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千百年来,许多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总结了同事和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二、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四、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學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一、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二、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四、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學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