,最大程度的为乘客提供便利。
然后,从交通方式的角度进行考虑,武汉市中国内陆海陆空三位一体重要交通枢纽地,因此轨道交通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轨道交通单线内部的进出站。即在轨道交通某一条线路内从其中一站点到线内任何其他一个站点之间的导向。
(2)轨道交通网络内部的换乘。即轨道交通系统内部各条线路之间的换乘导向。
(3)轨道交通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市内其它交通方式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这就需要标明其站点或停车场的位置。
(4)轨道交通与一定区域范围内交通系统的换乘。区域交通系统包括城际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
(5)轨道交通与区域范围内其他大型重要公共建筑、信息系统的联系等。
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系统主要分为,车站外部导向设计,即交通站点到轨道交通出入口的导向设计;轨道交通出入口与站台之间的导向设计;换乘站内轨道交通站台与站台间的导向设计;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其它公共设施共建的联络导向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通过颜色、符号、形状等元素来区分站点,地域特点来进行站点和指示标示的设计,在位置和高度上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和儿童的需要。具体的路线指引,可以通过颜色线和文字说明等方式来实现。
从长远发展来看武汉市轨道交通导向性系统还应该考虑更多的方面、例如,旅游景点,公共设施的信息关联,与周边城市的联络向导,武汉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型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城市发展的时代性问题,武汉作为创新性科技发展的领军城市同时又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和导向性设计有效的结合起来,以人本设计为原则,使轨道交通的视觉导向即能够达到快速指引、清晰识别,疏散拥堵的功能,又能够成为武汉人文旅游的一道魅力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