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1:“椭圆的定义”概念的教学设计
  由“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入手。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平面内作一定圆O,其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的一个定点,P是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OP交于一点Q,当P在圆周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
  此实验中有哪些不变的量?有哪些变量?从中你能总结一下椭圆的定義吗?先让学生猜测这样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演示动画,学生豁然开朗,得出“原来是椭圆”的结论。带着上述问题,我再次演示动画,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的本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椭圆。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学生不仅经历了椭圆的产生过程,也锻炼了其思维的严密性。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合理猜想在计算机中得到验证后,立刻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强烈愿望,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大有裨益。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情感教育也是一脉相承的。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和理论,能够根据一些例题学习解答一些习题,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发现和创新能力.学生有了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进步的重要表现.传统的数学教学仅仅重视结果的产生,仅仅重视疑问的解决,而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他们的推理能力训练.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分析表层的问题,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能培养他们的推理判断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和判断,提炼归纳和推理,真正提高的他们的探究能力。
  案例2:高一数学必修四中《的图像变换》一节中,对于对函数图像的改变,如果只是按照“五点法”找到一些特殊的点的变换,然后就让学生总结出变换规律,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对于其他非特殊点的变换是不是这样,学生也并不知道。如果能够利用几何画板分别变换对三角函数的图像进行演示,学生能够很快看出变换特点,并能总结变换规律,而且对于多重变换也能够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创设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快捷、形象地提供问题情境,而且其动态演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挥特有的作用。
  案例3:《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求解策略
  最值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一元二次函数在高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尤为重要。教师一般在讲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题型“轴定区间定、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定”时,总是要借助图形来讲解的,但这些图形都是静态图片展示,毫无生气。更为困难的是要说清楚“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定”的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既要靠教师的形象语言和肢体动作,还要求学生有准确、到位的想象领悟能力,才能达成基本的教学效果。而且也缺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解题规律的过程。
  基于本节内容和高一学生探究、想象、领悟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特点,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诱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寻找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重讨论,多总结”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借助信息技术,《二次函数求最值》给出的含参的二次函数图像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当于“做实验”,在学生操控下,“对称轴”的变化形象直观、真实准确,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利于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更值得称道的是,随着函数图像的变化,软件所呈现的函数解析式中的参数实时同步地跟随着变化,既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有助于学生归纳、概括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
  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
  2.不应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3.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总之,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教材,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寻找和挖掘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佳知识点,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展现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寻求一条有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语文是名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 ,它能涵盖理论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
期刊
一、用兴趣去吸引学生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学习上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数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学
期刊
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工具,如何让学生在限有的课堂时间里能够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成为众多教师讨论的重点。特别是农村小学,很多学校没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从狭义来说,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
期刊
何谓“品读”?我认为,“品读”就是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潜心鉴赏,对文本细节之处品词析句。应该如何品读?在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注重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抓住文眼,品读体会  “文眼”,顾名思义就是指“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主旨。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特点,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念。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应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一、普及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新人教版教科书在设计上,很多单元、知识内容都搭配了阅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农村,而且学校班额较大,英语老师少任教班级多。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又不会英语,也谈不上给孩子辅导英语。同时广州版的英语教材的起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又高了一点。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英语,因而比较难适应英语的学习,因而产生了一部分英语学困生学,究其原因,其中,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导致英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使阅读者调节自己的情绪,使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所谓阅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阅读情境或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语感,掌握阅读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语文形象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语
期刊
地理试卷讲评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也是一种特殊的复习课,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进入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后,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显著增多,试卷讲评课成为提高高考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  一、重视试卷讲评课的作用  试卷讲评课可以纠正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是提高高考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上
期刊
怎样才算上好了一堂课?怎样的课才能产生一种学生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看书,不是记住别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优秀课堂应该,看是否把学生当成主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否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能引发问题,启迪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听的状态中转化成主动地探索,并能在自己积极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样才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课,这样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会走向未来、适应生活及个体发展所需要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获得解决实际问题必需的数学;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在改变应用题教学方式,开放应用题教学素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儿童全部社会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