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中小学教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渗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同样需要积极尝试采用互联网技术,以此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德育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困难,并对于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小学 德育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185-01
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使得互联网在我国日常生活之中得到了全面渗透。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早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展开优化,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德育难”的现状。
一、“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困难
(一)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较浅
我国普遍中小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了解较少,农村学生更是如此。互联网中的资源数量非常多,质量层次不齐,很多学生都无法有效做到分辨,很容易被其所影响。同时网络本身也有着很强的虚拟性特点,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学生沉迷其中。
(二)对教师的水平有着较高要求
在当前信息社会之中,很多教师由于长时间保持着传统教育的理念,无法做到紧跟时代。即便其希望能够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展开教学,但实际活動质量仍然无法达到规定水平。
(三)学校执行力度不足
对于“互联网+”教育来说,硬件是其中的基础条件。只有做到设备齐全,教师才能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展开教学活动。然而部分农村学校对于互联网教育缺乏重视,并未配齐相关设备,使得互联网德育工作只能停留于表面。
(四)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对于德育教育活动来说,德育评价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德育工作本身有着很强的导向性工作。然而许多教师仍然保持着应试化思维,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将传统德育和网络德育联系在一起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教育活动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当前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教师理应对其发展定位有所明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德育教育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应将传统教育和网络德育结合在一起,合理协调二者所占的比例,以防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学活动的发展将会更为明确,整体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二)规范网络德育内容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伴随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发频繁。人们可以通过各类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获取,从而使得自身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当前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过于狭窄,基于互联网资源本身,广大社会人群必须具备较强的辨析能力,时刻保持着较强的德育共识。为此,必须对于现阶段的网络德育内容展开规范,对其中的不良资源展开优化,单独创设针对性教育网站供学生们学习,进而为其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
伴随“互联网+德育”教学模式的快速发展,学校同样不能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理应顺应国际的号召,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应用各类全新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便需要对广大教师展开培养,一方面引导其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另一方面还要对其知识水平展开培养。促使教师们能够意识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积极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广大学生转变自身理念,优化自身道德行为。
(四)加强家校合作
在当前时代中,互联网资源越发丰富,一方面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设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使得德育工作的任务负担有所增加。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学生一直都是其中的主体人物,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由于德育教育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目标变得更为为模糊。基于这一情况,首要工作便是需要做好家校合作。德育工作并非只是学校的工作,家庭因素同样非常重要。许多农村家长对于互联网的了解较为滞后,认为自己的孩子在与互联网接触之后,很容易被其中的不良因素所影响,导致自身德育水平下降。因此,学校便需要向学生家长进行理念灌输,让其明白互联网的益处所在,以此保证家校合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普遍教师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实力。
[ 参 考 文 献 ]
[1]刘芳菲.“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影响与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2):00011-00012.
[2]肖修锋.“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差异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7):50-53.
[3]张曦,许炎桥.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心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99-102.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小学 德育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185-01
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使得互联网在我国日常生活之中得到了全面渗透。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早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展开优化,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德育难”的现状。
一、“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困难
(一)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较浅
我国普遍中小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了解较少,农村学生更是如此。互联网中的资源数量非常多,质量层次不齐,很多学生都无法有效做到分辨,很容易被其所影响。同时网络本身也有着很强的虚拟性特点,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学生沉迷其中。
(二)对教师的水平有着较高要求
在当前信息社会之中,很多教师由于长时间保持着传统教育的理念,无法做到紧跟时代。即便其希望能够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展开教学,但实际活動质量仍然无法达到规定水平。
(三)学校执行力度不足
对于“互联网+”教育来说,硬件是其中的基础条件。只有做到设备齐全,教师才能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展开教学活动。然而部分农村学校对于互联网教育缺乏重视,并未配齐相关设备,使得互联网德育工作只能停留于表面。
(四)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对于德育教育活动来说,德育评价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德育工作本身有着很强的导向性工作。然而许多教师仍然保持着应试化思维,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将传统德育和网络德育联系在一起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教育活动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当前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教师理应对其发展定位有所明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德育教育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应将传统教育和网络德育结合在一起,合理协调二者所占的比例,以防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学活动的发展将会更为明确,整体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二)规范网络德育内容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伴随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发频繁。人们可以通过各类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获取,从而使得自身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当前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过于狭窄,基于互联网资源本身,广大社会人群必须具备较强的辨析能力,时刻保持着较强的德育共识。为此,必须对于现阶段的网络德育内容展开规范,对其中的不良资源展开优化,单独创设针对性教育网站供学生们学习,进而为其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
伴随“互联网+德育”教学模式的快速发展,学校同样不能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理应顺应国际的号召,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应用各类全新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便需要对广大教师展开培养,一方面引导其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另一方面还要对其知识水平展开培养。促使教师们能够意识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积极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广大学生转变自身理念,优化自身道德行为。
(四)加强家校合作
在当前时代中,互联网资源越发丰富,一方面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设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使得德育工作的任务负担有所增加。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学生一直都是其中的主体人物,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由于德育教育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目标变得更为为模糊。基于这一情况,首要工作便是需要做好家校合作。德育工作并非只是学校的工作,家庭因素同样非常重要。许多农村家长对于互联网的了解较为滞后,认为自己的孩子在与互联网接触之后,很容易被其中的不良因素所影响,导致自身德育水平下降。因此,学校便需要向学生家长进行理念灌输,让其明白互联网的益处所在,以此保证家校合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普遍教师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实力。
[ 参 考 文 献 ]
[1]刘芳菲.“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影响与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2):00011-00012.
[2]肖修锋.“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差异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7):50-53.
[3]张曦,许炎桥.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心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