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特点,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念。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应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一、普及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新人教版教科书在设计上,很多单元、知识内容都搭配了阅读资料“你知道吗?”,介绍了中国在数学领域中的成就。教师应利用这一部分的资料,为学生普及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上获得的成就,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更有自豪感。
二、合理运用数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学资源,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优化资源的过程中,让道德教育内化于个体的思想道德。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课始,通过文中的一组主题图——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认识到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人民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回家给父母及亲朋好友传递这一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时,通过一天、一秒、一分能做多少事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在学习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习题,渗透交通规则;再有利用课本上各个单元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等等,这些德育教育,都是老师在教学、学生在接受时潜移默化的。
三、在數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道德教育渗透不仅限于课堂,还要结合课外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如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渗透教育,使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乘法估算时,课后可以让学生调查一碗饭大约用多少颗米煮成的,再让学生估计自己家一顿饭要煮多少粒米。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了粮食的珍贵,进而使学生明白要懂得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数学调查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到附近的社区进行每家每户每月的耗电量是多少,然后把大家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最后进行比较、总结。在调查过程中,一来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用电量是多少,二来可以让学生产生思考。通过此次调查,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统计知识,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渗透“为地球熄灯一小时”、节电减能等方面的知识。
四、善于与生活现实联系,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生活是学生认识社会的起点,数学也是一个高度相关的学科。 我们经常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思考,从中领悟到德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与现实生活联系,摄取相关的道德教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量的单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渗透他们市场的诚信意识、公平教育意识。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渗透学生植树节节日,渗透学生要爱护树木、植树保护环境等。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连接生活中发生的令人兴奋的事件来引导主题,以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外部信息,并可以从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起到激励作用。
五、教师以身作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师应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说明教师应该充分意识自己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应以身作则。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如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言”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应该用规范语,讲文明话。在言话中应注意语气和抑扬顿挫,这样既能树立榜样,又树立了威信。又如在日常习惯中,注意自己的“行”。“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时,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努力做到最好,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教师也应该先坚决不做。所以教师只要做到以身作则,就是对学生进行最好的品德教育。
六、结合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也就表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主要是通过日常练习慢慢形成的。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做练习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审题,学会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完成计算后,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写清楚、写规范,并在题目中整齐、完整地写出数字,算术符号和小数点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现实出发,有效把握学生思维脉搏,动员心灵、培养思想,并改善整体素质。
一、普及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新人教版教科书在设计上,很多单元、知识内容都搭配了阅读资料“你知道吗?”,介绍了中国在数学领域中的成就。教师应利用这一部分的资料,为学生普及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上获得的成就,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更有自豪感。
二、合理运用数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学资源,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优化资源的过程中,让道德教育内化于个体的思想道德。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课始,通过文中的一组主题图——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认识到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人民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回家给父母及亲朋好友传递这一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时,通过一天、一秒、一分能做多少事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在学习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习题,渗透交通规则;再有利用课本上各个单元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等等,这些德育教育,都是老师在教学、学生在接受时潜移默化的。
三、在數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道德教育渗透不仅限于课堂,还要结合课外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如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渗透教育,使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乘法估算时,课后可以让学生调查一碗饭大约用多少颗米煮成的,再让学生估计自己家一顿饭要煮多少粒米。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了粮食的珍贵,进而使学生明白要懂得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数学调查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到附近的社区进行每家每户每月的耗电量是多少,然后把大家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最后进行比较、总结。在调查过程中,一来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用电量是多少,二来可以让学生产生思考。通过此次调查,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统计知识,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渗透“为地球熄灯一小时”、节电减能等方面的知识。
四、善于与生活现实联系,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生活是学生认识社会的起点,数学也是一个高度相关的学科。 我们经常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思考,从中领悟到德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与现实生活联系,摄取相关的道德教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量的单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渗透他们市场的诚信意识、公平教育意识。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渗透学生植树节节日,渗透学生要爱护树木、植树保护环境等。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连接生活中发生的令人兴奋的事件来引导主题,以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外部信息,并可以从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起到激励作用。
五、教师以身作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师应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说明教师应该充分意识自己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应以身作则。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如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言”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应该用规范语,讲文明话。在言话中应注意语气和抑扬顿挫,这样既能树立榜样,又树立了威信。又如在日常习惯中,注意自己的“行”。“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时,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努力做到最好,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教师也应该先坚决不做。所以教师只要做到以身作则,就是对学生进行最好的品德教育。
六、结合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也就表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主要是通过日常练习慢慢形成的。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做练习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审题,学会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完成计算后,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写清楚、写规范,并在题目中整齐、完整地写出数字,算术符号和小数点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现实出发,有效把握学生思维脉搏,动员心灵、培养思想,并改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