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为而治”,出自于《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其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对当今的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无论从伦理道德,还是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行政管理的角度,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无为而治”理念对现如今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以及现代行政管理中均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无为而治;老子;以人为本;行政管理
  无为而治源自《道德经》,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自我实现无为无不为。
  “无为而治”在古代有很多成功的实践范例:汉初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及汉初社会经济的惨败,将黄老之术中的无为而治、节欲崇俭的观念转化成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黄老之术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勤仁义”,因此,汉初推崇黄老的几位皇帝都十分俭朴。汉初诸帝为了达到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目的,对农业更是十分重视。西汉初年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一定的组织中的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运用一定的职能,通过结合使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对组织要素及组织系统的运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不仅是生产力,还是首要生产力。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人类自古就以共同劳动为基础,有了管理群体才能进行正常有序的活动,其是系统组织有机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无为而治”其是管理的一种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于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作为”
  我国政府是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着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政府就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政府只有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以民生为主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公共卫生、社会救济、就业薪酬等等),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地位与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为政府“作为”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无为而治”在行政管理中的现代价值
  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职能,其中管理是作为主干部分,协调是核心部分,而服务则是作为其根本部分。而现代行政管理学也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与人的积极性。这对应了协调这一概念。协调就是要正确处理组织内外、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达成需要各方努力,需要上级正确的领导以及下属的积极配合。
  领导风格主要分为五大类:独断专横型、自己带头往前冲、民主风格、以身作则型、教练风格,这五种各自有利有弊,第一种适合于在面临重大事件和问题员工时使用;第二种风格的领导在团队中如果有更强能力的员工时,需要倾听下属的意见;第三种很好的构建了组织的流程,提高了组织运行的灵活性,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也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但要避免文山会海;第四种适合强悍的团队;第五种关心员工的心态,在下属知道自己的缺陷需要作出改变时适用。领导要管理好下属,其更应该选择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结合好以上五种领导风格的优点,减少过多干预以尊重下属个性的发挥,合理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但要把握全局,重要关头作出决断,切忌恣意妄为,滥用权力。无为而治本来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无为而治”的科学实施,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摒弃形式主义,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自治无治无不治,自身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及用人工作即可。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献给统治阶级的南面术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为一种治国之术,对后世安邦治国平天下影响很大。如田齐的黄老之学和汉初的黄老政治成就了“齐国霸业”和“文景盛世”。唐初将道教定为国教出现了“贞观之治”。明初力推“休养生息”出现了“仁宣之治”。清初推行轻税减赋成就了“康乾盛事”。如今,"无为而治"在当代的价值也可谓无处不在,上至国家政府的治国理念,下到企业的行政管理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均受益于“无为而治”的内在价值,其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明治时代以后,中日文学交流特别是日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关注虽然较之前的时代都要式微许多,但始终没有中断。通过对《聊斋志异》的翻译出版和翻案再创作这两个方面的调查梳理
摘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英语语言的应用,促使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应用形式,并且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好的了解英美文学作品。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英语语言;运用  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英语语言占据重要的影响力。依据丰富、经典的英语语言,有效展示作者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提升文学作品的吸引力,为读者留有记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研究英美文学作品,本文主要是
【摘要】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医院建筑的质量,同时确保医院建筑的环保性与安全性,就需要充分结合施工情况,创新出完善的施工管理方式与绿色施工管理方式,为医院建筑的顺利竣工与后期投入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将会结合医院建筑工程实例,针对医院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展开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较为有效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医院;建筑施工管理创
摘要:初中记叙文写作容易千人一面,不易得高分,所以掌握必备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立意、形象感、语言表达、开头与结尾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立意;形象感;语言表达;开头与结尾  初中作文虽然文体多样,但是最重要的,最适合中考的无疑就是记叙文。因此,任何一个初中学生,都必须写好记叙文。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场作文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作文,所以考生必须在
摘要:余秋雨的散文可谓是别具一格,在持续拓宽散文领域范畴的基础上,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余秋雨散文的独特文化意蕴和丰富的艺术魅力,加以细致化校验解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视并合理推动该类散文写作模式的传承发展进程。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意蕴;艺术魅力  余秋雨在散文写作上的造诣十分之高,其各类作品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高端的艺术魅力,清晰化映射出时代的全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行业语泛化现象的凸显,出现了许多关于医学、军事、科技、化学、体育等门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的研究著作。但到目前为止,对行业语泛化的研究还没有穷尽式的探索。因此,本文立足于行业语泛化这一背景,着眼于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为研究材料,对该类行业语泛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艺术类行业语;行业语泛化  艺术主要涉及文学、绘画、音乐、影视、戏剧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巨变的背景下,地域性与乡土文学的关系面临较大的变化,乡土文学必然面临新的叙事选择。作为地域特色鲜明、历史传统悠久的文化大省,当代江苏乡土文学接续了乡土文学蕴含的启蒙主义、地域人文精神传统,不断寻找进入乡土家园的叙述路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域文化;江苏;乡土文学  一  乡土文学是贯穿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一条红线,也是谈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个概念。
摘要:2010年日语能力测试进行改革后,阅读理解和听力比重增加。但是目前很多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文字、词汇、语法部分,对阅读理解的重视度不够高。本文简单介绍新能力测试阅读理解的题型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新日语能力测试;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关于新日语能力测试中的阅读理解  除去做文字、语法部分的时间,做阅读理解部分的答题时间大概是70分钟到80分钟。新日语能力测试
摘要:唐山方言语音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唐山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现状为调研对象,在详实地总结两种语音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规避方言语音的负迁移,提出如下的四条教学建议供任课教师参考:主动规避、理论学习、双音结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方言语音;英语语音;相互影响;教学建议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避免母语给予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每一个语言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摘要:在元代异族统治的社会大背景下,汉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上升通道被封死了。东平王旭便是这一时期落魄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文俱佳,但其生平与家世未载于史传,几乎被后人遗忘,所幸《四库全书》收录了他的《兰轩集》[1]。本文旨在通过对《兰轩集》的解读推测其生卒年代。  关键词:王旭;兰轩集;东平府  据《四库全书》记载:“王旭,字景初,东平人。其事迹不见于《元史》,谈艺亦罕见称述。顾嗣立撰《元诗选