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幼儿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克服纠正幼儿的缺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作为小班的幼儿来说,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为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二、研究与策略
(一)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因此老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对于小班来说,构建游戏、角色游戏都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多为幼儿创造交流的机会,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表扬他们,逐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作为老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
(二)提供各种教育活动,教给幼儿一些交往能力
幼儿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给他们与同伴间友好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而有效地开展下去。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第一,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掌握交往的技能。
这是幼儿获得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利用各种活动设计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如语言活动中,教育与同伴交往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谦让、心中有他人。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因此,我们要教幼儿学会主动交往,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朋友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乐趣。
第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如:小班的幼儿要换衣服时,自己还不能自己穿脱,可以叫同伴帮忙,做到互相帮助。相互间交往要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让幼儿在交往中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逐渐学会自我克制,懂得自己不可随心所欲,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三、实施成效
(一)小班幼儿已形成了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
通过加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表演、互换角色练习、共同建构、合作比赛等有趣的游戏,幼儿已经获得一些交往语言。如协调、关心安慰、不愉快、不同意时等,引导幼儿正确表达,不但丰富了幼儿语言交往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幼儿获得了这些交往语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很多幼儿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孩子逐渐学会了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吃东西时,孩子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会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独占的念头,自私的心理已经逐渐克服了。
(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一,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自己吃放、自己独睡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
第二,为孩子做榜样。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还要留给孩子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的话语,给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三,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和亲戚、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发展孩子的交往技能。
第四,为孩子创造外出玩的机会。
家长应该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孩子与他们交往,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又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不足与展望
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幼儿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克服纠正幼儿的缺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作为小班的幼儿来说,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为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二、研究与策略
(一)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因此老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对于小班来说,构建游戏、角色游戏都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多为幼儿创造交流的机会,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表扬他们,逐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作为老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
(二)提供各种教育活动,教给幼儿一些交往能力
幼儿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给他们与同伴间友好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而有效地开展下去。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第一,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掌握交往的技能。
这是幼儿获得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利用各种活动设计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如语言活动中,教育与同伴交往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谦让、心中有他人。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因此,我们要教幼儿学会主动交往,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朋友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乐趣。
第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如:小班的幼儿要换衣服时,自己还不能自己穿脱,可以叫同伴帮忙,做到互相帮助。相互间交往要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让幼儿在交往中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逐渐学会自我克制,懂得自己不可随心所欲,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三、实施成效
(一)小班幼儿已形成了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
通过加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表演、互换角色练习、共同建构、合作比赛等有趣的游戏,幼儿已经获得一些交往语言。如协调、关心安慰、不愉快、不同意时等,引导幼儿正确表达,不但丰富了幼儿语言交往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幼儿获得了这些交往语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很多幼儿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孩子逐渐学会了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吃东西时,孩子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会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独占的念头,自私的心理已经逐渐克服了。
(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一,鼓励、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自己吃放、自己独睡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
第二,为孩子做榜样。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还要留给孩子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的话语,给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三,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和亲戚、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发展孩子的交往技能。
第四,为孩子创造外出玩的机会。
家长应该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孩子与他们交往,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又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不足与展望
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