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常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um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亚洲艺术双年展的主题以“返常”作为核心概念,由国美馆策展人黄舒屏进行研究策划工作,“返常”的展览主轴除了呈现近年来亚洲艺术的创作取向,关注在生活中经验的种种日常状态,以及回归日常之物的美学趋势之外,“返常”的另一个涵义,也希望从生活的根本结构,去检视与省思那些浮现反常的社会常规与体制,重新找回忠于自我价值和社会关照的生活本质。
  亚洲的地理、民族、文化、历史丰富多元差异显著,艺术创作样态全球化趋近求同的影像下,由此地到他方,从私密到公共空间,绝对的边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变得模糊,跨域及跨文化的影响力紧密交织,各种均质化议题及生活的转变冲击着我们对于亚洲及常态的理解。
  迈入21世纪后,标榜新亚洲经验的文化现象急速地发展,架构中心思维的传统模式不断被日常流行趋势所更新取代,这也意味着人们当下的生活感受力正逐渐成为主流的价值中心,“日复一日的常性”受到全面重新检视。大结构回归基本元素,重返个体的内部价值,重新检视感性的能力,回归核心本质的思考。
  亚洲所面临的是响应现实的当下处境,“过生活”是常日必须应对的现状,人们当下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当然也包括与各种无常和反常的共处之道。剖析这几年来亚洲当代艺术所发展出来的美学风格以及区域里透过日常实践及作为而衍生的艺术型态,美学语言回归生活的面向,着眼于生活中的微型实践、日常知识、视觉风格、社群关系、周遭的社会转变型态等。艺术家们透过生活关照和批判实践而发展出来的创作语言和美学形式,以个人化的风格叙事取代了大历史结构,触手可及的日常变成了反映现况和自我状态的最佳取径。
  日常生活的面貌变得不再平凡亦不再真实,“返常”所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日常性,它既要贴近现实仔细体验现状的生活,同时却也必须跳脱常规去审视生活中的非常之处。
  本次双年展藉由“返常”的主题,希望从生活的细微状态,透过感性的经验和理性的测量,梳理我们今日所面对的混乱无常的日常生活。
  “返常-2013亚洲艺术双年展”预定于102年10月5日至103年1月5日于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展出,本届预计将邀请40位左右艺术创作者参与展览,展览除了艺术家与创作者之外,亦将于开展当周周末举办亚洲艺术与策展论坛,邀请区域内学者针对多样性亚洲文化积极进行讨论。
  展览时间:公元2013年10月5日至明年2014年1月5日
  展览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户外广场及一楼展场
其他文献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参加“转形”展的七位艺术家(魏明、李洪波、王雷、叶森、谭天、张瑞雪、吴梦诗),大多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处理“物”,对于我们的身边之物、眼前之物、日用之物、无用之物进行加工改造。与物理学家、化学家不同,他们对于“物”的改造并不涉及物的分子结构,而仅限于“物”的外在形态。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更接近于中国传统
期刊
从基因的观点来看,这两者几乎一模一样。你的同卵双生子和你的复制人都拥有和你一样的核DNA(nuclear DNA)。而人体基因组成99.9%以上都是核DNA分子,其余的基因组成物质称为粒线体DNA(mitochondrial DNA),来自胚胎的受精卵。你和你的同卵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粒线体,因为你们的母亲是同一人。然而,如果你的复制人是由一个无血亲关系的卵子发育而成,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粒线体,因此会与
期刊
世:很开心看到了这么多漆艺作品三年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和眼界,谈谈第一届您的想法。  皮:第一届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重新利用,它的名字是《造物与空间》包括石印水墨、陶艺,都是东方的传统艺术媒介,我们的现当代文化应该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自己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对外只是学习不能照搬和亦步亦趋,这是我一贯的思考和学术观点,做漆艺展也是这个目的。  世:过去我们一般人粗浅的理解,漆艺是以实用为主,顷
期刊
由杨卫策划的“苏新平&张方白双个展”于2013年10月19日在美仑美术馆开展,持续至11月5日。展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协办。  此次展览作为美仑美术馆新馆开馆展览集聚了国内极具实力的艺术家苏新平和张方白。“独步行峰—苏新平作品展”主要展出苏新平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风景”、“灰色”、“人物”、“八个东西”等系列作品,无论是“风景”、“灰色”还
期刊
本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洪浩,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他奇特的创作方法,即,运用扫描仪将生活中的事物记录下来。马爹利对其进行了如是的诠释:“洪浩的作品以其特有的形象化手法解析着消费社会,同时结合公众媒介的代表符号协调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当下的社会形态形式化。他将机智的幽默展现在对社会、历史和艺术的无情剖析上,以冷静的观察透视着中国当下社会的消费欲望和权威意识,成为使用历史文化符号直观叠加、转
期刊
按照惯例,每年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都会选出一名外国艺术家,今年也不例外。事实上马爹利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了该奖项的含金量。今年所选出的这位外国艺术家是来自法国的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马爹利将他定位成“以光影捕捉美与优雅之神韵的摄影家”。的确,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就是这样艺术家。他常常捕捉到一种惊人的、自然流畅的活力美,并善于利用光影变幻将女性独有的优雅特质与美感淋漓展现。他最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是
期刊
《水>墨,2013.8.3》我根据佛光缘美术馆的展厅结构与面积,拟在展厅的中间方位摆放上千只白色瓷碗,成方形。瓷碗的选择是依照中国普遍民众的视觉审美,意在强調瓷碗与大众生活经验层面的关系,从普遍意义的角度讲这些瓷碗是用餐的工具,而从另一角度或层面讲,这些用餐的瓷碗已然是人类生活中无法或缺的器物,其深层的意义甚至是精神化了的物。  《水>墨,2013.8.3》的表达中摆放的上千只瓷碗,大约需要3天,
期刊
艺术评论易趋于两极分化,或质朴对抗华丽,或简约对抗繁复,或自然对抗修饰,前者褒意,后者贬意,如古典主义艺术属前者,而所有背离古典原则的属后者。在褒扬的前者中又分单纯的田园式风格与英雄式的崇高风格。田园式艺术特点在于自然质朴。中外的艺术家都处于这天秤的两端。施慧的软雕塑,色彩素白,形式简淡,正确地被誉为“朴素之诗”。这是其作品给予观者的直感印象,透过这显而易见的征象,作者旨在探究自然的隐秘:隐于自然
期刊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链条里,风景画似乎已成弱势,诸多的展览里其影子也渐难觅。云南艺术家段玉海绝对是个个案。这位曾经参加过85美术新潮的艺术家按理说也应该与他时期的艺术家毛旭辉、唐志冈、张晓刚、叶永青等一样参与到对“当代”艺术的各“兵种”的创作中。可他没有如常人那样声嘶力竭地讴歌或呐喊自己周遭的境况,亦没有沉默在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多年来在所谓当代艺术界风起云涌的时节,段玉海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期刊
今年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颁奖盛会开幕前,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与记者及来宾们交流了自己对马爹利、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孟尼亚先生1984年加入马爹利公司,从欧洲地区出口经理到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历经了马爹利干邑品牌的发展轨迹。孟尼亚深感肩上背负的责任之大,他一方面以全球品牌总监的身份负责着在各大市场传播马爹利的美名,另一方面也在受众当中强调马爹利的艺术观点,并且,他深信马爹利就是一件名副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